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只有少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师生关系无法有效建立,教学效果难以最大程度呈现。图为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师生在线教学场景。北大教育学院供图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已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构成巨大影响。2月初,教育部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照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纷纷制定了相关措施,全国的教师群体各显神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线上授课,满足学生需求。

以下,笔者根据中部某大学计算机学院某门课程的在线教学开展情况,围绕在线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构,大致梳理在线教学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继而为后期的在线教学以及整个高校教学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该计算机学院于2月12日开始实施在线教学,主要运用一款名为“职教云”的应用平台作为工具,目前教学过程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存在问题如下。

一、技术平台的使用与相关条件的有限

在线教学虽然早已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应用平台的发展而普遍运用于人们生活过程中,但仅仅作为选修课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部分,可见其运用于高校教学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背景下,正常时期稳定有序的线下教学活动受到阻碍而难以开展,在线教学迅速成为一种替代方案流行开来。作为一种突然被重用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首要考验的是技术基础和操作水平。目前的应用平台无法发挥出更大程度的作用与功能,主要受到三个方面条件的限制:一是平台运作的硬件缺乏;二是技术条件本身的缺陷;三是师生操作与使用的熟练程度不高。

就第一点而言,在线教学更依赖相关的电子产品以及互联网络等硬件。电子产品作为基本载体,目前以电脑或手机为主;互联网依赖于有线网络、手机的4G或5G网络等。这两部分是必备的硬件。受到疫情突如其来的袭击,广大师生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数据,目前L教师所带的六个班级中,以一个班级为例,一是带电脑回家的只占五分之二,未带电脑的也占五分之二,没有电脑的占五分之一。

此外,带电脑回家的人中还有一半家里没有网络或网络信号不足。然后,学生普遍都有智能手机,在家乡网络基本上都能达到4G。

因此,一方面,能够使用电脑学习的学生人数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学生虽然都能使用手机学习,但是明显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手机的页面比较小,相比于电脑,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二是所学的计算机课程要求学生更多进行实践操作,没有电脑难以实行。据学院教师讲:“虽然学生可以用手机看视频学习,但作为实践操作课,自己不动手效果不好,就像学自行车与游泳一样,看别人学和自己去学,是不一样的。”

就第二点而言,由于同时在线使用的人数过多,平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崩溃。学生基本上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硬件登陆该平台系统学习对应的课程,如L教师带了六个班,每个班约50人,其中有四个班开设数据库课程,由于经常出现平台崩溃情况,教学过程难以有效推进与完成。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很多大学都在使用该平台,用户量一下子猛增,超越了平台系统所在公司为该平台设计的同时最大承载用户量,这必然使得平台系统难以承受,于是经常出现卡顿和难以登陆等情况。强大与完善的网络技术是开展在线教学和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产品技术条件不过硬,会直接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就第三点而言,熟练使用应用平台是成功的在线教学的基本前提,实际上这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之前几乎没有出现重大疫情或类似的情况,在线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普遍现象,上述新平台的使用是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此平台,熟练使用的程度是不够的。在使用过程中,一些问题就会自然而然暴露出来,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还影响到师生的积极性甚至师生关系。

其中就有教师碰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登录进应用平台教师端,在“课中”菜单下面有“签到”活动,第一堂教学开始时教师要重新设置,因此L教师设置了密码,学生“签到”就需要输入老师设置的密码,他以为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所设置的密码,通过学委的反映才发现不能,最后及时改变过来,但却影响了学生对本次课堂的评价,有几个学生给了最低的一星评价,更多的学生就是不评价。最终L教师和班委沟通说明了一下,说“自己之前也没有使用该软件,不太熟悉,即使有之前的准备,也难免有不足”,才化解其中矛盾。

二、教学工作开展中的凸显的形式主义

在线教学活动非常依赖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平台。在目前先进但还远远不够的技术条件下,虽然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有保障,但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形式主义现象也得以滋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根据教育部和本省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上述某高校计算机学院统一安排了在线教学。最开始是要求教师在上述应用平台建好班级,设置好对应课程,但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并没有明确指示,教师按照原有的教学经验并不能很快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处于一种盲目的阶段。

由于看到网上直播很流行,学院一些教师也尝试在“yy”和“斗鱼”等平台上展开直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弄得热火朝天,毕竟“工作是教师的饭碗,必须认真”。但据说观看的学生不多,效果不佳。为避免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省教育部门也下达通知,大意内容是没必要要求教师都录播课程或进行网上直播,也不强行要求对教师或学生实施打卡等痕迹管理。该学院转发了省上的通知。

由于学院自己放松要求,而教师也很盲目,于是形式主义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前课程设置中的消极对待与应付态度。

课程设置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何设置课程内容,成了教师教学的首要事情。通常线下授课,课程内容都是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同时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实际需要而精心制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更新的。对在线教学来讲,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设置的内容,因此教师的课程设置更是重中之重。没有优质的、符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就很难发挥在线教学活动的作用与功能。

很多教师在接到学院通知后,开学前就完成了课程设置工作。他们的具体操作就是在平台有关的慕课链接中,搜索到该学期的学习资源,并导入到该平台系统,这个操作所花时间不多,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但很多教师对导入的学习资源并不熟悉,也未详细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品味和需求。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在线教学表现出消极应付的态度。

二是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不足,学生参与度低。

在线下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中不仅有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还有教师详细有趣的讲解,比如旁征博引,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然让学生明白。

不仅如此,通常教师在备课时会准备好互动与提问环节,这样一方面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发现学生走神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把学生重新拉到课堂上。此外,每节课结束前,教师往往会预留一段时间,方便师生交流,通常教师会问学生,有哪些内容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者学生自己没有听明白,有疑问就可以现场解决或者让班干部课后收集、汇总后加以反馈。

但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着设置起始时间的作用,教学效果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效果并不好,甚至出现视频在放,学生不看的情况。根据有关学生反映说,一方面这些视频不符合自己的需求与兴趣,另一方面仅仅看视频,形式比较呆板,并不灵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仅缺乏交流,而且做笔记思考的力度也不够,“看完视频如过眼云烟,内容理解的和记得的都不多,结果是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

即使可以通过平台讨论,学生的参与度也并不高。学生的提问,教师也不能及时回复,而一个问题不懂就会导致一连串的问题不懂,这样学习效果就降低了。因此在在线学习过程中看相关视频,对学生而言只是完成任务的消极行为,他们的积极性没法调动起来。

三是部分教师对课后作业的应付了事与放任不管。

教学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与此相匹配的就是课后作业,这是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实际过程是怎么做的呢?不少在线授课教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慕课中获取作业资源并导入平台;二是在平台中设置课程作业的起始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天;三是设置作业的答案以及公布时间,通常是周末。

就第一点而言,教师会面临布置题目的问题。题目一般分为两类:封闭性的题目和开放性的题目。一位教师表示:“如果布置封闭性题目如填空题,就很容易,学生还可以通过百度完成;如果布置开放性题目,一方面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缺乏硬件条件,因此不现实。”

就二三点而言,作业的完成基本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与自觉,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实际上,教师也自我弱化,他们通常只需要看最后的结果,并不关心其中过程。教师只布置课后作业,并没有有效检查作业。因此也必然走向形式主义,作业的作用与功能就很难发挥出来。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消解与重构

本文以上部分梳理了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是平台的使用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既有设备和网络条件方面的问题,也有平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经常性崩溃的问题,还有初次使用该应用平台因熟练程度不够导致的问题;二是教学工作中形式主义大量出现:部分教师在课程设置环节存在应付的消极态度;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不足,参与度低;部分教师对课后作业放任不管。

这些问题与初期显示的效果是对应的,即在当下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只有少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师生关系无法有效建立,教学效果难以最大程度呈现。

这些问题的产生,源自在线教学得以展开的两个潜在的前提性假设:一是依托于平台软硬件的物质基础;二是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的价值基础。前者目前已经达到一定的条件,且作为客观存在,是可以逐步改进的,因此这里主要考虑后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前者为基础,但在实际运用中,网络技术的既有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是在线教学的弱势得以凸显。后者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甚至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另一个主体即教师的自主性。这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管理职能与监督功能弱化。由于是以应用平台作为师生关系建构的主要途径,教师与学生并不处于实体空间中,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是基本上不了解的,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更谈不上指导。相比线下课堂,师生处于同一间教室,上课期间总是面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上课过程中学习状态和行为,可谓是一目了然。如一位教师所讲:“哪些学生在认真听,哪些在贪玩,哪些在自我学习,我都心底有数。”缺乏实体教学环境,完全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具有实际意义。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无能无力。在实体课堂中,面对学生的消极态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式与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还可有效抑制学生的消极甚至破坏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方法与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同时自我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在线教学中,一切凭借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无法有效运用既有的方式与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因此,在线教学活动消解了师生关系的建构,这其中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遭到弱化,也有学生的主动作用不足,最终极易走向“教师放任不管,学生自我放逐”的形式主义。在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是目前最重要的甚至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要想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除了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及时更新,更关键还在于重建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

所谓教师主导,就是说教师起着主要的、引导性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选课程、日常的沟通与答疑解惑上,还表现在课后作业的监督与检查等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段。这需要众多教师的付出与坚守,同时需要发挥他们的智慧与能量。

所谓学生主动,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这表现在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完成各种作业,同时还能自主进行拓展学习。这个仅仅依靠学生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耐心指导和有效监督,甚至是社会力量的参与。

因此,为改进现阶段的在线教学,既要进一步激发老师主导学生主动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家庭乃至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各方的合力,构筑及时沟通与交流的机制,采取不同于线下课堂的各种有效方法与方式,重建师生关系,最终降低疫情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