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邬明洋 赵玲玉
进入冬季,北方农村本是农闲季节,但平度云山镇的草莓大棚却迎来一年中的最忙季。云山镇草莓种植历史悠久,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充足的光照及地下百米矿物质水源的灌溉,使得云山草莓远近闻名,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李家场村是云山镇最早进行草莓种植的村庄,如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如今该村8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草莓。目前正值草莓上市季节,果农们正忙着弯腰采摘新鲜草莓,鲜甜可口的草莓不仅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该村还先后成立了多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而云山镇也组建了草莓产业专班,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李家场村随处可见的草莓大棚。
80后夫妻档种植草莓最高年收入近50万
“我和老公原本都在云山镇附近的企业打工,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千,老公每月也就四五千,2013年,在青岛宝叶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左宝叶的鼓励下,我和老公建起了5亩地的草莓大棚,开始种植草莓,虽然很辛苦,但收入却比上班强多了。”12月9日,在青岛宝叶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院内,记者见到1987出生的刘飞,她正开着车将新鲜采摘的草莓送来销售,负责收购的品控人员还不停夸赞她种植的草莓质量高。刘飞和老公王先生同龄,已经在李家场村种植了八年多的草莓,大棚草莓种植是一门辛苦活儿,小两口虽然年轻但特别能吃苦,目前正值草莓上市期间,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为了保证草莓的新鲜度,凌晨两三点就得起来摘果、分拣、包装,白天还要雇三四个人对草莓进行打叶疏花疏果,天黑之前还要把大棚的棉被放下,查看大棚内的温度、病虫害等,常常忙到晚上十一点以后才能睡觉。同时还要防范雨雪大风火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
刚上市的草莓不愁销路。
“预估今年一亩地毛收入大概在8-10万左右,除去各种开销和成本,一亩地还能剩个5-6万的辛苦钱,好的话这季草莓能差不多有30来万的纯收入。”虽然很辛苦,但可观的收入却让小两口干劲十足,刘飞介绍,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外地客商的前来,今年同期草莓价格较往年有所提升,目前甜宝草莓的批发价格在25-30元左右。“种植草莓的八年多来,行情最好的一年就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那一季,每亩地的纯收入可达10万左右,五亩地就将近50万。”刘飞介绍,由于忙着种草莓,顾不上孩子,12岁的老大和8岁的老二都在平度市区上私立学校,两个孩子每年学费都5.6万多,要不是靠着种植大棚草莓,还真负担不起这么贵的学费。如今小两口还在平度市区买了房子。
“种了四亩半大棚,都可以随摘随吃,不打农药,也没有膨大剂,整体收入还可以,挺满意的。”今年55岁的李家场村草莓种植户崔洪业,已经种植草莓25年,他介绍,平时工作比较忙,冬天可以玩的地方又很少,周末带着家人来云山镇采摘是个很好的选择,不仅能吃到新鲜的草莓,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非常欢迎大家来云山游玩。在大棚采摘草莓、体验农事之乐,已成为不少市民休闲游玩的新方式,阵阵草莓清香伴随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红艳艳的果实挂满田垄,吸引着众多游客竞相采摘。
“带盒的草莓苗一株最高卖到了1.2元,普通不带盒的也要1元一株,一亩地就得一万株苗左右,苗太贵了!”56岁的王克松种植草莓也二十多年了,他看好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前景,12月9日他正在地里准备建一个大棚专门用来培育草莓苗,露天的草莓苗容易遭病虫害,大棚育苗棚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用苗需求,还可以把多余的苗卖出去增收。
王克松一家在新建草莓育苗棚。
70后夫妻档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在云山镇李家场村,今年50岁的王克俭左宝叶夫妇,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勤劳双手种出了甜蜜的生活,还通过成立青岛宝叶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15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2009年,左宝叶出嫁到了云山镇李家场村,和老公王克俭一起经营两亩草莓地,靠每年不足一万元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左宝叶在劳作之余总会四处“逛悠”,找寻命运改变的“切入点”。一次和朋友到寿光参加蔬菜博览会时,左宝叶发现寿光到处都是农业蔬菜瓜果合作社,干得非常红火,她当时就想,回去后也组织个合作社,和乡亲们抱团取暖搞创收。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她坚信集思广益发展壮大家乡的草莓产业,好日子不会错的。从寿光回来后不久,左宝叶就筹集资金10万元,成立了“青岛宝叶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乡亲们提供草莓新品种和种植管理新技术、指导生产、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产品等服务。她又自己掏钱,多次聘请农业专家来现场指导,向社员们普及科学种植的好处,使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市场销售很快拓展开来,当年的草莓收入就翻了一番。
左宝叶一边分拣草莓的同时也不断有外地客商打她电话咨询草莓采购事宜。
12月9日,记者走进青岛宝叶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左宝叶正忙着跟客户发微信接订单,在她一边分拣草莓的同时也不断有外地客商打她电话咨询草莓采购事宜,丈夫王克俭则负责收购草莓的记账和品控工作。大院内,一辆辆拉满草莓的电动三轮车、轿车不用别人招呼,农户们很自觉地抱着一盆盆草莓开始登记、过磅、分拣、装盒、包装,一系列程序忙完,旁边等待的已久客商们立即将草莓装运上车。“草莓刚上市,每天交易量千八百斤的,销售量很好。咱云山的草莓不论口感还是颜色,在整个草莓行业中价格属于不便宜的地方。不打膨大剂,大棚里都有蜜蜂,我们的草莓个大不是打膨果药变大,而是经过疏花疏果,提升优质果。一棵草莓苗原本可以结二十多个果,经过疏花疏果就留三个果,肯定果大,所以消费者可以放心地吃。”50岁的左宝叶在当地可是名人,她与草莓打交道十五年,在草莓种植、销售方面有其独到的眼光,因此深得种植户和客商们的信任,大伙儿亲切地喊她“草莓皇后”。近年来,左宝叶广泛参与国内的草莓文化节、草莓博览会,拿到十几项国家级大奖,其中“京藏香”品种草莓,在第九届中国草莓文化节精品草莓擂台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十六届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由全国580多家草莓生产单位参赛的精品草莓擂台赛中,宝叶合作社推送的“章姬”品种荣获金奖,“红颜”品种荣获银奖;她的“宝叶金”草莓品牌连续参加了四届中国草莓节,获得两届银奖、两届优质金奖。左宝叶和她的合作社先后获得“新品种推广先进个人”、“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白雪公主、淡雪等新品种。
“在青岛宝叶果蔬合作社收购草莓12年了,云山镇的草莓不仅品质好、口感好,而且不打农药,老百姓的商品意识也很强,把草莓的质量把控得好,还分拣装盒,所以我们做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一干就是十二年,也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东营市草莓收购商侯延才介绍,每年都会来拉云山镇的草莓,现在每天都来回拉,会一直干到明年六月底,最多一天能拉七八千斤,现在草莓刚上市,能拉个千八百斤,相互成就实现共同富裕。
云山镇组建草莓产业专班,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记者从云山镇了解到,近年来,云山镇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组建草莓产业专班,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市场销售,培育村集体草莓品牌发展,设计品牌包装、LOG等品牌形象,提高销售附加值,同时通过融合“新媒体+电商”两大理念、“线上+线下”两大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打响云山草莓招牌,大力发展草莓等特色种植。
11月份,白草莓刚上市,卖到每斤130元左右的高价。
“平度市云山镇大棚草莓种植面积约2万亩,产量约3.7万吨,产值约7亿元。其中李家场村耕地面积约2450余亩,草莓大棚面积约1100余亩,李家场村共计农户470户,8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草莓,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烟台、青岛等20多个大中城市。品种以甜宝为主,另外还有丰香、白雪公主、淡雪等新品种。”云山镇宣传统战委员刘照艳介绍,云山镇的甜宝草莓应用了益生菌新技术,单果重达30克/个以上,收购价平均每斤20余元,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11月份,白草莓刚上市也得卖到每斤130元左右的高价,草莓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云山镇党委书记李显兵介绍,在草莓生产逐步扩大的同时,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得到普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像李家场村大力发展草莓经济合作社、撞上村发展网上带货直播、峙戈庄村引进佳垦龙头企业、云鼎生态农业基地发展推广的立体栽培等,云山草莓不仅畅销电商平台,而且走进了北京首航、新发地等大型超市和市场,大棚草莓产业不但使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