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竹笋是亚热带长年生长的经济作物,喜湿润又怕浸,我国南方各地均可种植,尤其土层深厚的山坡地最为适宜,其主要优点是早生、快发、高产、经济价值高。一般种植后第二年即可收获,三年进入盛产期。近年来,生产实践表明,甜竹笋年每667m²产量可达2500-5000kg,高产的可达1万~1.5万kg/667m²,经济收入可观。种植甜竹笋是调整山区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1种苗培育技术
1.1母竹苗培育技术
母竹苗是按优质种苗的要求直接从竹园的母竹丛选取竹子的留用的种苗,将种苗分离后移植到苗床内,继续培育成竹苗。选母竹时,应在春季清明前后的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去掉选留母竹的尾部,保留1/3的枝叶,然后挖出母竹。育苗操作是距离竹林20cm的竹蔸周围开始挖掘母竹丛。
1.2竹秆苗培育技术
竹秆苗是将竹秆埋入土中培育的竹苗,凡长有隐芽的竹种都可用竹秆繁殖竹苗。竹秆苗的培育有埋节法、埋秆法等方法。埋秆育苗可分为压条埋秆、原条埋秆、埋竹节的方法。压条埋秆和原条埋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压条埋秆的母竹秆就近压入土中,不与竹丛分离,而原条埋秆需把母竹秆和竹丛分离,移到苗圃地进行。埋秆育苗要掌握在竹秆养分积累丰富、芽眼尚未萌发前进行,以春季2—3月进行比较合适。
1.3竹枝苗培育技术
竹枝扦插育苗是利用甜竹笋竹秆的主枝、侧枝、次生枝带隐芽的部分进行扦插,扦插苗培育的最适期为3—4月,春季温度降低养分累积丰富竹枝易生根存活率高。
2种植技术
2.1 选地整地
甜竹笋对水分和土壤的要求较高,适宜在冲积平原、溪流沿岸种植,不宜在高山种植,应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石砾含量少、偏酸性(pH4.5~6.2)的土壤种植。根据地形、地势全面整地,垦深要求25~30cm,整地时施基肥,每667m²施有机肥2~3t,混拌过的磷酸肥100kg,翻耕入土中。种前要全面深翻松土,并开挖直径0.5m,深0.4m的苗穴,定植规格(株行距)一般为4mx4.5m,也可根据土质肥瘠、光照情况适当稀植或密植。每穴施绿肥25~30kg,土杂肥或火烧土150~250kg,加适量石灰,待绿肥腐熟沉实后种植。低畦地苗穴不能太深,最宜培墩栽种。
2.2 合理密植
甜竹笋基地要十分注意种植规格,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种植季节以及各种复杂的地形地势,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夺得单位面积的高产。一般种植密度为33~42丛/667m²,株行距离为(3~4)mx(4~5)m。
2.3 栽植
竹笋种植的时间是每年清明前后,竹苗最好放在长流水中浸养,待长出新根再栽种为佳。种植时将竹蔸平放,竹秆与地面成45°~60°角,基部芽眼水平朝向两旁,保持根系舒展,回填松土,压实,深度以竹蔸离土面15~20cm为宜,植后在竹苗顶部竹节内灌水,并盖上草皮土,淋足定根水。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旱,每两三天要浇水一次。雨天要做好排水防涝。
3竹林管理技术
3.1 苗期管理
竹苗栽植后,视土壤情况和天气情况及时排灌水,使周围土壤湿度保持在70%左右。若侧芽已萌发,应每隔10~15d薄施人粪1次,也可用1%尿素溶液浇灌,直至立秋后。而抽枝长叶后可进行叶面施肥,90d后可以地面施肥,以氮肥为主。进入分蘖期后施肥以磷、钾肥为主,每667m²可施20~40kg。要保证竹苗正常生长,要及时除草、定期施肥、松土。期间,要注意竹苗的成活率,若有部分竹苗因为干旱或其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死亡,待确认其死亡后要及时补植。
3.2 幼林抚育
栽植当年可种植豆类、花生作物,以耕代抚,增加收益。从第二年开始不得间作农作物,以免影响竹鞭生长。竹园的松土除草要近蔸浅、远蔸深,每年至少3次,第一次是在4月浅锄杂草,第二次在6月,深翻20cm,第三次在9—10月,有鞭处锄,无鞭处深挖。竹园的施肥,最好是以人畜粪、饼肥等有机肥为主。一年中必须达到4次:第一次在3月,结合挖笋每穴施饼肥或复合肥50g,促进母竹恢复;第二次在6月,结合深翻施长鞭肥,每667m²施150kg菜饼、50kg复合肥撒施翻入土中;第三次在9月,结合浅锄措施催芽肥,每株施尿素或复合肥50-100kg;第四次在11月,重施保温肥,每667m²施饼肥200kg或复合肥100kg。
3.3科学割笋与选留母竹
一般于每年8—9月留母竹,选择生长健壮、位置合适的地方留一两条作为母竹,每丛保留原竹苗和一两根母竹(成品字形),作为下一代接替植株,其余的除去。
4甜竹笋病虫害防技术
4.1病虫害防治原则和措施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竹林培育,合理经营、改善竹林生态和优化竹林的生态系统,创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竹林的自然控制作用,增强竹子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将竹子病虫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生产过程中应树立竹林(笋)、病、虫草等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观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治措施上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使竹笋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阀值以下,同时竹笋的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安全优质无公害笋生产的目的。
4.2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应采用防治并举,对症下药,提倡以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出笋期禁止使用农药。竹秆锈病于5—6月发病,染病竹秆变黑变脆,全株枯死。一般采用砍伐烧毁患病植株,或用1%敌锈钠乳液喷洒患病株,5—6月喷洒,每隔7~10d喷一次,分三次进行。竹黑粉病主要危害新竹,5—6月最易感病。发现病株立即伐除烧毁,同时要加强竹林抚育,竹林密度不易过大,以提高抗病能力。竹丛枝病于4—5月开始发病,发病时侧枝长出小侧枝,立即成丛而成雀巢状。
防治方法剪除丛枝立即烧毁,杜绝病菌传播,若是生病竹林应砍除竹林就地烧毁,重新造林。竹介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雌虫越冬,幼虫以5—9月间出现,群居于竹枝叶秆上,用口器刺入竹器官组织,吸食秆液。化学防治可在幼虫期喷洒80%敌敌畏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竹枝叶叶螟(竹卷叶虫)以幼虫结虫茧取食竹叶为害,一年发生1~4代。防治方法:第一代成虫期喷洒25%敌白虫粉、杀螟松粉50%敌敌畏1000倍液;幼虫期可用5-10倍的40%氧化乐果或50%甲胺磷1~2mL逐行竹腔注射;可针对成虫有趋光性特点,设置黑光灯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