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凝心聚力同攻坚 精准发力摘穷帽 ——记驻兰洋镇扶贫工作队
进村入户、实地走访、了解实情、宣传扶贫政策……自入驻以来,兰洋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调查,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就业和“三保障”政策落实等情况,认真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兰洋镇驻村扶贫工作队32名队员因脱贫攻坚工作结缘,一起扎根在兰洋镇这片黎苗聚集区。他们分工明确,一心帮扶,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天,他们始终忙碌于田间地头,穿梭于农家小院,访民情、办实事、谋发展、惠民生……与群众日夜奋战,凝聚成一股强大合力,在兰洋镇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贡献力量。
细致排查 找准脱贫突破口
7月6日上午9点,记者见到兰洋镇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陆胜时,他正和副队长李学哲、组长赵正贤在讨论着当天的工作,准备回访贫困户特色产业种植情况以及入户走访登记贫困户信息。在经过简单的商讨和部署后, 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先后出发,一天忙碌的扶贫工作也由此展开。
兰洋镇有16个村(居)委会,1个镇办农场,71个自然村,81个村小组,村落之间分散,相距较远。为了让驻村扶贫工作有成效,队长陆胜把队员分成5个小组,分别负责几个不同村委会,把兰洋镇所有的村(居)委会全部纳入驻村扶贫工作范围。 “群众一定有自己的难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政策讲清楚、信息摸清楚。”在入户的路上,陆胜总是不停地叮嘱队员。他告诉记者,这五个小组分别驻扎在南罗、番开、头竹、兰洋和番加五个村委会,五点一线,连片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驻村队员分成小组开展工作,更能发挥工作队的作用,确保实实在在帮助到贫困户。
“小王,你父亲属于退休教师,不符合帮扶政策……”在村民王荣辉家中,扶贫工作队小组组长赵正贤向其解释道。原来,王荣辉不甘被清退,一心想当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上门,向他耐心讲解扶贫政策,逐项精准计算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精准到位的数据让王荣辉“哑口无言”,彻底服了气。
在精准扶贫中,“闹贫”的现象时有发生。陆胜向记者介绍,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到村委会排查,特别是针对头竹、海孔、番新三个重点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几乎每天都进村入户,查阅帮扶手册,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具体情况和发展意愿,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上半年,经过认真排查,兰洋镇清退了42户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陆胜说。
驻村以来,扶贫工作队队员把驻地当成自己的家,起早贪黑深入农户家中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了村情村貌,为贫困户解决了产业发展、扶贫贷款等实际问题,不仅如此,情况摸清以后,扶贫工作队还制定了一户一档的精准脱贫档案及一本本精细的脱贫计划,一点一滴地撬开兰洋镇贫困户脱贫突破口。
真心帮扶 不漏一户一人
在大塘村委会贫困户符显影家130平米的蚕房里, 成千上万只蚕宝宝在嫩绿的桑叶上蠕动,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见到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 符显影满脸笑容地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让我种桑养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和鼓励下,今年符显影将自家扶贫种桑养蚕产业扩大到了2张蚕种(1张约有2.5万只蚕),每个月约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对兰洋镇益智、槟榔、淡水龙虾、羊、牛等种养殖业进行跟踪服务,解决贫困户在发展种养殖业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兰洋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兰洋镇后,与镇府帮扶人员无缝对接,认真跟踪落实“三保障”政策和产业落地情况,吃住在村,与群众打成一片,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给兰洋镇府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很多的助力。
晚上8点许,拖着疲惫的身子,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回到头竹村委会驻村点,匆匆“敷衍”肚子后,他们没有休息,而是把当天走访贫困户和低保户时填写的表格保存归档,把这一天在识别摸底调查中遇到的情况记录在日志本上,这才安心躺下休息。
“农村生活艰苦,再加上高温天气,不少队员因水土不服都生了病,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一心帮扶。”陆胜说。作为队长,陆胜除了每天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认真开展工作外,闲暇之余还向队员们分享开展扶贫工作时的经验,勉励大家尽力克服困难,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一同用真心带真情下真功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依托地域特色 找准产业定位 兰洋镇: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脱贫
去年以来,兰洋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依托地域特色,找准产业定位,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方面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村干部和产业能人牵头,鼓励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参与种养殖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扶贫新模式,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让全镇685户贫困户有了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底气。
引进龙头企业 发展多种扶贫产业
兰洋镇是一个以黎苗族同胞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镇,以前群众主要以橡胶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随着橡胶价格的下跌,许多群众的生活一度陷入窘迫。去年在政府的帮扶下,该镇大力引进葡萄、益智、槟榔、仔姜种植和养蛇、养龟、养羊、羊鹅、养牛等九大扶贫种养产业,帮助贫困户走上了脱贫之路。
距离儋州市区8公里的兰洋镇南罗村委会丰盛生态葡萄园是该镇扶贫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正是葡萄采摘季,葡萄园结合乡村旅游推出现场采摘体验活动,小小的葡萄不仅为游客增添了采摘和游玩的乐趣,更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致富果”。
据介绍,兰洋镇动员当地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土地租赁、劳动就业等方式加入丰盛生态葡萄种植园合作社,贫困户不仅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获得每天1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在浓密成荫的葡萄架前,刚忙完手中活计的贫困户叶亚辉说:“这批葡萄再过几天就又可以采摘了。”瞅着眼前一串串的果实,他面露微笑,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找准“穷根”,才能开对“药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仅去年,就确立了养蛇、养鹅、养牛、养羊、养龟和种植仔姜、葡萄、槟榔、益智等9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90%以上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
该镇分管扶贫工作的负责人林振业告诉记者,今年全镇计划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29万元,落实七叶葡萄种植、淡水龙虾养殖、养蛇、养鹅、矮化椰子五个种养殖产业项目,受益贫困户685户2857人。加老、海孔、兰洋、番开、番新5个村委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
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开启扶贫新模式
走进兰洋镇番新村委会,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橡胶林,茂密的枝叶遮挡着阳光,微风习习,带来阵阵凉意,农闲时,村民坐在自家院子里乘凉拉家常,好不惬意。
乡村休闲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业态。番新村委会作为兰洋镇主推的旅游扶贫村庄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传统。村内黎苗传统文化习俗浓厚,村民们至今还保留着上山采灵芝、菩提等珍贵药材的传统。依托黎苗原始传统歌舞、松涛天湖AAA景区、加喜河、南渡江两条河流和大尖山、二尖山两座山等优势,兰洋镇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打造黎苗风情特色村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兰洋镇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促进“农业+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打造农村慢生活。兰洋镇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林振业告诉记者,去年,番新村委会作为整村推进村,兰洋镇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扶贫整村推进,重点发展水下养殖淡水龙虾、水面种植荷花的立体种养产业,促进“农业+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村,带动番新村贫困户30户136人脱贫致富。
要让乡村旅游成为扶贫攻坚生力军,大力培植富民农家乐、田园采摘、观光休闲等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就是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增长点。该镇镇长符启芬表示,兰洋镇将紧盯扶贫工作目标,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结合兰洋镇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抓住打造黎族特色村寨的机遇,促进“农业+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推动兰洋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兴旺局面。
(三)番新村委会:豪猪拱开致富门
“这批豪猪已被海口、那大的酒家预定,过几天他们就过来拿货。这批豪猪出栏后,我家又可以收入几万元。”近日,在兰洋镇番新村委会妇女主任温月琼的200多只豪猪饲养场里,她一边把谷糠玉米倒进猪槽,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豪猪又名箭猪,浑身长满黑白相间的棘刺,只要感觉到有危险,全身的刺就立即竖起来像一支支待发的箭,开始自我保护。别小看这些豪猪,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动物,它的棘刺可作药材,销售价格每斤约100元;它的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历来被誉为山珍,也是难得的绿色食品,可以说豪猪上下全身都是宝。
“以前由于村里没有水,交通也不方便,生活一直很困难。”番新村委会新华村的贫困户黄小海告诉记者,去年在镇政府的帮扶下,他养殖了30只豪猪,到年底为家里增加收入1万多元,成功脱了贫。
在番新村委会,像黄小海一样养殖豪猪的贫困户有19户。“豪猪养殖并不困难,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就可以确保豪猪健康成长。”温月琼说,他们用原生态饲养出来的豪猪每只约为15-20斤左右,市场价可达60元每斤,一只豪猪售价近千元。据介绍,通过豪猪养殖, 2017年底,整个村委会20户养殖豪猪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了脱贫。
村支部书记黄开荣介绍,他们村委会发展养殖产业中,除了养殖豪猪外,还带领贫困户通过养殖澳洲龙虾、黑山羊,种植槟榔和益智等扶贫产业,目前,多数已经见到效益,大大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
(四)大塘村贫困户符显影:“种桑养蚕,让我生活越来越好”
在兰洋镇大塘村委会大塘村,有一片碧绿的桑园,每天一大早,桑园的主人符显影就会来到这里,摘下一车桑叶回去喂蚕……正是靠养蚕让符显影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符显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志气不小,脱贫之后他仍不满足于现状,自主发展养蚕产业。”兰洋镇大塘村委会委员饶干雄告诉记者,符显影自身发展动力足,勤劳能干,脱贫之后,主动加入到种桑养蚕中,家中生活条件一步步得到改善,成为了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榜样。
符显影今年50岁,平日里,他不仅需要照顾患病的妻子,还得抚养两个孩子上学。2013年,符显影意外被树枝砸倒,身上至今还有当时手术后遗留的钢板。接二连三的不幸,不仅耗光了符显影家中原本不多的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生活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早在2014年就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符显影,在帮扶干部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先后加入了仔姜合作社和养蛇合作社,同时还种有益智苗500株、槟榔苗300株。加上教育、医疗等保障政策的落实,符显影一家逐渐走出了困境,达到了当年的脱贫要求。
但是不安于现状的符显影总觉得,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自己再努把力,不愁自家的生活变不好。说干就干,经过仔细的咨询和观察,符显影在众人的嘲笑声中选择了发展养蚕产业。“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我,没技术、没资金是最大的障碍。”符显影说。
有了目标后,符显影自费前往琼中等地学习养蚕技术。2017年6月学成归来的他,贷款3万元,租地种下5亩桑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如今,符显影用心血浇灌的5亩桑苗已长成一棵棵茂盛的桑树,望着这一片碧绿的桑园,符显影逐渐看到了希望。
“由于场地限制,当时只养了1张(1张约有2.5万只蚕)蚕种。”符显影与记者分享起了自己的养蚕“致富经”。他说,每半个月就可以出售一批蚕茧,按照蚕茧每斤18元至25元的价格,他每个月约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符显影一家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尝到甜头的符显影今年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2张蚕种,接下来还计划将自家的桑园面积扩大到10亩,为下一步扩大养蚕规模打下基础。“去年养蚕收入1万多,算是开了个好头。今年养的第一批蚕正在结茧,希望今年有更高的收入。”符显影边给蚕宝宝喂食新鲜的桑叶,边告诉记者。他坚信在政府的帮助下,加上自己愿意吃苦奋斗,一定能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五)兰洋镇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大排查第一阶段工作结束 档内人口错评518户2193人
7月8日,记者从兰洋镇政府获悉,该镇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全面大排查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截至目前,全镇档内人口和保内人口(含特困户)排查1154户4314人;档外人口排查2531户13537人。下一阶段工作将进入民主评议阶段。
据介绍,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我市决定对脱贫攻坚工作“从零开始,推倒重来”。兰洋镇按照市里的部署对本镇1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开展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全面大排查工作。
据了解,此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全面大排查第一阶段工作发现,档内人口错退15户70人;返贫7户19人,错评518户2193人;保内人口(含特困户)纳入贫困户27户56人。档外人口纳入贫困户19户77人。
目前,兰洋镇正在着手推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全面大排查第二阶段的民主评议等工作,全面推进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成果。同时争取实现因住房保障、整户成员低保、整户无劳动力、整户患病及无劳动力等问题而列入2018年脱贫计划的77户286人脱贫,达到兰洋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