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多地规模化养殖娃娃鱼

近日,记者在遵义市境内的多个大鲵养殖基地了解到,当地养殖的娃娃鱼今年大幅跳水,价格跌去一半以上。量价齐跌之下,不少养殖户正苦撑着续养大鲵,成本越累越高。

“高峰时期,这里一条种鱼要卖上万元,鱼苗售价也在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条。”在遵义市凤冈县,一位村民透露,去年或更早时,一斤娃娃鱼要卖1200元至1600元,如今降至600元左右。

据了解,因大鲵存养量井喷,凤冈县现存池的娃娃鱼已超10万尾。其中,土溪镇存有5万尾大鲵,并具有年繁殖3万尾幼鲵的技术能力。除专业公司和合作社外,还有80多户村民,也利用溶洞和自然溪流,饲养着2000多尾大鲵。

但娃娃鱼人工养殖业蓬勃发展后,价格却越走越低。

一些村民说,因前期疯狂发展导致不计成本的投入,如今价格低了,大家都舍不得卖,成本将越累越高。

记者昨日通过一全国性水产信息网查询到,一些地方人工养殖的商品大鲵,如今已降至380元一斤。

娃娃鱼价格狂跌,原因究竟何在?凤冈县一邹姓基层干部在对大鲵养殖业调研后分析:娃娃鱼“跳水”的主因是全国人工驯养大鲵的地方多了,而且开始集中上市,但高端市场接受能力有限,平民消费市场又打不开。

“娃娃鱼从养殖场到终端消费酒店,取得合法经营权不易。”邹先生说,这是阻碍大鲵入市的一大“瓶颈”。

此外,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自中央严厉抑制“三公”消费和反对铺张浪费以来,高端酒店消费日渐萎缩,高价商品鱼市低迷,也是一大原因。据称,今年初,遵义一酒店的娃娃鱼卖2000元一斤,中秋降至1200元,都没人吃。

“只有尽快适度放宽审批,降低大鲵入市的政策成本,使之尽快进入百姓餐桌,或是解决该困局的根本。”遵义市农委相关人士同时建议投资者,理性投资,放弃暴富的心理。

据了解,包括凤冈县在内,近年来,贵州多地正大力发展大鲵养殖,一些地方甚至将大鲵养殖业作为生态扶贫的大项目来抓,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还以投资领养大鲵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该产业。 (本报记者 黄黔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