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在长顺县广顺国有林场绿壳蛋鸡林下生态散养示范基地,今年5月入住的2万羽绿壳蛋鸡已进入产蛋期,每天可收1.4万枚蛋,每月收益可达50万元以上。
“林场是绿壳蛋鸡养殖的重要优势区域,公司按照散养轮牧区、生活区、无害化处理区、产品展示园区的规划,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长顺县三原农投集团顺智绿壳蛋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班宋智介绍,该基地占地500亩,按照每亩散养60羽鸡的容量,建成圈舍100栋,聘请10户农户代养,利益联结农户150户。
长顺绿壳鸡蛋,是长顺县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名片。20多年时间,这枚绿壳蛋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现代化产业的华丽转变,写下了特色生态产品的“致富密码”。
曾经,在生态良好的鼓扬镇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养几只土鸡,土鸡除了用来吃,还被拿到集镇换盐巴钱。与众不同的是,当地自然散养的土鸡体型娇小、生命力强、专产绿壳蛋。长顺绿壳鸡蛋富含高蛋白、高氨基酸、高卵磷脂以及锌、硒、碘等高微量元素,而脂肪含量与胆固醇含量相较普通鸡蛋较低。
随着经济发展,外地收购商越来越多,口感好、品质佳的绿壳蛋广受欢迎,逐渐有了名气。一时间,绿壳蛋鸡养殖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产业。
绿壳蛋鸡养殖有多“火”?养了20多年绿壳蛋鸡的班宋智深感有感触:“一个村就有几十家养鸡的,每家养殖几十只到上千只不等。但主要集中在鼓扬镇一带。”
然而,农户们高涨的养殖热情并没有换来可观的收益回报。散户养殖规模上不去、病害风险防御能力弱、产品品质不一、市场价格不稳定……处处遏制绿壳蛋鸡产业发展。班宋智认为,缺乏专业养殖技术和资金支持是症结所在。
绿壳蛋鸡产业发展的破冰期,始于2016年。为充分发挥当地特色生态产业优势,壮大林下经济,激发产业效益,带动广大群众脱贫增收,长顺县扩大资金、技术投入,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按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要求,统一打造绿壳蛋鸡养殖全产业链,突破了绿壳蛋鸡产量低、品牌杂、销售难等问题。
良种保育扩繁是壮大产业第一步。早在1997年,当地政府就开始了保护和选育等研究工作,为产业壮大打下基础,取得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地方家禽品种、有机产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长顺县绿壳蛋鸡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成为贵州省地方标准等各种亮眼成绩。如今,有了企业助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发展,全县建成了规范化的种鸡养殖、孵化、育苗的扩繁生产线,年产500万枚种蛋、400万羽鸡苗。以技术赋能,实现了特色资源到优势产业的转变。
“龙头”带动是上规模、扩市场的关键。以县国有平台公司——长顺县三原农投集团顺智绿壳蛋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5大本土民营企业为骨干,以广大散养户为主力,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探索“定养殖方式、定养殖合同、定收购价格,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三定三统”及“借鸡生蛋”方式,全县绿壳蛋鸡养殖达100万羽,年产绿壳鸡蛋5000万枚,综合效益达1.5亿元。
“借鸡生蛋”让农户利益有了落脚点。合作社从平台公司采购鸡苗、饲料、药品借给农户饲养,根据“三定三统”原则,公司按每个鸡蛋0.8元至1.5元、肉鸡每斤15元的保护价格回收,农户有了收益后再补交物资款,产蛋率下降的淘汰鸡群则归还合作社。
“这么好的买卖,我们都抢着干!”长顺县代化镇纳傍村的杨乔书是“借鸡生蛋”的养殖户。去年,村里建设“借鸡生蛋”养殖示范点,他第一个报了名。在代化镇,“借鸡生蛋”示范养殖户有21户,累计借鸡1.2万余羽,共计盈利21.95万元。
“通过‘三定三统’方式,有效推进了全县绿壳蛋鸡适度规模化、合作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产量提高、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的目标。”长顺县林业局副局长胡明桥介绍,“下一步,长顺县将积极利用森林资源,在适宜发展林下养殖区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适度扩大绿壳蛋鸡养殖规模,助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9-06 00:00:00:0
2865410://szb.eyesnews.cn/pad/cont/202109/06/content_28654.html1
1一枚蛋的“致富密码”/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