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人民路社区工作队立足“以绿色造特色,以特色造优势”的发展理念,引导社区下岗职工和贫困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有效拓宽社区居民增收路。

林下经济,工作队引领致富路

2011年,托普铁热克镇人民路社区下岗职工周生勇、余成在工作队的扶持和帮助下,与乌拉斯特镇强德珠尔特村签订200亩地绿林地合同,成立了绿民苗圃合作社。他们利用退耕还林政策,从青海玉树引进云杉、樟子松、水柳、白桦树等8个品种共3万多株树苗。由于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为了养地,我们还种植了26亩的苜蓿。苜蓿一年可以收割三茬,还可以提供自用饲草料原料,提高林地利用率。”

近几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工作队又指导带领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业,在林带里种植蘑菇,养鸡等家禽,搞生态种养殖。

林禽模式,打造生态种养殖基地

走在绿民苗圃合作社200亩的苗圃地里,耳畔传来一片“咯咯““嘎嘎”“喔喔”的叫声,好不热闹。1000多只芦花鸡、乌鸡、三黄鸡闲庭信步地走在苗圃地里,仔细一瞧,还有一群气宇轩昂的鸭子和鹅卧在树丛里。

“在苗圃里养鸡、鸭、鹅等家禽,家禽可以吃掉苗圃里的虫子,排泄物还可以给树施肥,节约了农药和人工费,而苗圃地又为家禽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人民路社区工作队刘刚说。

林菌模式,算好收支账,传授致富经

2018年,人民路社区“两委”和工作队了解到新疆昭苏县和吉木乃县的气候又极为相近,同时,昭苏菌种植成本也比较低,决定引进昭苏菌种进行试种。人民路社区低保户叶尔江·巴代力汗、娜孜古丽·卡德尔别克夫妇在人民路社区工作队技术指导和帮助协调下,搭建蔬菜大棚4个,当年就试种成功,年收入8万元。

冰川雪菇富含各种维生素,以及铁、锌、硒、锰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有预防佝偻病,提高免疫力、抗癌补血的功效。“我们采用了林下经济中的林菌模式,冰川雪菇作为食用菌,具有喜阴、喜湿的特点,通过在苗圃地搭建黑色遮阳棚,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种植冰川雪菇。”刘刚说。

试种成功后,年底工作队又帮助养殖户算起了成本收入核算明细账。冰川雪菇种植大棚每个棚成本约1.8万元,采菇期5个月左右每天采菇量约200公斤,每个大棚预计年均收入4万至6万元。“冰川雪菇的种植技术比较简单,使用材料主要为菌种、麦草。采购的菌种,只要农户保养的好,第二年采摘完成后给予一定量的营养液进行补充,还可以循环使用。麦草就地取材于当地有机面粉厂原料地的麦草,数量丰富、绿色有机。两种原料平均2年更换1次,成本费用不到10000元。”种植基地负责人余成介绍说。

“这个冰川雪菇原来从来就没有见过,去年就买回家尝过,口味比较新鲜,而且生长在本地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下,自己可以来采摘,吃起来也比较放心。”社区居民江俄丽·哈里要拉说。解决就业,贫困群众搭致富车

社区工作队在日常入户走访了解到社区居民大都外出务工,但有些居民家有老小无法外出打工,阻碍了增收致富。63岁的村民李桂珍,老伴长年患病,失去劳动力,儿子在外打工,家庭比较困难。社区党支部和工作队一班人多次上门,主动服务,在征求她本人意见后,帮助她从2018年开始年初进入冰川雪菇种植基地务工,就近就业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解决了农闲无事可做的问题,还能照顾家庭。如今,李桂珍家经济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每年工资收入可达4万元。2018年以来,人民路社区工作队共协调20多名社区贫困居民来冰川雪菇种植基地就业。

“今后,我们拟投资10万元,建设冰川雪菇培训基地。采取养殖大户主导,面向城镇下岗职工及村级贫困户贫困群众培训就业的方式,开展菌种的种植管理和采收培训。”托普铁热克镇党委书记杨茂军说。“林下经济目前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合作社养殖户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一定会攻坚克难,走出冰川雪菇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工作队第一书记丁溧表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