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浙江金华农民孙龙飞致电记者,蝗虫卖不出去、没销路,决定洗手不干了。
今年62岁的孙龙飞是金华溪头村的农民,2011年8月,一直在外打工的孙龙飞,偶尔在电视《致富经》中看到,养蝗虫投资少,效益高。遂赶往河北邯郸,花费7000元,带回了100斤蝗虫卵泥土,开始走上了养殖路。
初养蝗虫,他也缴了学费,第一次买种,卖家说100斤虫卵泥土可养出400斤蝗虫,但经过2个月养殖,只收获了7斤。老孙说,蝗虫总的还算容易伺候,很少得病,只要注意青草饲料的农药残留情况就行。有了经验,孙龙飞的蝗虫网棚也从两个增加到现在的5个。
蝗虫挺会吃,老孙特地为它们种植了4亩玉米草,每天分三次喂食。不出意外的话,一季养殖2个月即可上市,一年产3季,一个网棚可养100斤,按售价每斤50元计算,一个网棚一年即可获利1.5万元。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老孙盘算靠蝗虫大赚一把时。 随后两年, 因为不懂技术,导致大量的死亡,随后除了剩点玉米啥都没了。
执著的老孙没把失败当回事,并且增建10个网棚,种草土地扩大到几十亩,眼下,他已购买了耕地拖拉机、开垦机等现代配套设施,下一步计划增加孵化机、冷库,实现生产、储存、加工“一条龙”。
当年农民养蝗虫可是新鲜事,老孙的蝗虫养殖场经常有媒体记者前来采访。经过媒体报道后,当地相关部门也给了老孙近3万元的补贴。
每次老孙进出大棚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这些蝗虫飞出大棚,因为这些蝗虫一旦集体飞出来,附近的农作物将遭灭顶之灾。 然而,令老孙想不到的,每次把这些精心喂养得肥嫩的蝗虫送到市场,就是没有人愿意购买。为了销售蝗虫,他在村子的公路张贴广告。十天过去也无人问津。他决定自己亲自上门找销路。于是孙龙飞包装几袋蝗虫来到县城找饭店一家一家地问,效果不大,主要是当地人敬畏因果,不敢吃这些异物。
没有销路,今年不行,老孙就畅想来年。一晃7年过去了,老孙认真算了算,养蝗虫没亏本,但也没赚到钱。
耗时7年,老孙已是养蝗虫老手了,但就是靠蝗虫没赚到一分钱,在亲友的劝说下,他终于不再养蝗虫了。同时老孙发出肺腑之言,养了这么多蝗虫,最后杀了它们,也没赚到钱,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鸡鸭鱼等家禽是供人吃的,但蛇、蝗虫、蝎子等动物还真不适合人吃。 蔡圣相 平一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