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药和灵芝的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方法,属于蔬菜大棚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质缠绕性藤本植物,是一种粮、菜、药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特色蔬菜之一。其单位面积经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比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高出一倍以上。可熟食,也可生吃,具有保健功效。针对高产、优质、晚熟的块状山药品种,黄淮地区需在保护地蔬菜大棚种植。
灵芝为多孔菌科木腐性真菌,是我国传统的珍稀药用菌,我国各地皆有种植。目前我国有以灵芝为原料的药剂和保健品生产企业200余家,灵芝及其深加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灵芝栽培模式方面,以保护地蔬菜大棚栽培、室内栽培和仿生栽培为主,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的药用真菌。
黄淮地区保护地蔬菜大棚多元多熟共作种植模式由来已久,随着高效农业的日益发展,不断优化共作模式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已成为高效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黄淮地区又是我国山药和灵芝的主产区之一,日照充裕,土壤深厚,质地疏松,气候与土壤条件均适宜山药和灵芝的生长。该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农民有种植山药和灵芝的传统习惯和操作经验。
近几年来,筛选的块状山药和提纯的灵芝新品种为国内种植的优良品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强,产品质量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山药产量稳定在2500kg/亩,灵芝鲜品产量稳定在5500kg/亩。但将高效的块状山药与灵芝在保护地同一蔬菜大棚共作种植,形成一种山药-灵芝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模式尚无先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山药和灵芝的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方法,有效提高保护地蔬菜大棚复种指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山药和灵芝的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山药和灵芝:在3月10~15日,选用无病、无虫、无冻害的山药薯块,切块标准为50~60g/块,然后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原粉和生石灰粉按1:3的比例混合拌种并晒种待播;在1月25日~2月28日,选用灵芝分离提纯母种进行常规扩管,原种扩繁,4月1~10日做灵芝菌棒;
2)栽培山药:于4月10~15日,在蔬菜大棚内南北向以交互式分布栽培方法播种山药种薯,交互式间距为30~40cm,并用黑地膜覆盖;
3)搭建山药支架:于5月20~25日,用细绳或竹竿搭1.5~1.8m高的开字型山药支架,上端南北相连;
4)立式凹畦放置灵芝菌棒:5月底6月初,在山药支架下行中间挖深20cm、宽25cm灵芝栽培床,在床中靠两边立式摆放灵芝菌棒,之后用土把菌棒间空隙填实,菌棒上覆土厚1.5cm,覆土后使整个菌床面低于山药种植行3~5cm,形成凹畦式菌床。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1)中的山药为苏蓣1号、苏蓣2号和苏蓣3号中的任一种。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2)中的灵芝为美国大红灵芝或赤灵芝gl-4中的任一种。
作为改进,按重量份计,所述步骤1)中的原种扩繁培养基配方为:梨树木屑80份,麦皮18份,糖1份,石膏1份,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6%。
作为改进,按重量份计,所述步骤1)中的灵芝菌棒培养基配方为:梨树木屑79份,麦皮15份,玉米粉5份,石膏1份,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1)中,将灵芝原种用规格13㎝×28cm×0.055mm的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每袋装培养基0.3kg;将灵芝菌棒用规格16㎝×30cm×0.055mm的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每袋装培养基0.45kg;培养发菌温度保持在26~28℃,5月底前菌丝培养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黄淮地区推广的山药-灵芝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模式,山药-灵芝生态共作,即单位面积内在保持原有山药种植株数、提升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同时,新增50%灵芝栽培面积,“一亩变一亩半”。生态共作灵芝可亩增收3500~4000元,且实现化肥减施及灵芝菌棒还田培肥土壤。
采用本发明的棚栽方法,山药产量不减,灵芝生产节本,一亩变一亩半,形成场地、水分、养分、气体和光热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提高保护地蔬菜大棚的复种指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灵芝菌棒出芝后直接还田,增加有机质,培肥土壤。据分析,每吨菌棒中约含氮10㎏、磷1㎏、钾10㎏,且碳氮比值小,养分处于速效状态,易被山药吸收利用。据试验,每亩施入菌棒3000~4000㎏,可使山药增产10~15%。在山药大棚进行灵芝生态共作,不但可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持水力和通透性,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类等物质还能刺激根际固氮微生物的生长,改善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提高植物抗病性,是一种理想的“菌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2018年在江苏徐州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镇大庙村)试用山药-灵芝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模式栽培400㎡。
具体步骤如下:
1)筛选山药和灵芝:选用苏蓣2号山药新品种和美国大红灵芝品种进行共作棚栽。其中,苏蓣2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以“浙江太湖紫莳药”经辐射诱变育种的方法于2013年育成,属粗短块状紫色山药新品种,有较强的适应性,栽培用工少;美国大红灵芝为高产灵芝主栽品种,柄长中等,高6~12cm,盖圆且大,芝盖直径7~11cm,温型广、转潮快,抗性和商品性好,栽培时一般采收两批,鲜品生物转化率95-110%,适合在保护地栽培;
2月1日,进行美国大红灵芝母种扩管,2月23日母种菌丝布满斜面,开始生产原种,按重量份计,原种扩繁培养基配方为:梨树木屑80份,麦皮18份,糖1份,石膏1份,培养基含水量66%,用规格13㎝×28cm×0.055mm的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每袋装培养基0.3kg;4月2日做灵芝菌棒,按重量份计,灵芝菌棒培养基配方为:梨树木屑79份,麦皮15份,玉米粉5份,石膏1份,培养基含水量63%,用规格16㎝×30cm×0.055mm的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每袋装培养基0.45kg,共生产合格菌棒8000包,菌丝培养温度26~28℃,5月20日基本长满菌袋,之后调整菌丝培养温度22℃至5月27日,完成菌丝后熟;
3月10日,从苏蓣2号选用无病、无虫、无冻害的薯块,切块标准为50~60g/块,然后用多菌灵和生石灰粉按1:3的比例混合拌种并晒种待播;
2)蔬菜大棚内山药采用交互式分布栽培,黑地膜覆盖山药播种:4月10日播种,南北向用交互式分布栽培方法播种,交互式间距为35cm,播后用黑地膜覆盖,以提早出苗,出匀苗,出壮苗;
3)南北向搭建“开”字型山药支架:5月20日,用竹竿搭1.5m高的“开”字型山药支架,上端南北相连,以利于形成较为荫庇湿润的生态环境;
4)立式凹畦放置菌棒:5月28日,在山药支架下的山药播种行中间挖深20cm、宽25cm灵芝栽培床,在床中靠两边立式摆放灵芝菌棒,之后用土把菌棒间空隙填实,菌棒上覆土厚1.5cm,覆土后使整个菌床低于山药行3cm,并补足水分,6月3日和8日向灵芝菌床补水两次,6月15日,部分灵芝原基开始形成,此时山药茎叶生长基本满架,形成约60%的遮光率。
7月10日开始采收第一批灵芝,之后补一次重水,8月4日采收第二批,共产鲜灵芝3708kg,生物转化率为103%,11月3日采收山药1683kg,折合亩产2806kg。
实施例2
2018年同期在江苏徐州丰县黄河故道农业示范园(丰县梁寨镇洪楼村)试用山药-灵芝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模式栽培1120㎡。
具体栽培步骤如下:
1)筛选适宜山药-灵芝生态高效共作棚栽的品种:苏蓣3号系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浙江余杭紫莳药”经辐射诱变育种的方法于2013年育成。属粗短块状紫色山药新品种,有较强的适应性,栽培用工少,赤灵芝gl-4为徐淮地区灵芝主要推广品种,适温范围广,菌丝浓密健壮,柄中短,长4~6cm,芝盖赤色,背面微黄,色泽美观。形状多呈偏圆型贝壳状,朵型好,芝盖直径8~20cm。栽培耐干旱,产量高,生物转化率一般在90~120%,属高产灵芝品种;
1月28日进行母种扩管,2月19日开始做原种,按重量份计,原种扩繁培养基配方为:梨树木屑80份,麦皮18份,糖1份,石膏1份,配方中含水量66%,用规格13㎝×28cm×0.055mm的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每袋装培养基0.3kg;4月1日做菌棒,按重量份计,灵芝菌棒培养基配方为:梨树木屑79份,麦皮15份,玉米粉5份,石膏1份,培养基中含水量63%,用规格16㎝×30cm×0.055mm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每袋装培养基0.45kg,共生产菌棒20200包,菌丝培养温度26~28℃,5月15日基本长满菌袋,在温度为22℃条件下继续培养一周,5月22日完成菌丝培养;
3月15日,进行苏蓣3号种薯的选种,选用无病虫害、无冻害的薯块进行切块,切块标准为55~60g/块,然后用代森锰锌原粉和生石灰粉按1:3的比例混合拌种并晒种待播;
2)蔬菜大棚内山药采用交互式分布栽培,黑地膜覆盖山药播种:4月15日播种,南北向交互式栽培播种,间距为33.3cm,播后覆黑色地膜,以提高保温和保湿效果;
3)南北向搭建“开”字型山药支架:于5月25日蔬菜大棚内用细绳搭山药架,架高1.8m,呈“开”字型,上端南北相连,以利于形成较为荫庇湿润的生态环境;
4)立式凹畦放置灵芝菌棒:于5月25日放置灵芝菌棒,首先在山药支架下播种行中间挖深20cm、宽25cm栽培床,并排在床中靠两边立式摆放灵芝菌棒,用土填实菌棒间空隙,在菌棒上覆土厚1.5cm,使菌床低于山药行5cm,以利于菌床面保湿,覆土后及时补足水分,6月2日和6月9日向灵芝菌床补水,6月10日,开始形成灵芝原基,此时山药茎叶架遮光率接近70%。
7月6日开始采收第一批灵芝,采后向灵芝菌床补水,8月1日采收第二批,共采收鲜灵芝9548kg,共采收鲜灵芝4740kg,生物转化率为106%。11月7日采收山药4688kg,折合亩产2792kg。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山药和灵芝的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山药和灵芝;2)栽培山药;3)搭建山药支架;4)立式凹畦放置灵芝菌棒。本发明提供了山药‑灵芝生态共作,即单位面积内在保持原有山药种植株数、提升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同时,新增50%灵芝栽培面积,“一亩变一亩半”。生态共作灵芝可亩增收3500~4000元,且实现化肥减施及灵芝菌棒还田培肥土壤。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史名君;樊继德;史新敏;杨慧;曹清河;杨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3.25
技术公布日: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