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贵州各地的专业合作社和手工作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发挥产品在家就能制作的优势,鼓励群众“宅”在家中发展“居家经济”。

微信图片_20200315070424.jpg

在织金县绮陌街道中营村,苗族妇女通过直播平台向客户展示产品

别样的复工复产

“这条蜡染手绢上的牡丹花全程通过小蜡刀制作,十分精美,喜欢的朋友可以线上下单……”

3月8日,第110个三八妇女节,在毕节市织金县绮陌街道中营社区桥上组,水榭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绣娘正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销售蜡染刺绣产品。

连日来,织金县绮陌街道中营村的苗族绣娘有序复工复产,在家中赶制产品,并通过网络直播、微信等方式接收客户订单

微信图片_20200315070429.jpg

天柱县高酿镇三寨村侗族妇女在制作“三月粑”。陈光昌 摄

“我们从2月初就开始接订单了,绣娘们各自在家里制作产品,既降低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同时也能完成订单。”合作社负责人杨美说。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还可以照顾到家庭,真是一举多得。”绣娘邹媛说,疫情防控期间她们多数时间都是在自己家里制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

如今通过“非遗+电商”的发展模式,拥有悠久历史的织金蜡染、刺绣手工艺品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因为还没开学,这段时间很多大学生都宅在家里,我每天都给她们派发任务,完成订单。”贵州妙手穿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婷婷说。

贵州妙手穿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贵阳市南明区,一直以来广泛吸纳在校大学生作为兼职设计师,目前是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

“在家里没什么事做,自己设计一些产品也挺好的,还能赚点外快。”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彭琪告诉记者。妙手穿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直秉承“时尚实用”的设计理念,主推产品DIY培训,在张婷婷的工作室,市民可以自行设计图案,并推广“定制式”订单,做到订单需求精准。

足不出户赶订单

微信图片_20200315070432.jpg

册亨县巧马镇纳桃村村民用布依族古法手工制红糖工艺制作订单红糖。梁兴星 摄

地处大山深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的主要传承地,丹寨县扬武镇争光村基加苗寨的苗族妇女们“宅”在家中,抓紧时间赶制春节前接收到的近十万元蜡染订单。

“春节前就有好几单了,这几天得赶紧做完,好给客户发货。”走进村民杨春燕家,她正在晾晒染好的蜡染布,“现在很方便,客户通过微信联系我,提出产品要求,家里有现成的材料,很快就可以完成。”话音刚落,杨春燕转身又与客户利用微信联系蜡染订单。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偏僻的基加苗寨与外界联通越来越多。“在政府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苗寨大多数妇女在家中建起了家庭蜡染手工坊。”正在家中绘制订单蜡画的罗佩琼告诉记者。

通过微信接收客户订单和交流学习,基加苗寨的妇女学会了把古老的苗族蜡染手工艺与现代服饰、家居用品和各类时尚饰品融合起来制成精美的蜡染手工艺品,蜡染制品每年销售额近200万元,苗寨妇女们利用自己精湛的蜡染手工艺摆脱了贫困。

3月11日,在册亨县巧马镇纳桃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用布依族古法手工制红糖工艺制作订单红糖。

“这段时间销量更是增加了不少,很多客户都预定了我们的产品,社员们在家就可以赚‘票子’。”据纳桃村合作社刘云丽介绍,合作社社员自己种植、收割甘蔗,用布依族古法手工制红糖技艺制作红糖,产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贵阳等地,人均月收入4200元,脱贫致富并过上甜蜜生活。

每年三月,黔东南州天柱县群众都有生产“三月粑”的传统,当地侗族妇女利用糯米、黄菜、甜藤等做成美味的“三月粑”。今年,当地妇女借助网络平台,将“三月粑”推广出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场十分畅销,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收入,成为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助力。

“居家经济”编织美好生活

微信图片_20200315070437.jpg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石长英家中,石长英在纺纱。龙元彬 摄(贵景网发)

在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石长英正在纺纱。“居家的日子,村里的苗家大妈们正好架起纺车,纺线织布,刺绣挑花,赶制春节前接收到的苗绣订单。”石长英说。

盘石镇响水洞村地处湘黔交界地带的大山里,近两个月,苗家人积极配合联防联控,尽量居家减少外出,最大限度避免感染。

“松桃苗绣”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产业是松桃一项重要文化产业。松桃苗绣产品畅销国内外。

织金县茶店乡海马村绣娘蜡染刺绣专业合作社近日来都呈现出一派别样的繁忙景象,几张桌子在屋子中间一字排开,十余名佩戴口罩的绣娘正分列桌子两旁伏案而坐,专心致志的用手中的蜡刀在身前的布匹上绘制着纹路细如毛发的图腾纹样。

“戴口罩、常通风、分散坐是我们合作社的防疫保证。”合作社负责人罗英暂停手中的活介绍说。

绣娘李丽是一名专门从事美颜工作的外出务工者,返乡过春节的她积极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她通过合作社从事蜡染刺绣工作增加收入。“在家里就可以做了,生活还不枯燥。随身带着布匹绣一绣、织一织,不仅因为自己对蜡染刺绣感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补贴家用。”李丽说。

罗美、罗丽两姐妹都是正在就读的学生,因为从小便耳濡目染,她们姐妹俩也学得一手蜡染刺绣技艺。"蜡染刺绣可以放松心情、减小压力的一种方式,同时更能感受到自食其力的那份自豪感。"两姐妹相视一笑。

就业顾家两不误,这正是合作社的创办初衷。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绣娘100余名(其中贫困户73名),每年订单创收超过120万元,蜡染刺绣订单主要来自唯品会、依文集团、广州品立公司等知名企业。

双手、蜡刀、布匹……描绘出了山川日月、六畜兴旺,宅家赶订单这一别样的复工复产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绘就出了黔中大地的人情和美与致富希望。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尚宇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