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镇殊溪村山泉流经处,一排排黑色的大棚,这是阳新益众循环农业合作社社长刘道兴2017年刚建立的蘑菇基地。这里的蘑菇全部采用土培,直接摆放在垒起的土胚上或是插在土坑里。
“这些直接利用山泉边土地自身的湿度潮气栽种出来的蘑菇产量比搭架子种植的蘑菇产量都要高,营养价值也更高,拿袖珍菇来说一个菌棒在架子上种植3个月的产量是1斤,如果直接放在土胚上就能达到1.2斤,单个的量看不出来效果,但是几万个菌棒甚至几十万个菌棒,那效益就非常可观了。”谈起自己的实验成果,刘道兴有着小小的成就感。
2017年9月刘道兴回乡探亲之际,看着老乡拿出来招待客人的蘑菇非常鲜嫩,吃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就萌生了将这种纯天然蘑菇推向市场的想法。刘道兴将殊溪村山泉流域附近的100亩荒地全部流转出来,完成了20多亩的菇棚建设。为了学习蘑菇的种植技术,刘道兴不仅从外地专门聘请了两名技术人员,自己还到江西、江苏、福建等地四处学习菌菇的种植技术。土栽菇是他的得意之作,菇肉质肥厚、口感滑嫩,借用殊溪村天然山泉的滋养更是鲜甜可口,去年冬天一出土就被外地的老板抢购一空。
蘑菇出产最高的时候,一天产量可以达到4000多斤,容纳50多人同时务工。只要是贫困户愿意来菇棚做事,刘道兴都全部接收。根据工种的不同以70元-90元/天结算,在菇棚做工的工人基本每个月能有700元左右的收入。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蘑菇产业,刘道兴以2元一个菌棒的成本价格为殊溪村的贫困户提供菌棒以及免费提供蘑菇的种植技术,同村的贫困户刘仲英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刘仲英是2017年殊溪村新增的贫困户,原本也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去年8月一场车祸带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只留下刘仲英一个女人、三个儿子还有一个老母亲。为了生计,刘仲英只能从土地里寻找出路,却远远不够家人的开销。
刘道兴建议刘仲英先种植1万包,成功后再加大培育规模。今年初刘仲英的菇棚蘑菇最高的时候卖出了15元/斤,一下子增收3万多元。品尝到成功的刘仲英决定通过贷款,扩大蘑菇的种植规模,为大儿子读大学多攒点钱。
刘道兴所有的技术都先是在自己的基地进行试验,成功后再向贫困户传授,用他自己的话说:“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看着贫困户赔本。”像刘仲英这样愿意学习蘑菇种植技术的贫困户,刘道兴表示将会一直支持下去,蘑菇基地也将长期以成本价为贫困户提供菌棒和免费种植技术,由贫困户负责培育,所收获的蘑菇由他的蘑菇基地全部以市场价格进行采购统一销往外地。
谈及今后的打算,刘道兴计划在下半年将剩余的菇棚全部搭建出来,正好可以赶上今年冬天的蘑菇旺季。为了以后能种植出反季节的蘑菇,提高蘑菇的销售价格,刘道兴还将殊溪村女娲谷的一个山洞承包了下来,准备在山洞进行种植培育,以填补7-9月的蘑菇产量的空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