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本“致富经”系列报道⑨

追“光”先锋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静

“先锋村村域面积小、发展资源少,却蹚出了一条‘土地+新能源’的新路子,成了地域偏僻、资源匮乏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样板,其经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10月10日,在去湘乡市月山镇先锋村的路上,湘乡市集体经济联席办负责人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在湘潭市首个村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展示馆内,先锋村党总支书记彭湘桥聊起了村里的“致富经”,激情澎湃。他说:“向土地要资源、向空间要能源,村级集体经济预计两年翻两番,2022年经营性收入可超20万元,明年能‘干’到40万元。”

腾笼换鸟

先锋村距离市区80多公里,村里没有产业,唯一的村办企业预制板厂早已废弃。

彭湘桥原来在外做生意,很有“商业头脑”。“当时村民就想把预制板厂铲平了,好种地。”彭湘桥多方走访党员、新乡贤,不仅没铲平废工厂,反而筹措资金,投资70万元,将旧厂房建成1500平方米钢结构厂房。

因为彭湘桥得知,湘国虹PPR管业有限公司老板是本村人。彭湘桥早打好了筑巢引凤的“算盘”。果然,两人一拍即合,先锋村引进生产PPR饮用水管的湘国虹PPR管业有限公司入驻。该公司投资近150万元,产品年产值1000万元,每年可向村集体年付厂房租金4.88万元,并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实现了村民在家就业的愿景。

“算盘”再打“精一点”。村里的永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器设备、烘干机停放及维修室、仓库、办公场地缺失。先锋村合理规划厂房区域,划分区间,帮助解决合作社场地问题,每年还可以收取2万元租金。

追光逐梦

“二三季度晴天多,对我们来说,可是喜事。”正当各村为干旱苦恼时,彭湘桥却这样说。原来,2021年7月,湘潭市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与湖南水发兴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先锋村被列为全市首个光伏产业乡村振兴示范村。

先锋村的追“光”产业分三步走。

第一步,村部主体投资35万元,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容量为81.75kW,今年二季度开始并网发电,产生收益1万多元。第三季度上网电量将达峰值,收益约1.5万元。“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彭湘桥介绍。

第二步,在村厂房1500平方米的顶棚上投资150万元新建一个300kW光伏发电站,预计年发电量27万余度。“这个电站实行厂房自供电,余电再并网的模式。”彭湘桥算了一笔账,湘国虹管业有限公司生产饮用水管用电量大,其产能每消耗一度电在原电价的基础上多产生光伏电量收益0.388元,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第三步,先锋村大力推动“光伏+农业”发展模式,开启土地转租建合作模式,将村土地合作社流转的30亩荒地以3330元/亩价格转租给光伏公司,每年获取约10万元土地租金;利用光伏板与土地之间的架空层种植中草药,额外收取土地租金3万元/年。同时,打造先锋河道2公里光伏带,引导村民建设家庭自有型光伏电站。

整村流转

一招活,满盘赢。

先锋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三级跳”:从2020年的1.1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1.75万元,2022年达20万元以上,实现从无到有、逐年递增。

“为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减少抛荒撂荒面积,先锋村推行‘土地托管’机制,从地块集中区域流转向整村流转转型。”彭湘桥介绍,2021年,村集体牵头为振帮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合作社向村集体年付80元/亩土地流转服务费。2022年,村里不断扩大流转面积,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管理。

“村里把土地翻耕好了,还采购果苗和肥料,我们只负责种植和养护,每年交5%的收益给村上。”党员李春飞、陈建国、李章良、何建春、彭建松认领了村里的5个果园,种植桃子、柚子、橙子、板栗等。他们这笔合算的“买卖”,其实也是村里的试点。

“牛司令”李端良则和村民彭旭东、周云飞一起,开发肉牛养殖场基地项目,共计养殖肉牛200多头。

“2022年,先锋村争取种植果树500亩,栽种景观作物1000亩,今后,这些地方都会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彭湘桥盘算着,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农业产业抗风险整体水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