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梨树县沈洋镇兴无村张国超的家中,只见院内有一座近500坪的标准化牛棚,棚圈内二十余头西门塔尔繁殖母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夫妻俩正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给牛逐一喂食。
“有这些牛我心里就有底,日子就有盼头。”张国超一边给牛喂食,一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选择在家乡发展肉牛养殖致富的故事。
“我年轻时一直在外打工,感觉没有什么发展。2016年,我市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于是,我拿着打工存下的钱返回家乡开启了我的养牛路。”张国超说,“养牛投入大,刚开始我从十头起步,通过‘鸡生蛋、蛋孵鸡’这种滚雪球的饲养方式,肉牛的数量由少到多,最多的时候养了五十余头牛。”
“养殖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与我时刻保持着联系,一旦遇到困难,就赶在第一时间上门帮助解决,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张国超对记者说,“为了提升肉牛品质,驻村工作队还曾邀请养殖专家为我们养殖户提供饲料加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培训。”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我觉得肉牛养殖收益颇高,便开始带动更多乡亲们加入养殖行业,传授他们养牛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我相信,只要靠我们不懈努力,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张国超说。
张国超的故事只是兴无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了推动养牛业向集群化发展,以村为单位形成规模化养殖,驻村工作队深入养殖户走访了解,摸清底数,制定宣传方案。在村民大会上宣传养牛的好处以及带来的可观收益;在入户走访的时,对有意向的准养殖户做思想工作,让其了解投入和产出,明白养殖、出栏、销售等详细过程,树立信心,加入养牛产业之中。
驻村第一书记表示,过去部分农户认为“养牛投入大,出栏慢,不是快钱儿”的理念在逐渐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养牛可带来更大的收益。截至目前,兴无村一共有养牛户44户、养牛348头,今年出栏牛75头,估算全村新增产值69万元。
“牛浑身都是宝,以秸秆为食,而农村最不缺的就是秸秆,牛粪既可以做农家肥,既赚了钱又解决了肥料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向记者介绍道,兴无村地处梨树县西北部,农作物以玉米为主,水稻为辅,丰富的秸秆资源为“秸秆变肉”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的秸秆资源给养牛带来了便利条件,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据测算,仅该村养牛大约年可消耗秸秆850吨。
驻村第一书记表示,从养牛户反馈的问题看,肉牛成长过程中,生病是养牛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养牛户的后顾之忧,是驻村工作队探索解决的难题。今后将通过建立专人专业兽医来保障兴无村养牛业健康发展。同时,将定期联系专业人员为养牛户培训养牛知识,让养牛户真正明白牛、懂牛,让牛给农民带来增收的喜悦。(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