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河镇河坝村,因毗邻排湖,地势低洼,境内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作为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这里池连池、塘挨塘,成为我市小有名气的特种养殖基地,乡亲们也跟着奔向了小康。
“十年前,我们村大多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下来,很多农户连公粮水费都缴不起。”河坝村党支部书记余日好说。而这一切的改变,绕不过一个人——余兵。
首次学艺:惨败而归
2005年,跟大多数村民一样,靠着几亩水稻田望天收的余兵,随着两个小孩长大,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那时候我家还是个烂瓦屋,一下雨就漏水,每年都得愁两个孩子的学费。”回想起10年前的日子,余兵一言难尽。
自小家境贫寒,尽管读书时成绩不错,但余兵最终还是辍学回家务农。一心怀抱“知识改变命运”的他,眼看着村里一些小孩辍学外出务工,心里非常着急。余兵决定要做些什么,他开始关注身边的变化。
“2005年,有个村民养了一池黄鳝,我观察了一年,觉得还不错,就主动找上门,向他拜师学艺。”余兵说。2005年底,急切想要作出改变的他,通过贷款挖了30亩的黄鳝养殖池,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创。
黄鳝一下子上多了,对于黄鳝养殖技巧尚未完全掌握的余兵来说,遇到黄鳝生病,便一时不知所措。没多久,首批黄鳝全部病死,余兵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背了几十万元的债务。
二次学艺:大获全胜
尽管初次尝试养殖黄鳝失败了,但失败不仅没有将余兵击倒,还坚定了他养好黄鳝的决心。
在家反思多日后,余兵通过多方打听,先后前往孝感、天门、洪湖等地考察、学习。不计报酬,充当免费劳动力,帮外地有经验的黄鳝养殖户打工学经验,虚心向别人拜师学技术。整整半年多时间,余兵昼夜不停,一直奔波在拜师学艺的路上。
“出去一看,发现要养好黄鳝,窍门还真大。”半年多的时间,余兵吃睡都在别人的鳝鱼养殖池上,不讲究吃喝,不计较环境,他求知若渴地向有经验的养殖户们学习鳝鱼养殖技巧。
学成归来的余兵,有了更充足的信心,他再次筹措资金,购回种苗,30亩的池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投入。
一年下来,天天提心吊胆的余兵最后终于成功地赚到了钱。“看着自己辛苦养殖的黄鳝走上了市场,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余兵说。
成立合作社:带动全村致富
“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正富。我有个目标,就是要让咱们村的小孩都能把书念完,都能成为大学生。”余兵说。在余兵等人的影响和村委会的支持下,河坝村水产养殖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余兵带领乡亲们养殖起特种水产品来。
不甘于平凡的余兵,没有就此停下脚步。闲暇时,他经常外出参加养殖科技讲座与培训,并自费订阅了大量养殖类期刊,在提高养殖技术的同时,与同村人分享最新的养殖技巧。依靠越养越好的黄鳝所带来的收益,余兵还建起三层小洋房,成为了村里有名的能人。
“以前,我家以养鱼为主,自从加入了合作社,余兵手把手教我们养虾养蟹养黄鳝,如今我的20亩池塘,年年收入超十万元。”三组村民王功建说。而随着余兵名气越来越大,村里跟着他养殖特种水产品的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村里跟着他搞养殖的,已经有120家,年产值近千万元。”提起余兵为乡亲们所做的这些事,余日好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合作社社长,我理所当然要为村里的百姓尽心尽力。”对于未来,余兵憧憬在广泛学习农业科技的基础上,带领全体社员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