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小辣椒 映红好日子

亳州循环种植致富_致富经种植亩收入过亿_种植致富新项目

红辣椒丰收了

亳州新闻网讯“去年我家种植了8亩朝天椒,这不,刚刚采摘下来,估计有2300多公斤,现在市场价每公斤12.6元,至少也能收入两万五千多块钱吧!”1月20日上午,谯城区芦庙镇前毛村脱贫户孙继祥对入户走访的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说。

脱贫户杜家学家里也种植了7亩朝天椒。“我家一共卖了两万多块钱呢!这些年通过政府的产业扶植,我家早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日子过得就像小辣椒一样红红火火。”杜家学高兴地说。

“朝天椒从育苗、栽种、成熟、采摘仅用几个月时间,种植朝天椒不但投资小、用工少、周期短而且效益高,每亩纯收入至少在2600元以上,光我们村去年就有45户贫困户种植朝天椒多达160余亩,老百姓对种植辣椒很感兴趣,都觉得是个好产业。”前毛村支书孙守义说。

像孙继祥、杜家学一样靠种植朝天椒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的脱贫户,在芦庙镇有150多户,仅种植朝天椒一项,户均收入就超过了一万元。据统计,2020年全镇朝天椒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总产值达6300余万元。

近日,芦庙镇又有了“新动作”。

通过前期考察,镇里主动与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对接,并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将结合村民们的传统种植习惯,在原有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朝天椒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保银829、849等新品种,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朝天椒种植面积。另外还将延伸辣椒产业链,由过去单一干辣椒生产向剁椒加工、辣椒酱、干辣椒等初加工、深加工转变,力争2021年建成朝天椒初加工基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

“我们会把‘小辣椒’打造成脱贫致富的‘大产业’,让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芦庙镇党委书记董衡说。(王书锋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承包大棚菜 走上致富路

亳州循环种植致富_致富经种植亩收入过亿_种植致富新项目

孙腾军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将蔬菜装箱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在蒙城县小辛集乡兴农绿巨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承包户孙腾军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将成熟期的“绿萼长茄”称重装箱,然后由公司负责人贴上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检测合格标签,准备发往长三角一带各大市场。

孙腾军原本是小辛集乡关帝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通过各项扶贫政策扶持,顺利脱贫。2020年下半年,在关帝村两委的帮助和牵线下,他不但拿到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还与兴农公司签订合同承包了一个占地约5亩的蔬菜大棚。

“今年我承包的大棚种的是茄子,生长期为9个月,预计产量在7.5万公斤以上,按照合同约定,我可以从公司拿到6万元的收入,除去发放工人工资2万多元,净利润可以达到3万多。”孙腾军高兴地说,“等把这批茄子卖了,把贷款还上后我再包两个大棚。”

兴农绿巨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蒙城县兴农绿巨人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占地1150亩,主要种植种类以五彩椒、西红柿、圣女果、贝贝南瓜等高品质茄果类蔬菜为主,所产蔬菜重点销往苏浙沪长三角一带。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辐射带动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为周边村提供了近400个就业岗位。

“我们把大棚承包给农民,按照产量给他们计算收益,保底价是每公斤0.7元,超过15万公斤后,每公斤再加1角。”该公司总经理高洪新说,目前产业园的农民承包户有20余户,其中贫困户两户,“下一步,我们将优先考虑与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帮助贫困人口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李明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种植+养殖 成就“绿富美”

种植致富新项目_亳州循环种植致富_致富经种植亩收入过亿

谢庆伟向镇环保站站长何勇介绍农场蔬菜生长情况

亳州新闻网讯 “这里种植的蔬菜都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全部都是人工除草,施肥用的是养猪场里的有机肥。”近日,在涡阳县公吉寺镇马寨村谢庆伟家庭农场里,谢庆伟一边忙着收芹菜,一边介绍他的种植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谢庆伟告诉记者,他的养猪场和家庭农场是“连接”的,养猪场的畜禽粪便经过发酵池发酵后,再掺水稀释,通过加压泵传送到蔬菜大棚和农田里,他把发酵好的肥水适时适量还田利用,实现了种养结合和绿色发展。

谢庆伟家庭农场成立4年了,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有机蔬菜和粮食,通过养殖+种植,他的家庭农场每年能获得二十多万的收益。农场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建设,养猪场建有晾晒棚、发酵池等环保设施,此外还建设12个蔬菜大棚用于种植反季节蔬菜。农场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平时有三四人在农场里干活,农忙时有十多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和贫困群众在农场里从事种菜、摘菜、除草工作,一天有六七十块钱的工资。

“谢庆伟家庭农场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蔬菜和粮食品质,去年农场还通过了有机食品验证。”该镇环保站站长何勇介绍说,公吉寺镇是养殖大镇,有170余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种养结合,即解决了养殖场粪水排放问题,又解决了土壤质量下降问题,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包村干部、副镇长谢永介绍说,事实证明,种植+养殖是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好方法。马寨村现有规模养殖场十多家,星罗棋布在村道附近。“马寨村家庭农场多,土地流转率高,我们计划利用这些养殖场和种植合作社,打造高标准农田,全面铺开种养结合模式,把周围的高标准农田全部使用肥水肥地。” (茹金水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打造采摘园 助力乡村游

亳州新闻网讯 隆冬时节,在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扶贫产业哈密瓜种植基地种植大棚中,数十名周边的群众和贫困户正忙着培育土壤,为来年的育苗做准备。

近年来,路楼村依托亳药花海扩展区的地理优势,以“加快产业带动,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制定扶贫产业多元发展促脱贫模式,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大力发展种植特色产业,有效实现快速增加村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

路楼村全村共7500余亩耕地,92%流转给企业和种植大户,落实产业项目9个和劳务服务项目1个,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不仅保证了村民的稳定土地收入,还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家门口务工挣钱“摘穷帽”的目标。

现在,路楼村产业发展全面开花,已建成使用的光伏发电站,不仅为29户贫困户家庭每年增收3000元,而且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近30万元;哈密瓜种植合作社从8个种植大棚发展到270个种植大棚,流转土地500亩,哈密瓜种植300余亩,每个大棚每年产量约4000公斤,每棚的效益超过一万元,为13位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机会,采摘期可用80多人;流转土地230亩发展藏红花种植,建设藏红花扶贫加工厂,农忙时可为300多名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以村名义成立路楼村创美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带动村内188户贫困户就业,在每年增加村级收入2万多元的同时,为就业贫困户家庭增加3000元收入。

下一步路楼村将结合十河镇发展旅游名镇有利时机,围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产业蓬勃向上发展为目标,不断改善配套设施,逐步形成采摘园、观摩区、天然氧吧等休闲观光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脱贫增收。(许玉林 记者 李鹏 文/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