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蚯蚓技术了视频_养殖蚯蚓新技术_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

蚯蚓是 "生态系统工程师",会影响其栖息环境的化学构成,从而肥沃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图片来源:Chiot's Run / Flickr, CC BY-NC

“电捕蚯蚓”已经成了一门生意。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称用电来捕获野生蚯蚓,能够“日赚千元、月入过万”。

“灭绝式”电捕蚯蚓正在破坏土壤生态。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每年开始时中国发布的第一份全国性政策指引,也提到过电捕蚯蚓话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章节里,明确出现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的表述。

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国越来越重视蚯蚓和土壤生态的体现。在2022年启动的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中,蚯蚓也被纳入调查。原因是,蚯蚓是土壤中重量最大的动物,在促进有机物质循环和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对土壤健康和土壤质量有重要指标性作用。

为何电捕蚯蚓?

在传统医药中,蚯蚓被称作“地龙”。

《本草纲目》认为其具有“活血化瘀,疏通人体经络”的特性。因此,蚯蚓通常包含在治疗缺血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传统草药配方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被广泛使用。科学家在近年发现了蚯蚓的活性成分,并从蚯蚓中提取了蚓激酶,一种可以降解血栓的纤维蛋白溶解酶。

传统草药配方和蚓激酶的提取促使蚯蚓捕捉近年来成为一个农村快速致富的行业。

养殖蚯蚓技术了视频_养殖蚯蚓新技术_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

《本草纲目》中的蚯蚓条目。图片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世界数字图书馆

实际上,养殖蚯蚓可以提供产量更多、来源更稳定的蚯蚓。但是,《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只承认钜蚓科的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4种蚯蚓的干燥体是可以入药的“地龙”。由于技术原因,这些品种无法人工养殖。而大量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并未被列入“地龙”的使用范围。所以尽管中药材需求巨大,入药的地龙还是以野生捕捉为主。

以前人手捕捉蚯蚓,辛苦一天最多十来斤。现在使用电蚯蚓机,在潮湿土壤中瞬间放电,刺激蚯蚓表皮并且抑制其呼吸,迫使其从土壤中钻出来,每天可以捕捉几十斤到上百斤的蚯蚓。干地龙价格在90-120元一斤,电捕蚯蚓的生意迅速扩散。

但是,大量电捕使局部地块的蚯蚓来不及繁殖,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系统,更进一步影响土壤质量。中央一号文件禁止电捕蚯蚓的原因即在于此。

养殖蚯蚓新技术_养殖蚯蚓技术了视频_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

市场上出售的一套“地龙仪”。向土壤中插入正负电极,通电后,电流和声音就会刺激蚯蚓钻出土壤。图片来源:陈能场

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_养殖蚯蚓新技术_养殖蚯蚓技术了视频

一个蚯蚓养殖基地的协管人员向记者演示电捕蚯蚓的过程。图片来源:陈能场

不仅如此,野外捕捉的蚯蚓入药还有健康隐患。近四十年来,中国土壤污染状况堪忧。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总点位超标率达到16.1%,耕地重金属的点位超标率19.4%。由于蚯蚓可以通过肠道消化吸收或表皮接触吸附等途径,从外部环境中吸收污染物,许多研究发现蚯蚓体内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

小蚯蚓的大角色

大量捕捉蚯蚓入药使用不仅有健康风险,还会影响土壤和生态环境。

全球已记录的陆栖蚯蚓约4,000种,中国有306种。蚯蚓估计是人类最为熟悉的土壤生物。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人们认为蚯蚓以土壤为食。《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现在我们知道,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宋代释文珦在其诗歌《荒径》中有“蚯蚓耕泥起,蜻蜒点水飞”的句子,点出了蚯蚓在耕作中的作用。这也被近代的科学所证明。

进化之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对蚯蚓进行了40年的观察和实验,在1881年发表了生前最后一本书——《腐植土产生与蚯蚓的作用》(《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hrough the Action of Worms》),使全世界第一次了解到蚯蚓在运输土壤方面的基本作用。

他计算说,在一英亩的土地上,蚯蚓一年将“犁”过至少10吨的土壤,能在十年期间使原来的土层加厚-半。

如今,科学家对于蚯蚓的认识更加深入。蚯蚓对成土作用、土壤结构的发展、水分调节、养分循环、初级生产、气候调节、污染修复等方面都贡献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因此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和“生态系统工程师”。也就是说,它对于土壤的影响与其生物量不成比例,对土壤生态作用巨大。

养殖蚯蚓技术了视频_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_养殖蚯蚓新技术

蚯蚓是农民欢迎的动物,因为它们被广泛用作良好土壤健康的指标。图片来源:USDA / Flickr, CC0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三个: 消费者(consumer)、分解者 (decomposer)和调节者(modulator)。蚯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陆地土壤生态系统,包括:以植物残体、枯枝落叶为食,排泄的粪便释放矿物质等营养元素;通过掘穴、筑造等“生物扰动”活动影响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团聚体等物理特性,通过促进大团聚体和微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蚯蚓能促进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间接提高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蚯蚓还能通过肠道消化作用,改变其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间接影响土壤化学性质。改变土壤结构,创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生境,进而调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数量。

通过对土壤的影响,蚯蚓进一步作用于植物系统。《蚯蚓生物学》提到蚯蚓对植物生长五个方面的益处:害虫和疾病的生物控制、刺激微生物植物共生体、生产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土壤结构变化、增加养分利用率。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蚯蚓的作用直接表现在作物增产上。有研究者回顾了多年来对蚯蚓与三种全球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和小麦)、牧草以及许多其他粮食作物关系的研究后总结说,平均而言,农业生态系统中蚯蚓的存在导致作物产量增加25%,地上生物量增加23%。

近年来,蚯蚓的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方面也得到很大的关注。一项荟萃分析评估认为,蚯蚓极大地增加了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对土壤碳储量没有显著影响。

在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蚯蚓的活动通常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活化,促进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

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的皮肤可渗透,并且通过消化道与土壤不断接触,因此它们对土壤污染非常敏感,是典型的土壤污染指示动物。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是英国西南部埃文茅斯冶炼厂附近土壤中没有蚯蚓的原因,法国东南部污染土壤中某种蚯蚓的消失也是重金属引起的 。由于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很强,体内重金属浓度很高,甚至有研究探讨利用蚯蚓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能性。

小蚯蚓需要大保护

小小的、常见的蚯蚓,被纳入全国范围的调查,以及被特别点名保护,意味着中国更加重视耕地的生物特性、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在生态治理方面更加精准和细化。在列入中央一号文件后,对蚯蚓保护和关注程度会可预见地增加。而不论在土壤生态系统还是在人体健康方面,蚯蚓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

养殖蚯蚓新技术_养殖蚯蚓技术了视频_蚯蚓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位农民在银川的蔬菜种植基地喷洒农药。图片来源:Wang Peng / Alamy

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农业的投入方式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缺乏有机物料的投入、造成的土壤的酸化等等,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蚯蚓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快速的土壤污染影响蚯蚓的生殖和生长,又进一步造成蚯蚓的减少,同时还造成蚯蚓体内的重金属超标,带来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禁止滥捕蚯蚓、保护土壤生态的同时,建议从科学上、整体上认识和研究蚯蚓、人体健康、土壤和农业的关系,在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首先,开展蚯蚓资源的调查。在我国,土壤动物调查是土壤学极为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章聊聊无几。期待第三次土壤普查能摸清蚯蚓的种质资源分布,同时有必要开展蚯蚓其他生境的调查。

另外,考虑制定《土壤动物保护法》。地球上至少有1/4的生物在土壤中,起着地球演化的引擎作用,但却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在保护蚯蚓和打击电捕蚯蚓时显得捉襟见肘。专门的《土壤动物保护法》有其必要性。

从健康上说,应该重视药用蚯蚓的重金属超标问题。目前药用蚯蚓的重金属严重超标,源于野外捕捉是一个重要原因。不管从土壤生态系统的角度,还是从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必须加强禁止电捕蚯蚓。同时由于其在药用方面的极大前景,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蚯蚓养殖产业的发展,这样更能确保蚯蚓免受重金属污染之害。

从整体上来看,发展生态农业是根本。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将工业化农业转为生态农业。只有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加强生态链保护的投入,才能让耕地中的蚯蚓慢慢增加起来,让蚯蚓这一土壤生态系统工程师在土壤肥力等各方面发挥作用。

■陈能场,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协环境生态领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