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乔普 通讯员 周宝丽

农民真正走上致富之路,除了靠党的富民政策引导和农民自身的勤劳外,更需要一批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能人。中牟县红冠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保路就是其中的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他,卖过小百货、加工过挂面、养过猪、养过鸡。现在,在他的带领下,中牟县刁家乡共发展3000只规模以上的养鸡户20余家、500只以上规模的30余家,靠着养鸡,李保路和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养殖致富

中牟县刁家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增加农民收入,乡里出台了很多扶持种养殖业的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但是群众大都持观望态度,李保路是带头“吃螃蟹”的几个人之一。

从卖小百货开始,到后来搞挂面加工、销售,李保路首先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开始加工挂面,周围的群众看到后也纷纷买来挂面机,开始个体加工,大家慢慢尝到了结构调整带来的甜头,思想上开始发生变化,收入也开始逐渐增加。

不畏艰辛

1997年,李保路把自己的挂面加工厂开到了镇上,并开设门市部卖一些饲料和鸡蛋。当时,刁家乡没有一家养鸡户,鸡蛋都需要从外地进货。于是,他买回一辆小货车,开始到外地拉鸡蛋回来卖:每天晚上赶夜路到山东,白天在那儿收鸡蛋,晚上再赶回来。这一干就是3年!吃尽了苦头的李保路这时有了新的想法:跑这么远把鸡蛋拉回来卖,还不如自己养鸡卖鸡蛋!

再去山东时,他就专心学习别人的养鸡经验,回来后说干就干。建鸡棚、购鸡苗,第一次仅养了1000只鸡。为及早掌握养鸡技术,他挑灯夜读养鸡书籍,带着馒头跑赤峰、走朝阳拜师学技,学习科学养鸡技术。为提高小鸡成活率,他认真钻研鸡病防治知识;为降低成本,他及时淘汰老弱病鸡搞好更新换代,自配蛋鸡全价饲料。4个月后,蛋鸡开始产蛋,初见成效,鸡蛋卖得很好。此后,随着对技术的熟练掌握,养鸡的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6年时间,李保路就从起初散养1000只鸡规模逐步发展成今天拥有占地面积20亩、标准化养鸡舍6栋、笼养蛋鸡4万只,购置了饲料加工机组、自动刮粪机、自动喂料机等,固定资产达60余万元的养鸡专业大户。年循环发展养鸡6万多只,存栏4万只,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鸡蛋主要销往郑州、开封等城市及周边县市。

规模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保路富了不忘乡亲们,不论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只要有求于他,他都尽全力去帮助扶持。几年来,李保路采取无偿传授养鸡技术、资金帮扶、登门送技术,带动全乡发展3000只规模以上的养鸡户20余家、500只以上规模的30余家。

2007年7月,在李保路的带领下,乡里的养鸡专业户联合成立了红冠养鸡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养殖、统一销售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规范了本地的鸡蛋销售市场。

“让刁家乡成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让产品打入国内大市场,甚至畅销国外,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好强的李保路正在积极筹划建设养殖小区,使蛋鸡养殖业更具规模、更具特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