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类真菌,猪苓菌核是我国有明确记载的稀有中药材。我国野生猪苓分布很广,但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乱采乱挖,野生资源稀缺,人工培育迫在眉睫。

致富种植猪苓怎么样_种植猪苓市场前景怎样_猪苓种植致富

中药材猪苓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采取半人工栽培模式种植猪苓,具有省工、投资少、操作简便、产量高、收益大等优点。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栽培模式

(一)苓种栽培法

1.蜜环菌枝+树棒+苓种。选择适合猪苓菌生活习性的环境,开挖坑窖,坑窖深30~40厘米、长150厘米、宽50厘米,坑窖的宽窄也可根据当地环境因素、栽培模式和套栽作物而定。坑窖底部整平,在窖底铺1层2.5厘米腐殖土,包括落叶枯枝与土壤,压实后排放8~10根树棒,棒间距10厘米左右,将苓种紧靠树棒的两端和两侧摆放。用事先育好的新蜜环菌枝夹放在苓种两侧和树棒间,菌枝端口最好是一端紧接苓种,一端紧接树棒鱼鳞口。用细枝节填充较大空隙,再用腐殖土填实小隙,再以同样方法摆放第2层树棒、苓种、菌枝、覆薄土填隙,铺放1层10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后,用土封顶,厚15厘米,最后用树枝、落叶盖窖顶即可。

猪苓种植致富_致富种植猪苓怎么样_种植猪苓市场前景怎样

林下猪苓栽培

2.蜜环菌材+树棒+苓种。用培养好的新菌种(蜜环菌菌棒)或栽过天麻的菌种,按5~6根新树棒加3~4根新菌种铺窖接苓,再按照蜜环菌技+树棒+苓种的步骤进行操作。但是用栽过天麻的旧菌料接种猪苓,往往因后续营养不足,生长较为缓慢,产量相对较低,因此栽过天麻的旧菌料只能用做辅助再生,不能用作主要寄生的生长菌料,在此期间还需要放更多的原生腐殖土及落叶枯草增加其养料供给。

3.蜜环菌材+树根+苓种。选择适合猪苓生长的原始生态处,在庇荫的大树下的开阔空地上挖窖,尽量离树根100厘米左右,借用树侧根及须根,并在较粗树根的两侧砍鱼鳞口,根下垫

4~5厘米的落叶和枯草层,尽量让其产生较好的腐化效果。在根的两侧摆放新菌料,对接蜜环菌材的鱼鳞口和树根的鱼鳞口,再放苓种于菌料的鱼鳞口对接处,让它们充分接触,然后覆盖1层树叶枯草,再用周围腐殖土覆盖,均匀压实,等待猪苓自然生长。

4.蜜环菌种+树棒+苓种。挖坑并填入落叶和枯草后,将人工培养的蜜环菌种掰成2厘米左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每窖用种量500克,树棒摆放在撒好的蜜环菌上,树棒间距3~6厘米,用树叶与腐殖土混合物将树棒间隙填平,再将苓种均匀摆放在树棒两侧和端头并充分接触,然后覆树叶和腐殖土,尽量保持原生态生长。

5.蜜环菌种+栽培基料+苓种。选择开阔地挖窖或开畦,畦深40~50厘米,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作栽培基料,种植2层,撒播或穴播,用优质蜜环菌种500克/平方米。平层撒播先铺1层树叶或腐殖土再铺栽培基料,均匀撒上蜜环菌后摆放6~8个苓种,再用同法进行第2层播种。畦穴播种,穴距10~15厘米,深20厘米,将蜜环菌种放入穴内,然后摆放6~8个苓种于蜜环菌穴上,最后覆盖细土和枯枝落叶,利用遮阳网及浇水方式保温控湿。

6.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采取下栽猪苓上种天麻的栽培方式,窖底铺放栽培过天麻的培养料和菌料,不要完全使用旧菌材,应加入一些新树棒或新树根与旧材间放,下苓种后用旧的培养料填充空隙,铺盖2层,再用新旧培养料和新旧菌材栽培2层天麻,之后用培养料填至与地相平。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可使猪苓与天麻共同生长。管理上要注意保温保湿。此法栽培,天麻可每年采收2次,3年后猪苓每2年采收1次。

(二)纯菌种栽培法

用人工繁殖的纯菌种栽培,通常情况下60~100天可形成菌核,100天左右菌核可长到100克。纯菌种栽培1年半就可采猪苓,而非纯菌种半野生栽培的则要在栽后3年后才可采收猪苓。正常采苓后,可将小块猪苓及与蜜环菌连在一起的菌核继续留在窖内,并添加新树棒和枯枝落叶,再过3年又可采收。

1.蜜环菌+猪苓菌棒。将已打孔、接种了猪苓纯菌的菌棒,摆放于铺有树叶的窖中,在树棒间隙填放新鲜的小树枝,之后在层面上及菌棒两头撒上蜜环菌;也可在所铺的树叶上撒少许猪苓菌种,再覆3厘米厚的腐殖土,铺树叶、放菌棒、填树枝、撒蜜环菌、盖树叶和覆土,最后盖上树枝落叶。

2.猪苓菌+蜜环菌棒。在打孔树棒上,分排接入猪苓菌种和蜜环菌。接种的树棒直接下窖栽培,无需再使用任何菌种。在摆放分排接种的树棒时,把接蜜环菌的那排孔朝下埋入腐殖土内,接猪苓菌种的那排孔朝上,露在空气中,上层覆盖地膜。

3.蜜环菌种+猪苓菌种+栽培基料。与蜜环菌种+栽培基料+苓种栽培相似,用优质的猪苓菌和蜜环菌种各500克/平方米。下层撒蜜环菌种,上层撒猪苓菌种。穴播交替用种,即1行猪苓菌1行蜜环菌。

猪苓的栽后管理

1.环境管理。为了防止猪苓遭到各种破坏,应搭建防护网。经常观察猪苓的土质层、覆盖物的情况,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温度、湿度、光照、营养要定期查看,及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影响。

致富种植猪苓怎么样_种植猪苓市场前景怎样_猪苓种植致富

猪苓栽培管理

2.湿度管理。猪苓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土壤水分达到40%~50%时菌核萌发迅速,生长新苓;如果土壤水分低于30%或干旱,猪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土壤过分湿润也会导致猪苓腐烂。

在山坡林地要有合适的苫盖以保持水土。杂草生长过密也会影响猪苓对水分的正常吸收,此时须进行人工除草。遇干旱要及时喷灌水。平地栽培猪苓不能大浇大灌,以免土壤板结,影响其透气性。雨季要注意及时排积水,确保土壤含水量稳定在50%~60%。

3.温度管理。猪苓菌新苓在平均地温达到9.5℃才可萌发生长,菌丝在10~30℃都能生长,18~25℃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或超过30℃猪苓停止生长。根据此特性,可以进行适时合理的田间管理,调节猪苓生长适宜温度,夏季遮阳网降温、适量浇水降温,冬季栽培窝覆盖树叶、秸秆保温,栽培窝表层盖土稍厚等。因此,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遮阳条件,在无天然屏障的山坡上、平地上也可采取搭建遮阳网或覆盖树枝、树叶、秸秆等方式遮阳。

4.营养管理。猪苓需要蜜环菌提供营养,而蜜环菌的主要营养都来自周围的土质层、杂草、落叶、树根,因此合理的苫盖极为重要。苓窝上部土质肥沃、有机质多则氮元素含量就高。如果检测缺磷,应及时补充,以免造成猪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5.病虫害防治。猪苓生长过程较易感染杂菌,还有螃蟹、白蚁、鼠类等啃咬。防治措施:①对盖在栽培窖顶部的树枝、树叶、杂草、秸秆,最好喷90%敌百虫晶体1000倍稀液,以杀灭杂菌。②如果发生虫害用90%敌百虫稀释成1000倍液,窖内喷洒。③栽培前在窖内或窝内均匀撒放磷化铝防治鼠害。④收获猪苓菌后所用的木棒、菌枝、菌材、枯枝落叶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小时以上,以杀灭杂菌。⑤白蚁可用白蚁粉拌土诱杀。⑥猪苓每一生长周期结束(即猪苓收获)后更换一次穴位。⑦栽培点选择远离人口聚集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⑧种植区域设置隔离设施,以免遭到人畜破坏。

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半人工栽培猪苓一般3年即可收获,而野生猪苓采收是开挖观察,黑苓上不再生长白苓或生长很少,甚至猪苓已呈开花散状时,可及时采挖。半人工栽培模式下,如果蜜环菌菌材的木质较硬,或使用的段木较粗,未腐化,可以只收获老苓、黑苓及灰苓,留下的白苓继续生长。若段木已充分腐解、不能继续为其提供营养,则必须全部起出,重新处置。

2.采收季节。如果是规模化栽培,栽后3年可分批采挖,也可随用随挖。但是,北方地区在冬季采收时,应选择晴好天气,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以防冻伤。北方地区在夏季与南方地区除雨季外随时可采收。

3.采后处理。收获后的猪苓,按大小、色泽分级归类。猪苓可直接用于无性栽培播种。破损的黑苓可用作分离菌种。个体完整无损的则晒干,含水率达13%时,即可作为商品出售或保存。

(徐青松、王华、肖晋川、骈跃斌、刘红/文;网络/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