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jpg

位于西河镇的油茶种植基地,油茶树“织成”绿色地毯。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家乡的现代农业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有技术、懂管理的青年人才回流大埔,参与建设。”2020年,梅州大埔县湖寮镇青年陈国威回到家乡,成为当地一家农企的生产总管助理,负责梅菜扣肉、烤五花等产品的加工生产。“我现在属于技术工,在老家也能有不错的收入,离家又近,方便照顾家人,幸福感蹭蹭上涨。”陈国威笑着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当下,大埔县正牢牢抓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大方向,做大做强蜜柚、茶叶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壮大丝苗米、预制菜、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不断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

精准发力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早春二月,天气逐渐回暖,正是油茶树苗栽种的好时节。位于西河镇横溪村的广东穗瑞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穗瑞农林”)油茶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张建河骑着摩托车从家里赶到这里,撸起袖子,着手搬运油茶树苗、修剪植株,开启一天繁忙的工作。

“自从家乡发展油茶产业,我便收拾行李从外地回家就业。”谈到如今的工作条件,张建河乐呵呵地说,“很满意,每年扣除社保后还能增收3万多元。”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是生态和经济型优良树种,更是促进山区林农致富增收的富民产业。大埔县是世界长寿之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因其优质的富硒资源显得格外独特。优越的条件造就了天然醇香的山茶油,使得大埔成为梅州市油茶重点发展地区。

农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主引擎”。2012年,穗瑞农林总经理黄宜秋先后在茶阳、西河、三河等镇建设6000多亩油茶种植基地。“基地带动当地1700多户农户种植油茶,平均每户10亩,年均增加收入9000多元。”黄宜秋说。

截至目前,大埔全县种植油茶面积达1.2万亩,有油茶种植企业13家,发展种植油茶林基地15个。从2020年开始,大埔实施优质良种改造项目,以全面提升油茶林质量、提高产量。2021年,大埔县油茶林鲜果产量500多万斤,折算产油量20多万斤,产值达2600多万元。

和小小的油茶果一样,丝苗米、花生、金针菜等具有大埔特色的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茶阳镇迪麻村广华生态农业农田基地内,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开阔平整的良田,并在去年12月底“生”出第一桶金。

“基地共有260亩,主要种植黄华占优质丝苗米品种,收成非常不错,亩产大约800斤左右。”该基地负责人饶和平介绍,黄华占是新品种,不仅米质好、抗倒伏,收购价格也比普通的品种高,后续会大面积推广。

基地还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鼓励和扶持农户种植大米,促农增收。饶和平说,目前基地已带动周边150多户农户种植优质大米,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大埔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大埔将立足特色,精准发力,大力培育壮大丝苗米、预制菜、油茶、生猪等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抢抓机遇 培育预制菜龙头企业

“预制菜太火了,我们大埔也在抢抓机遇。”春节假期刚过完,大埔县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国良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良食品”)董事长黄国方马不停蹄地奔赴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等地,与客户商谈合作。“近期我们和厦门的一家国企签订了订单,一天要生产约2万份预制菜。”黄国方说。

另一边,在国良食品的生产车间内,猪肉分割、预制菜、休闲食品三条生产线正马力全开,一份份梅菜扣肉、烤五花肉及酱卤制品随即呈现在人们眼前。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对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政策利好。

预制菜产业上游连接生产者地头,下游连接消费者市场,被认为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国良食品拥有一个年屠宰分割20万头的现代化屠宰厂、一个年产量2500吨的肉制品精深加工厂。“我们从事无公害标准化生猪生产,控股公司在高陂镇建有现代化猪场,可以为预制菜生产提供高品质原料。”黄国方说,国良食品生产的梅菜扣肉等预制菜主要销往大湾区,“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4亿元。”

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当下,大埔正加快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大力培育预制菜龙头企业,从而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梅州市客宝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宝实业”)负责人谢书鸣看来,大埔发展预制菜产业有基础,“主要体现在食材原料的丰富性、小吃美食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据他介绍,目前,客宝实业主打梅菜扣肉这一产品,“将梅菜、猪肉加工为预制菜,产品的附加值也会提高不少。”

然而,和梅州其他地区一样,大埔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堵点和痛点。“品质把控是基础、产能提高是关键、品牌塑造是灵魂。”谢书鸣表示,其产品按照大部分人的口味制作,经过多年的科研投入,可实现常温保存180天且不含食品添加剂。

打通乡村产业瓶颈,让乡村更有奔头。实践证明,产业链的拓展,不仅提高了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还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2020年,湖寮镇青年陈国威举家搬回到家乡,成为国良食品生产总管助理,负责产品的检测等工作。“回到家乡工作,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人,一举两得。”陈国威笑着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一定会有越来越多有技术、懂管理的青年人才回流大埔,参与家乡建设,担起乡村振兴重任。

打造品牌 提升优势产品竞争力

1月,一场“茗战”在广州鸣锣开赛,来自大埔的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岩茶叶集团”)一路过关斩将,经过预赛、100进20层层选拔进入决赛。随后更是现场冲泡、出汤、品茗,由嘉宾评审依次对茶叶外形、茶汤色泽、茶汤香气、茶汤口感打分。最终,西岩茶叶脱颖而出,成为2022中国十大茶王之一。

“十大茶王”是西岩山茶打响品牌的又一举措。大埔茶叶种植有上千年历史,明清时期,大埔西岩山茶便成为梅州八大名茶之一。在1995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西岩乌龙茶便荣获金奖;随后其产品西竺牌西岩单丛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称号、西竺牌西岩有机茶王荣获2007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称号及广东省第七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称号……

近年来,大埔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茶叶品质显著提高,茶叶品牌越来越响亮,以“香、甘、韵、滑、醇”而驰名的大埔乌龙茶,愈来愈受市场欢迎。

以茶为媒,大埔全力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最美茶乡”殊荣,大埔乌龙茶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如今,大埔茶叶种植面积达10.8万多亩,全县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主要以加工精制茶为主,带动了一批种茶专业户、专业村。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大埔注重提升农业品牌效应,以实现拉动资源集聚、带动产业提质、赋能乡村振兴。”大埔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形成了蜜柚、茶叶两大主导产业,各镇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业,打响了“漳裕”香米、“客山绿”“鸿姑娘”等一批农业品牌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广东省林业局公布广东十大茶油认定结果名单,梅州市两款茶油品牌入选,其中穗瑞农林的“佰佳惠”茶油榜上有名。这是广东省首次组织油茶品牌评选活动,评出的茶油品牌具有广东特色,品质好、质量高,展现现代林业科技成果。

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则紧抓RCEP协议实施机遇,以此拓宽蜜柚销售渠道,大力提升蜜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市场议价能力。

上述负责人表示,大埔将深入实施“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长寿品牌”三位一体差异化农业品牌战略,统一大埔农产品特别是蜜柚、茶叶的标准、品牌、标识、包装、价格、销售等,把大埔农品、大埔山品、大埔硒品变成健康美食、长寿食品,打造“世界客都·长寿硒谷”品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