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也必然要与之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社会结构正朝着多元化、开放化、碎片化的方向发展,“单位制党建”的固化性、封闭性等与社会变迁不相适应的特性日益暴露,区域化党建正是基于破解这一难题的创新。

关键词:区域化;

党建;

基层社会治理

一、区域化党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安徽省顺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应有的功能,探索以区域化党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区域化党建是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基层党建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数量多、类型复杂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力度和水平存在不平衡状态,党的组织和党的建设工作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党组织作用发挥还需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转型。以安徽省肥东县为例,该县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县域前列,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基层社会各层面的转型,各种“两新”组织大量涌现。目前该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8家,快递产业园、普洛斯物流园、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等园区建成运营。这些经济主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机制,以往纵向控制的行政关系难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覆盖,有些经济主体容易成为基层党组织管理的“真空区”,基层党组织在对各个领域的有效领导上作用发挥不够。而区域化党建直面社会转型,以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根本目的,使基层党组织镶嵌在多元化的社会主体中,强调组织设置的开放化和运作方式的社会化,有效地融入社会并整合社会资源。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典型经验篇2

[经验交流]积极推进“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做法

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推动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构筑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撑的城乡社会基层治理体制,汇集多方力量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探索。对“三社联动”的定义,明确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协调、整体运作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使之相互支持、渗透融合,从而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开展社会工作,解决社区问题,完善社区治理的过程”。这是省级层面首个推动“三社联动”的政策文件,理清了城乡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发展的运行规律和联动机制,整合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行政职能、服务资源和专业力量,增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我市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构建“三社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我市立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于2013年出台了,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中心”的新型社区治理体制,推动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组织自治、社区服务中心承接事务的“三位一体、交叉任职”的社区治理复合主体,形成社区党务、政务、居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不低于每百户居民家庭40平方米标准配置服务用房,已建成城市社区服务中心519个,平均每个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到了900平方米,基本配有“三室三站两中心一校一场所”。扩大社区服务供给。建立起基本公共服务、商业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衔接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十分钟社区服务圈”。特别是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采取“走进去”和“引出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4万多户老年家庭安装了“一键通”电话,为万名养老服务特别困难的居家老人提供了政府或村集体购买服务,为4000多名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用餐服务。2010年,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入选“浙江省十大民生工程”。推进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办事窗口和服务大厅建设,全面实行居民申请“一门”受理和“一站”服务。此外,积极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在中心城区开发设置了149个示范性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围绕老年帮扶、青少年教育、社区矫正、婚姻家庭等领域,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技能,对有需求的居民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帮扶。

二、加快社会组织培育

自2011年起,“探索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连续三年列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推广项目,20XX年又列入全市重点改革创新项目。2013年,市级层面出台了,此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通过深化改革、系统设计、项目引领,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着力建立社会组织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全市社会组织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整体提升,功能逐步发挥。这几年,我市社会组织新的增量中近90%是内生性的组织,通过外部条件的提供,依靠社会自身的动力,大量内生性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既迎合了公众参与的需求,又通过自身专业服务的提供,解决了大量碎片化、个体性的社会问题。重点推进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2010年海曙区建立了全省首个区域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至2013年底,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并逐步向乡镇(街道)一级延伸。社会组织服务平台通过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支持等方式,起到了社会组织“孵化器”的作用,为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服务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目前,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占全市社会组织总量的60%以上,平均每个社区有17个社会组织,大量社区社会组织形成了向下扎根、向上成林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型,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在社区专职社工中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巧和方法,鼓励社工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坚持多样化培训方式,对社区主要负责人、社工领军人才、普通社工等进行分类培训。二是加强人才使用。积极推进岗位开发设置,推广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室,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实践,推进社会工作个案服务,提高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三是注重激励保障。我市建立了社区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津贴制度,凡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或社会工作师证书的,每月分别享受100元和200元的职业资格津贴。江东区在全国首创设立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出的专业人才最高可享受连续六年累计不超过万元的专项奖励。截止到20XX年,我市共有3263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其中,社区工作者有2120人,占比达到65%,涌现出了党的十八大代表、江东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等一批优秀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同时积累了一批有质量、有成效的社区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典型经验篇3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A Typical Case Analysis of Legalization Innovation in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作 者:伍俊斌[1];卢琳[1]

WU Jun-bin;LU Lin(不详)

作者机构:[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53

出 版 物: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 卷 期:2019年 第3期

摘 要:加强和改善基层治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分析各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的典型案例,有助于总结经验、破解难题、找准对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体制机制建设。

页 码:81-87页

主 题 词: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对策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典型经验篇4城市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2 锻造基层治理“先锋队”。X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在X社区x小区业委会成立了X市首个业委会党小组,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业委会党小组采用分工制,通过对停车管理、绿化保洁、安防监控等小区事务进行共同管理,业委会党小组构建对话机制,每个季度组织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负责人、业主代表们召开一次座谈会,对物业提出意见建议,共同协商解决小区热点难点问题等,积极发挥党小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业委会各类人才优势力量。

X市通过建强堡垒、协作共治,激活小区治理“一池水”,构建起“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楼门”的五级治理架构,真正把党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体现在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强劲基层治理“助推器”。X市通过建立业委会党小组,努力把“红色业委会”建设成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x小区业委会党小组组长及业委会主任,就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建立工作笔记,协调物业公司开展修缮楼道墙砖、完善监控设施、整治乱堆乱放、清理小广告、美化小区绿植、管理车辆停放等小区大小事务,业委会党小组申请对公基本账户,公示小区公共区域广告等收益的管理使用情况,赢得小区居民称赞。

相关热词搜索:基层,治理,典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典型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典型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