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宁名片 山西品牌

——乡宁剑泉花菇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抱团致富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位于云丘山旅游风景区旁边的乡宁县关王庙剑泉花菇专业合作社,是由乡宁县关王庙乡梁坪村余怀龙等8户农民共同投资兴办的。他们充分利用本村地处石山森林区,森林茂密、空气新鲜、气候适宜的自然条件,改变过去靠天吃饭、依煤生存的生活模式,共同投资兴办香菇种植这一绿色环保产业。通过几年的打拼,该合作社目前年种植香菇11万袋,年产新鲜香菇3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实现利润80余万元,户均10万余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人,每人年收入达2万余元。香菇虽小财源广,引领农民奔小康。该专业合作社先后被授予“特色农业典型户”“香菇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法定代表人余怀龙也被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农村科普带头人”;被省科协、省科技厅、省农业厅授予“优秀合作组织负责人”。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和“真菌皇后”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品。香菇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香菇蛋白质中含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香菇占7种,还含有多量的谷氨素,各种糖类等,随着香菇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被挖掘,香菇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需求广阔,潜力巨大。

乡宁县关王庙剑泉花菇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由于种种原因,该合作社从开办之初到2009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几乎到无法维持的境地。2009年冬天,合作社原理事长主动找到余怀龙,希望他接手合作社的摊子,为村民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余怀龙通过进行市场调查,发现种植香菇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门路。该合作社亏损不景气不是香菇没市场,而是管理没跟上。问题找到后,余怀龙就毫不犹豫地加入该合作社,并被大家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不巧的是,正当此时,一场意外车祸让他双腿受伤。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派人把妻子武俊英送到河南南阳市泌阳县学习香菇种植和管理技术。妻子学习回来后,先试种了一棚香菇。眼看花菇一天天长大,却因大棚的土墙频繁倒塌,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香菇种植看似简单,却是对气候、温度、通风和技术等要求较为严格的一门种植技术。为此,余怀龙又多次到河南、福建省等地参观学习香菇装袋、蒸袋、接菌等管理技术和经验,并通过三年的潜心研究、聘请外地技术员亲自指导,自己亲自实验,基本掌握了香菇种植所需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酸碱度和菌种选择、培养料配置、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脱袋及出菇管理的各项技术,并及时向农户手把手传授。通过大棚改造、购置新设备,学习研究新技术、新经验,合作社生产进入正常发展轨道,香菇的产量、质量、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合作社的香菇干鲜产品销往河津、稷山及临汾各县(市、区),供不应求。而且由于该合作社地处石山森林区,空气新鲜,绿色环保,紧邻云丘山旅游风景区,不少到云丘山旅游的游客还顺便到合作社购买香菇,图的就是原生态和绿色环保。2013年,合作社种植香菇8万袋,年产香菇25万公斤,收入250万元;2014年种植香菇11万袋,产鲜菇30万公斤,收入300余万元,利润80余万元。2015年种植秋菇和春菇23万袋,预计到年底,年产香菇40万公斤,收入400余万元,利润110万元。在剑泉花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又有5户农民建起15个香菇大棚,计划加入该合作社实现致富。

谈到合作社的发展愿景,余怀龙说:“将继续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逐步走合作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的‘六化’发展之路,逐步搞好香菇的深加工产业链,把关王庙的香菇产品打造成乡宁的名片、山西的品牌,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迈向小康的富裕之桥。”(曹东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