11月11日,由尚强智慧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国双高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典型经验范式分享》直播会议圆满结束,本次会议邀请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邓志辉、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于进亮、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赵雨、尚强研究院高级咨询顾问谷加林作报告,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5354位老师们参与观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邓志辉处长以《专业红黄绿牌评价与动态调整机制》为题,从专业评价的内涵和外延、专业评价的原则和指标、评价结果应用和动态调整三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专业评价的相关内容,指出尚强专业(群)建设管理与评价系统在专业评价与调整中发挥了量化指标、过程监控等作用。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于进亮处长基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实践,分享《分类建标、项目管理、数据赋能一一专业建设管理实践》,详细介绍了学校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专业管理模式、专业发展未来规划,表示借助尚强专业(群)建设管理与评价系统,在建设中可以提升效率、规范管理等。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赵雨处长以《数字化赋能专业建设,增强专业适应性》为题,分享了数字经济下的“山商”专业(群)建设与管理,依次介绍数字经济对专业(群)升级提出新要求、山东商职专业(群)数字化变革之路、数字化赋能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详细分析尚强专业(群)建设管理与评价系统的助力作用。
尚强智慧教育研究院高级咨询顾问谷加林从专业(群)竞争力模型构建数字化升级、专业(群)建设管理数字化升级、专业评价数字化升级、专业动态调整数字化升级四个方面,介绍了尚强研究院关于专业(群)建设管理与评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所头部国双高学校典型案例萃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管理)主要负责人高度凝炼分享、专业群建管评治全链路路径覆盖、参会人员与讲师零距离线上互动,实时问答……本次会议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到专业建设必须科学回答的问题,提升问题导向和内生动力,推动专业实现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尚强研究院对于职业教育的探索从未停歇,近年来跟踪调研了六十余所国家双高校,抽象出专业建设内涵高质量发展的16个重点领域。
专业群成熟度(竞争力)模型,是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完善组群逻辑、进一步体现群价值(产业分析报告、产教映射关系图、职业岗位能力清单、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资源库、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力进阶图等),建立专业群建设、管理规范及制度。以数据为科学依据,构建专业群成熟度(竞争力)模型,作为专业(群)建设方向、要点、依据,围绕模型产出成果,精准指导专业(群)建设、评价(分类评价、增值评价)、动态调整,开展投入产出分析。通过软件固化流程,完成专业群全生命周期(规划、建设过程管理、运行、评价、改进)数字化管理。
提取抽象专业群建设4大流程、16个场景,构建常态化评价与调整机制。教务处发布评价考核通知,分配好评价人,专业负责人根据考核要点开展专业建设。基于综合结果分析,评价对象分析,考核指标分析,过程性评价分析,编写年度专业评估报告。基于评价结果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重新分类。
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基本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途径。未来,尚强研究院将举办更多职教热点的分享会议,诚邀您持续关注。
上面三所双高校都在使用的专业(群)建设管理与评价究竟在哪些场景有亮眼的表现,接下来尚强研究院将为您详细介绍。
专业(群)建设管理与评价数字化解决方案
PART1总体架构
PART2专业建设场景数字化升级改造
场景一:专业(群)竞争力模型构建
痛点
1、竞争力模型构建困难,缺少一套符合学校现状的校本化。2、专业(群)竞争力模型构建不合理,建设内容不完善。3、整体指标定性定量、过程结果、全面重点结合度低。
解决方案
竞争力模型构建专家咨询辅导+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系统管理员、教务处
特色亮点
量化竞争力模型指标点,为专业“建,管,评,调”提供指引。1、明确各指标评分规则,支持排名、区间、固定值、多条件、权重、查询等多种评分方法,基本满足所有赋分场景。2、自定义等级规则,满足学校红黄绿牌的动态调整机制。
场景二:专业分类管理
痛点
1、目前学校特色专业、重点培育专业、待改造专业、待撤销停招没有明确分类。2、专业负责人不清晰自身专业在全校情况。
解决方案专业分类咨询辅导+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
特色亮点教务处通过系统进行专业分类设置,依据新一轮专业评价考核结果对专业分类情况进行编辑调整。
场景三:基于专业分类确定目标标准
痛点
1、各专业建设基础不一样,但是建设目标没有明显区分。2、专业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过程难把控、建设成果难收集。
解决方案
目标标准制定咨询辅导+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系统管理员、教务处
特色亮点
教务处根据专业(群)竞争力模型对不同分类的专业制定建设标准,可以在过程中监控各专业建设总目标的达成情况,及预算使用情况,真正实现以评促建的工作目标。
场景四:专业(群)建设规划书管理
痛点
1、线下规划书使用纸质文件或共享电子文档,版本控制和文档管理变得不便和容易出错。2、线下规划书不能有效利用,建设规划可能存在规划目标和内容不明确的问题,导致规划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解决方案
规划书撰写咨询辅导+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1、专业负责人围绕教务下发的建设标准,制定本专业的建设规划,并上传到系统统一维护管理。2、教务处可以查看全校所有专业建设规划情况,对各专业的建设规划书进行统一审核、查看。允许下载规划书材料。其中规划书支持根据学校情况自定义审批流。
场景五:专业(群)建设年度目标计划管理
痛点
1、线下建设目标标准,各专业的差异性,专业负责人不能及时又准确的接收标准,制定正确年度目标计划。2、线下制定的年度计划,执行过程中,不能准确且实时监督各专业完成情况。
解决方案
年度目标制定咨询辅导+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1、专业负责人根据评价标准、建设标准,通过“盘家底”来“定目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年度的专业建设目标,围绕目标开展专业建设。2、教务处可以查看当年专业年度目标的执行进度,针对进度缓慢的专业可以进行催办,实现目标执行过程监控、预警。
场景六:专业年度目标任务管理
痛点
1、在线下执行任务中,沟通不及时,和信息传递不准确,影响任务进度。2、线下任务执行过程中,任务进度、内容不能得到很好监控,不能合理调配资源和改进。
解决方案
任务分解、汇报流程辅导+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1、专业年度目标计划审批通过后即可生成的任务内容。2、执行人收到对应的工作任务后,即可进行任务汇报或任务分解。通过任务的过程性汇报,反映任务执行进度和预算使用率。
场景七:项目管理
痛点
1、教务处统计专业(群)建设项目困难,过程中管理监控缺失,建设进度不透明,重立项、轻建设过程管理。2、线下项目立项、运作、期中需要专家评审,不易通知到位,且成果资料存在泄露风险。
解决方案
项目申报、运作、结项等专家咨询辅导+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1、覆盖项目立项、运作、变更、检查、评审、结项等整个生命周期。2、实现专家在线评审,结合专家评审结果为项目申报、检查、结项赋能。3、统筹管理项目,对项目运作情况、资金情况、执行情况、人员参与度等数据统计和分析。
场景八:成果管理
痛点
1、线下成果材料分布在各部门各专业,来源和格式的多样性,数据整合困难,难以集中管理。2、线下对成果数据统计不及时、数据不准确。
解决方案
对专业建设管理、项目管理、专业数据产出的数据进行汇总+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对产出成果数据和资料的汇总,实现通过自定义设置提取标志性成果,对成果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和留存。支持导出成果数据和下载成果文件。
场景九:专业数据采集
痛点
1、专业层面数据分散,数据收集困难,跨部门沟通成本高,专业下老师对于经常重复填报怨声载道。2、线下文件填写的要求不能有效的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线下填报数据审核流程比较复杂,对数据审核的状态不易管理。
解决方案
对专业建设过程产出数据、第三方数据、录入数据等进行数据汇总+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1、数据采集方式支持人工录入和数据接口同步多种方式采集。2、数据可参与评价,系统通过评价规则,对填报的数据进行智能评分。3、可以通过其他相关的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直接将数据同步过来,避免二次填写。
场景十:评价考核管理
痛点
1、缺少专业考核标准及评价办法,缺少客观考核指标体系,针对专业建设好坏不闻不问,考核结果分档定级机制缺失。2、考核过程需要的数据量庞大,人工计算费时费力。3、考核结果准确性待佐证,说服力低。
解决方案
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1、可以根据指标对应的负责部门,分配评价人,支持多人评价。2、针对定量指标系统根据评分规则自动获取分数。3、可以对每个专业、每个指标横向纵向对比交叉分析。4、基于考核结果,自动生成专业评估报告,为质量年报提供数字支撑。
场景十一:专业年度报告撰写
痛点
1、校内专业竞争力评估报告产出耗时耗力。2、每年写专业建设质量年报时数据佐证不足。
解决方案
基于评价考核结果自动生成报告,报告对每个专业、每个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数字化升级改造
角色:校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
特色亮点
系统依据评价考核显性结果生成专业评估报告,对校内专业的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排名,对比分析专业间差距、历年评分走势、指标项改进建议等。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促进其内涵发展,办出自己品牌特色的关键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