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第四调研组
摘 要: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是各级妇联组织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浙江省作为全国首个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各级妇联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对杭州市萧山区、富阳区等地区的乡村进行现场调研,发现妇联组织在与政府、市场合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以家庭建设增进乡风文明,发挥女企业家和广大妇女群众的力量推进乡村生态宜居等方面进行了富有特色的行动实践。这些行动实践蕴含着具有浙江特色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能为妇联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妇联组织;乡村振兴;家庭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几年来,浙江各地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实施意见》,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基层治理及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生态宜居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立足于家庭这一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借助浙江省市场体系相对成熟与高效,能为乡村领域的建设、服务和发展提供优质市场资源的制度优势,创新性地谋划妇联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举措,激活广大妇女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动力,形成了妇联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的浙江特色,为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的创建贡献了巾帼力量。
一、注重与政府、市场形成合力,助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调研发现,就乡村产业发展而言,基层妇联及广大妇女群众以重要参与者的角色,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以富阳区洞桥镇查口村的“营地+”模式为例,政府在前期的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极与营地沟通,谋划能真正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举措。营地主要解决客源问题,通过项目开发和管理、市场传播等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客源。基层妇联则发挥其在家庭工作方面的优势,以参与开发、管理“农事体验点家庭户”的方式,介入到“营地+”的产业体系中。其主要做法包括参与制定“农事体验点家庭户”标准、依据标准参与选拔和报名工作,帮助建立《农事体验点名录库》、动态管理农事体验点家庭户等等。凡是成为营地农事体验点的家庭户,需向入营的青少年提供半天到一天的真实生活体验服务。作为回报,每一名参与农事体验的青少年则需要付48元的体验活动费,其中农户家庭得40元,村集体得8元。2018年农事体验点接待青少年约3万人次,为农户创收120多万元。
这种以农事体验的方式让农户家庭融入乡村产业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妇女群众及其家庭投身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调研中,一位村妇女情真意切地讲述了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对政府、妇联搭建的这一平台由衷的感恩。她说:“我原来是在外面打工赚钱的,后来因为家里87岁的婆婆生病,就不得不回来照顾婆婆。虽然人是回来的,但是心里压力是很大的,因为不打工没有生活来源怎么办?2015年听到村里搞了这么一个项目,我就觉得很好,再加上家里的情况,我就觉得更好了。2016年开始我就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成为了村里的‘农事体验点家庭户’。这不仅解决了我的一部分生活来源,而且可以让我安心照顾婆婆,我心里真的非常感恩,感谢政府、感谢妇联把这个平台搭建起来。我也是非常用心地在经营,小朋友到我家里来,我就把自留地利用起来,把各种蔬菜种起来,菜园里有20多种蔬菜。4月份教孩子们如何种土豆、种玉米,小朋友也非常开心,开土、播种,非常好学,有一次,小朋友把大蒜说成娃娃菜,我直接把大蒜拔起来,他们看了大蒜头,就知道这是大蒜。”
基层妇联以参与开发、管理“农事体验点家庭户”的方式,把家庭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既发挥了其在家庭工作方面的优势,又助推了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功能发展。今年,富阳区妇联在“农事体验点家庭户”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了“我在富春山乡有个家”活动,选择了300户有热情、有故事、有特色的农村家庭,再通过线上互动、先锋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城市居民有机会真正走进农村家庭,得以深度地体验乡村生活。
二、注重以家庭为治理对象参与乡村治理,以家庭建设助推乡风文明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扎扎实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实践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从理论上来讲,要切实推进乡风文明,除了在物质层面重视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话语传播层面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该将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到乡村治理高度,融入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基层在推进乡风文明这件工作中,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有很多创新,尤其是各地开始注重把乡风文明上升到乡村基层治理层面,确保乡风文明建设产生实效,并真正体现现代乡风文明。例如,富阳区万事镇妇联为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推进“平安家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于2019年3月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万事好商量”。从治理主体看,这是一个由万事镇妇联为核心行动者的基层“微治理”品牌。妇联联合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乡贤人士、巾帼志愿者等人员组建治理团队,实行常态化的免费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纠纷调解。从治理内容看,主要是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世界中发生的 “微事件”,涉及家庭情感问题、经济问题、财产纠纷、子女教育问题、抚养赡养纠纷、家庭暴力、婚外情、恋爱纠纷、邻里纠纷、心理问题等。这些事件看似“微小”,却直接影响乡村居民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满意度。
因为从治理的角度看,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的、小而微问题的个体化、精细化的解决,满足其个体化的需求,才能为农村社区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和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持和建构农村社区内良性的社会关系。从治理机制看,万事镇妇联主要通过建立和实施走访制度、接待制度、分类制度、预警制度等,来持续推进微治理品牌的运作。调查发现,万事镇的16个行政村共有6519个农户,截至2019年7月,每个行政村累计走访农户的次数大都在200次以上,发现情感问题共35件,经济问题45件,抚养赡养纠纷16件,家庭暴力2件,婚外情3件,邻里纠纷132件,心理问题5件,其他“微事件”52件。对于这些事件,妇联组织进行分类治理,有的运用调解技能及说和艺术,使其尽快有效化解;有的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妇联组织持续跟进;有的则帮助当事人联系专业人士,利用专业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万事好商量”这一微治理品牌的治理效应,工作室还每月开展一次家事调解沙龙活动,交流家事调解的心得体会。还注重挖掘和发挥对婚姻家庭富有使命感的“领头人”的作用。姜香儿就是一个典型的领头人。调研中,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多年以来总结提炼的调解技巧和方法。她说:“现在我不仅自己调解,还把自己的经验、技能传授给大家,我真的是带着热情、怀着使命在做这样一件事,因为婚姻家庭实在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
基层妇联组织以家庭为主要治理对象,引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关注、解决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世界中发生的小事,这种微治理方式不但培养了妇女群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了其在乡村社会的影响力,而且建构了农村社区的良序,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福祉,增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三、注重利用女企业家和广大妇女群众的力量,推进乡村的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乡村要实现生态宜居,不仅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做保障,而且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并且发挥市场激励的作用。这一方面有赖于生态文明思想在民众中的传播,同时要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使环境整治与农民的利益挂钩,这样,广大民众就会有更强的积极性参与乡村环境整治与维护,就会使乡村环境的改善更具有可持续性。萧山区浦阳镇妇联精心指导的“浦阳衣家”垃圾分类品牌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这一品牌的落地开花更多地依赖女企业家和广大妇女群众的力量。调研中,镇妇联主席郑女士说道:“垃圾分类这个事非常重要,镇领导说我们要做,一定要做得最好,但我们不一定要采用命令和控制型的行政治理方式,可以更多地引入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当我们镇妇联接过全镇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任时,我们一直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创新浦阳镇垃圾分类的模式。”分析浦阳镇的垃圾分类模式,我们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以企业为核心角色。企业负责衣物、纸板箱、箱包等垃圾的回收、整理和市场销售,负责“衣旧换新”兑换超市的投资与运营。为什么企业在这一模式中扮演着这么关键的角色?关键在于这位女企业家负责的环保企业在衣物回收、处理、市场经营方面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现在通过这种模式,它的原材料的来源更加广泛了,成本也更低了,所以她也十分愿意出资设立积分超市来激励大众积极参与。第二,依靠妇联组织及广大妇女群众这一强大的社会力量。浦阳衣旧换新兑换超市是在浦阳镇妇联精心指导下成立的,妇联组织“衣旧换新、美化环境”等群众性主体活动,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此外,镇妇联在收集妇情民意、品牌设计、技术手段更新、传播联络、入户宣传指导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在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方面贡献了很多的智慧和力量。
“浦阳衣家”垃圾分类品牌自今年5月线下、线上全面启动以来,效应不断呈现,在党政所需和妇女所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已累计指导回收旧衣物1000余吨,开展活动20多场,接受省市区领导专门指导5次,惠及浦阳镇域范围群众1500余人次,受到当地群众广泛欢迎。目前,该品牌已经跨出浦阳、跨出萧山,在富阳、淳安、建德等区县市布点5处,8月还迎来了第一个省外参观团——江西省弋阳县非官方组织来浦阳镇参观学习。在党的领导下,依赖市场和妇女群众创立的“垃圾分类”品牌,为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目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妇联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是基层妇联组织可以立足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细胞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从上文可以看出,不论是查口村的“农事体验点家庭户”模式,还是“万事好商量”的微治理品牌的运作,家庭在助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风文明方面都能够发挥十分有效的作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妇联组织可以围绕“家庭”这一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整合相关的要素,联络相关部门,积极获取相关政策的支持,打造突显基层妇联特色、受广大妇女群众欢迎的品牌产业。同时可以以家庭为主要治理对象,创设各种乡村社区微治理互动和服务平台、建构微治理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打造微治理品牌,在微治理中增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效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落地生根。
二是基层妇联组织可以从城乡互动的视角,思考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举措。从城乡关系角度来看,乡村振兴需要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上文中的“农事体验点家庭户”模式的成功运行,离不开来自城市的青少年这一最重要的客源。之后拓展出来的“我在富春山乡有个家”活动,直接着眼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文化、经济、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由此更大范围地发动广大普通农户,尤其是农村家庭主妇们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因此,基层妇联组织可以跳出乡村思考乡村,从如何吸引城市的资本要素、人口要素、技术要素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思考繁荣乡村市场的思路和举措。
三是基层妇联组织可以将生态宜居融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改善。近年来,基层妇联在乡村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上文中萧山浦阳镇的垃圾分类也是这方面的典型。这一案例的成功,不仅源于基层妇联干部的干事意愿、工作激情和实干精神,更源于其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思维模式,把垃圾分类融入到环保产业的发展中,由此增强了广大农妇参与垃圾分类、美化人居环境的动力。因此,今后妇联组织在引领广大妇女群众从事垃圾分类等环境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深化市场思维和社群思维,即如何发挥企业家和广大妇女群众的主体作用。
选自《浙江妇女研究》2019年第4期,总第12期,第58-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