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背村,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东江边。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炸猪肉、做年糕,代代相传,深受周边村民喜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传播和销售渠道,并没有打开知名度。不过,这一情况不久前悄然发生改变。
澳背村。
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的火爆,澳背村党员干部积极触网,将本村特产阿嬷粽成功“捧红”,今年端午节销售额达到50余万元,直接带动4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随着“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澳背村利用网红效应撬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乡村更宜居宜业、农民更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样板。
产业兴
今年端午节阿嬷粽销售额达50余万元
“这是我们澳背村的阿嬷粽,手工制作,百年传承。线上下单,快递到家,赶紧来采购吧!”每年端午前后,澳背村到处都是阿嬷们包粽子的忙碌身影。今年澳背村阿嬷粽在短视频平台火出圈后,更是供不应求,不少网友专程来到澳背村购买,高峰时单日销售达上万个。
阿嬷粽。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水口街道澳背村结合本地特色,大力挖掘阿嬷粽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并借助网红经济,用流量带动土特产销售,也为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阿嬷粽的火爆,离不开90后村干部严敏积极触网,她在短视频平台积攒了许多人气,以“农产品推介官”的身份将阿嬷粽推销出圈,打开知名度。严敏还联系上网红波仔参与短视频推广,仅仅一晚,浏览量就突破15万人次,今年端午节阿嬷粽的销售额达到了50余万元。
阿嬷粽的“爆单”带动了村里40余名村民就业。今年,村里还创办了昌元农业合作社,探索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带动村民发展富民产业。口味标准化成为阿嬷粽规模化生产的首要前提。遇到每家每户咸淡不一的问题,那就一遍又一遍调试味道,记录每次调味的比例。通过统一制作标准,保障出品口感,还设计包装箱图案,并最后敲定生产4种传统口味粽子,包括红豆、绿豆、麦豆3种豆子的蛋黄肉粽和枧水粽。
枧水粽做成的阿嬷糖水。
为更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澳背村还寻求发展庭院经济,近日,精心打造了一个乡村游网红打卡点,取名“黄家和苑”。“游客既可以在‘阿嬷粽体验馆’参观、亲手体验包粽子,又可以在一楼院子品尝澳背村特色小吃。”严敏说,为了丰富游客体验,还创新研发了粽香柠檬茶、枧水粽做成的阿嬷糖水,晚上在庭院可一边品尝碳炉奶茶、碳炉羊肉和烧烤,一边观赏漫天星空。
澳背村正积极抢抓机遇,利用院落等闲置资源培育新业态,打响阿嬷粽等一批特色品牌,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更具品质、更加幸福。
环境美
昔日脏水塘变成“生态公园”
农家庭院窗明几净,乡村道路宽敞整洁,宽敞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结伴跳广场舞……近年来,水口街道澳背村不仅迎来了产业发展,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开展,澳背村持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环境整治,修建村域主干道和背街小巷的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借着水口街道“东江湾畔·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的契机,澳背村村容村貌再次迎来全面提升,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乡村美景呈现在村民眼前。
澳背村墙绘。
而村里的池塘更是见证了澳背村的美丽嬗变。原本池塘四面封闭,不通活水,导致水体黑臭,常有蚊虫孳生,住在池塘周边的村民们苦不堪言。为此,驻村工作队积极向区里反映情况,通过筹集资金、给水池安装截污管等措施,有效抑制了生活废水排入。同时,为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村干部们还加大了宣传力度,效果显著。
今年,池塘边上新建了游步道、亲水平台、纳凉亭等景观设施,昔日的脏水塘摇身变成村里的“生态公园”。如今,池水波光粼粼,两边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不少村民晚饭后沿着新建成的游步道悠闲散步。
“这几年澳背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不少外出多年的村民返乡居住。”严敏说,村里十分重视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维护,不断探索有效的奖惩机制,通过“卫生环境红黑榜”等考核机制,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引进环境保洁中。同时,推行网格化治理,将村里分成不同的网格,4个村民小组组长对所管辖区域的环境卫生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人。
人物侧记
90后村干部用流量捧红家乡
“90后村干部”“网红美女村干部”“美好乡村推介官”“扎根基层”,这些吸睛的标签张贴在一位年轻干部的身上,加之搭乘短视频的快车,让90后村干部严敏受到网络平台的许多关注。
严敏是惠城区水口街道澳背村妇联主席,任该职已3年多时间。谈及为何回村加入基层工作时,严敏说:“主要是想趁年轻多为家乡做贡献。”
严敏也像年轻人一样喜欢上网冲浪,在社交媒体平台记录、分享日常。2022年1月,她在抖音上随手发布的一条工作日常,意外获得了2万多点赞,播放量达到了224万,让严敏收获了4.2万粉丝。
严敏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剪辑手法,提升视频可视性。接地气的视频题材、自然淳朴的乡村风光,真实还原日常生活状态,让严敏创作的视频有了几万甚至上百万的播放量。
摸索着前进的严敏,逐渐打开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基层干部的关注,“我还为同为基层村干部的粉丝们创建了粉丝群,大家一同分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趣事。”
阿嬷粽体验馆。
拥有了网络人气的严敏,借此契机向网友推荐家乡的特产阿嬷粽。严敏便借助短视频平台将家乡的味道分享出去。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严敏意识到可以通过产业发展让村民们实现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于是,村里创办了合作社,严敏组织村里的妇女包阿嬷粽,进行规模化生产。不仅如此,为更好带动村民增收,她还结合乡村振兴“一村一品”,精心打造“黄家和苑”“阿嬷粽体验馆”,成为网红打卡点。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接下来,严敏希望通过电商平台进一步推广销售阿嬷粽,并开拓、研发其他乡村特色小吃,形成种植、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延伸,也希望有更多乡贤回乡创业,投身乡村建设,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叶文青 通讯员欧阳凡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