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冷凉蔬菜基地的品种展示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时至九月末,秋意渐浓。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冷凉蔬菜基地的品种展示区,生长着番茄、辣椒、甘蓝、特色叶菜、菜心等各类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品种,远远望去,绿的、紫的、红的、白的旺盛绽放,几乎让人忘了季节的存在。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境内海拔1450-2800米,年均气温6.8度。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深厚且有机质含量高、农作物病虫害少等独特的自然优势为固原市冷凉蔬菜的培育和种植提供了良好环境。
为促进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原州区按照“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5家龙头企业、70家合作社、1.7万户农户参与,建成26个设施农业园区和5个万亩、14个千亩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全区蔬菜面积达到22.4万亩(含复种),产品远销广州、深圳、西安等2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率70%以上。其中姚磨、河东、吴磨、丰堡4个基地被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为菜篮子基地。
羽衣甘蓝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以前这里的蔬菜是一年三茬,现在可以实现一年四茬。” 姚磨村致富带头人、瑞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晰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说,“在六盘山区露地种植,本来4月份才能点播下种,现在通过在大棚育苗,4月份气温上升就可以进行定植,这时种苗一般已经达到了‘四叶一心’,5月就能收获了。”蔬菜提前上市,三茬变成四茬,种植技术的提升带来的是收入的增加。
收获了今年的最后一茬,这里的主要种植将转移到田边的蔬菜大棚内。而今年的大棚种植又有了新的亮点--“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鱼菜共生”是今年8月合作社刚刚开始试验的种养新模式,目前园区已对8个大棚进行了“鱼菜共生”改造。
“鱼菜共生”设施大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经试验测算,以种植普罗旺斯番茄和养殖斑点叉尾鮰鱼苗为例,“鱼菜共生”设施大棚年增加渔业收入近2.78万元,年增加蔬菜收入2.27万元,农药使用量减少50%,每栋大棚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5万元。
种植规模的扩大、产业链条的延伸、科技服务的提升,促进了彭堡镇姚磨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种植蔬菜的发展前景。
9年前,在山东一家机械厂打工的马永刚毅然辞去了每月4000多元工资的工作,回到老家彭堡镇姚磨村种起了蔬菜,并在家乡成了家。“现在我每个月收入比外出打工时增加了8、9千元,即给别人打工,自己也种了1个蔬菜大棚, 100亩大田蔬菜,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在家乡就业,不仅可以照顾到家庭,而且收入也增加了。
“收入的70%来自蔬菜种植,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以前这里大约80%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 现在只有不到20%的人。村里最先买车的人也是最早种菜的人。” 李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轻人的回归带动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预计今年彭堡镇姚磨蔬菜总产量将超过16万吨,实现总产值3.2亿元以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