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社员给鳝鱼喂食 通讯员 付忠于摄

“俺把低洼地改造成生态水产养殖园,实行莲鱼共养和鳝鱼、青鱼(鲢鱼)混养两种模式,每亩每年有2万元至8万元的收入,过去的涝灾田变成了高效生态园,实现了生态美景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正在喂养鳝鱼的河南省汝南县常兴镇曾庄村建兴水产生态养殖场负责人周建林说。

周建林的水产生态养殖园位于曾庄村西侧,在100多亩的养殖场里,西侧是莲鱼共养生态区,东边为鳝鱼、青鱼(鲢鱼)混养生态区。步入生态养殖园,荷叶田田,鱼儿游嬉其间;岸边的桂花、荷花夹杂着瓜香,沁人心脾。

周建林说:“过去这里是低洼地,每到七八月份,涝灾严重,村民们收入微薄。”2011年,在福建从事多年水产养殖行业的周建林,决定返乡创业。在常兴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将自己和亲戚的30亩低洼地改造成水产养殖生态园,次年又流转90亩土地,主要养殖鳝鱼和进行莲鱼共养。

养殖鳝鱼对于周建林来说,可谓得心应手。他采取网箱养殖的方法,每亩悬挂30个网箱,每箱投放15斤鳝鱼苗,可产80斤左右鳝鱼。按照今年每斤40元的市场价计算,除去成本,每亩网箱养殖的鳝鱼能有8万元的收入,放养的青鱼、鲢鱼每亩可收入2000多元。今年,周建林鳝鱼养殖面积40多亩,收入可达到320多万元。

实施莲鱼共养,周建林也有自己的思路。他将80多亩莲藕池的四周挖出2米宽的深沟,每亩放养泥鳅、鲫鱼5000尾。泥鳅、鲫鱼依靠藕池中丰富的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做饵料,满足了生长需要,同时泥鳅、鲫鱼的粪便又可为莲藕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这样,在藕池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生物链,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此外,泥鳅还可以帮助莲藕松泥,便于莲藕生长。

莲鱼共养每亩每年能收获200多斤泥鳅和鲫鱼,净挣2000多元,解决了土地租金和人工管理的费用。同时,每亩年产2500多公斤莲藕,每公斤8元还很抢手。去年,周建林仅依靠莲鱼共养,就有80多万元的收入。为实现立体增收,周建林还在岸边种植桂花树,树下种植西瓜、香瓜,将涝灾田养成了名副其实的立体高效生态园。2013年,周建林将养殖场注册为“建兴水产生态养殖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获“全国水产生态养殖示范点”。

带动村民致富是周建林发展生态水产养殖的初心。2015年春,周建林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吸纳13户贫困户入社。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方法,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一起发财。周红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周建林让他负责鳝鱼养殖,每天有50元的收入,加上年底分红,周红当年就脱了贫。2015年,常兴镇政府将周建林的生态园纳入全镇脱贫攻坚带贫产业,组织全镇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和部分农户参观学习,周建林则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大家。

在周建林的带动下,如今,全镇发展莲鱼共养面积6000多亩,水产养殖面积1万多亩,参与农户1400户,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周建林说:“作为洪涝灾害多发区的乡镇,发展产业要瞄准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支撑,抱团发展,打出品牌,把生态园建成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铁杆’园区。下一步,我将继续扩大规模,打造集吃、住、游、购于一体的生态园,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