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始终以乡村振兴为第一要务,深耕产业优势,依托小红薯“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目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1万余亩,种植户7000多户,年产量6万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由红薯精加工延伸形成的产业链,加快了村民增收的步伐,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与产业提升的双赢。

11月17日,在孙家庄子村,种植户辛崇峰正在查看自家地窖内储存的红薯。“今年,窖里一共储存了将近20万公斤,主要是西瓜红品种,准备等来年开春再卖,价格还能上涨不少。”他介绍。

在三庄镇,像辛崇峰这样的种植大户不在少数。据统计,全镇红薯种植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共有300多个,不仅让闲置土地焕发了“新生机”,也为农村增收蹚出了稳定的路径。

“三庄镇的砂质土壤和丘陵地貌特别适合红薯生长,与种植玉米、花生相比,种植红薯每亩能增收7000多元,对于靠地吃饭的农民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三庄镇农技站站长孟凡华和记者说起种植红薯的根源。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三庄镇定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秸秆还田、改良土壤; 带领农民学员到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地学习最前沿的种植技术。

孟凡华介绍,基于对种植水平的孜孜以求,2020年该镇从河南引进新品种———脱毒红薯,较普通品种,每亩可增产30%至50%。

“这种红薯产量高、品相好,最重要的是价格高。”孟凡华对脱毒红薯的发展前景很看好。他说,只要管理到位,亩产可达到4500多公斤。如今,该镇脱毒红薯种植已发展到3000多亩。

放眼三庄镇的红薯产业版图,根据因地制宜的思路,西部片区种植济薯5号、21号等品种,产量高、淀粉含量高,可加工制作煎饼、粉条等;东部片区种植烟薯25号、济薯26号等品种,香甜可口,适合制作烤红薯、红薯干等。

思路一变天地宽。打破单一的产业种植,三庄镇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深加工企业10家,延伸红薯产业链,让小红薯产出“新花样”,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甜蜜”致富路。

凌福叶是三庄镇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大户,今年她缩小了种植面积,将目光瞄向了红薯深加工———红薯煎饼和粉条产业。

“煎饼都是手工制作,无添加,主要销往咱市区和临沂的商超、批发市场,供不应求。”凌福叶家的煎饼加工厂里热气腾腾,6个村民正围着鏊子熟练地摊煎饼。

“平均1分钟能烙一张煎饼,雇的都是咱村里的摊煎饼能手,一天工资100元。”凌福叶告诉记者,她在东夷小镇还有一家小吃摊位,主要售卖煎饼卷黄尖子鱼,用的就是自家的手工煎饼,深受游客的喜爱。

贾家沟“薯香门第”煎饼香飘万家、供不应求;上卜落崮的红薯粉条、粉皮清香可口;龙泉官庄的红薯干甜糯筋道,成为上班族宠爱的小零食……小小红薯延伸出的一条条产业链,连缀起了一幅绿意浓浓的发展蓝图。

“崛起”的小红薯,也让三庄镇成为东港区重要的红薯流通集散地,发展形成了红薯物流产业网。目前,全镇有200多个红薯收购大户,通过收购周边地区的红薯,放在专门的红薯窖储存,每户地窖能储存10万—50万公斤左右,待价格上涨时,再经过青岛、青州的客商销往全国各地。

让有限的土地孕育无限的生机,不起眼的小红薯带动三庄镇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牢牢牵住了增收的“牛鼻子”。

“三庄镇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做好产业链文章,不断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让‘土疙瘩’变成‘致富果’,助力乡村振兴。”三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阳表示,面向未来,他们已谋划好了“三庄红薯”的发展方向。(姚彩虹)(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