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
“低碳”拜年成时尚
“拜年喽!”农历正月初三,点军区土城乡村民曾凡泉夫妇,给孩子舅舅刘运财拜年,曾凡泉说:“今年拜年你提倡的,一不放鞭炮、二不送礼品给红包,兄弟姐妹们在一起聊聊天,吃顿饭,对比往年轻松多了。”“大家都响应了我在群里的号召,我太开心了……”刘运财边迎客边乐呵呵地说。亲友间用微信表示祝福,大包小包贺礼一律“减免”,团圆聚餐精打细算,“低碳”之风受到热捧。
曾凡泉介绍,他们家兄弟姊妹多,每年正月你来我往,相互送礼,给小孩发红包,很是繁琐。腊月时,刘运财便在亲友群里倡议,“正月初三,欢迎哥姐、弟妹、侄男侄女所有亲朋好友,到我家里相聚;但记住来时一不送礼,二不发红包……”倡议一发出,亲友微信群里一片赞同声。
正月初三这天,刘运财邀约弟兄姊妹、侄男侄女共20多人,未带任何礼物,从各地相聚老家车溪,聊天、拉家常、话未来,其乐融融。席间,亲友们相互祝福。曾凡泉说:“过去拜年,送礼、放鞭炮,花钱不说,还污染环境。互送现金红包,金额相互攀比、水涨船高,家庭困难者碍于情面,还要硬硬着头皮送。”
如今,拜年方式已经在悄然转变,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新方式蔚然成风。“爷爷奶奶新年好!”大年三十,刘运财的女儿由于过年间还有工作,未能赶回家与大家团聚,通过视频他看到了孙子活泼可爱的模样,甚是欣慰。
记者发现,在短信拜年的同时,传统的登门拜年仍然是主要方式,但坚持提礼物拜年的已逐渐减少,更多的人都在选择互相交流表达美好祝愿。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崔艳华、见习记者曾雪彬)
追寻乡愁
“豪华锅盔”追乡愁
“妈,我想吃锅盔”,儿子的一句话,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1月23日(正月初二),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了阔别3年的荆州市公安县夹竹园镇陈祠桥村。
陈祠桥村是爱人的家乡,这里地处广袤的江汉平原,有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河湖,有米、面、鱼、虾等丰富多样的物产,更有慈爱的公婆、勤劳的兄弟、善良的嫂子和已经成年、奋力打拼的侄儿侄女。
儿子心心念念的“锅盔”,正是公安县地方美食小吃——公安锅盔。它是一种烤制的面食,由面粉,肉末,芝麻,辣椒油等制作而成,分为鲜肉锅盔、糖锅盔、牛肉锅盔、梅菜锅盔等种类。外酥里嫩、鲜咸香辣的口味,不仅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也因声名远扬备受食客青睐,回乡的公安人再忙也要以此追乡愁。
1月24日,我们一家人步行来到镇上,干净的街道分外热闹,各式糕点、鞭炮、服饰纷纷沿街出摊,各地牌照的私家车来回穿梭,逛街购物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
在街道中心区域,不到100米距离,竟有5家锅盔摊点。爱人说,这里的陶氏锅盔已经营近40年。陶氏店老板笑逐颜开地说:“因腊月二十以后游子陆续回家,锅盔销量不断增长,一天至少可卖60斤面,200多个锅盔半天就能卖完!”他还说,人流多起来了,生意比往年好多了。一旁的老板娘一边揉着面饼,一边含笑招呼食客,满脸写着幸福。
“老板,都有啥口味?”老板笑而不答,用手指向墙上张贴的品目和价格牌。顺势望去,“豪华锅盔”尤其抢眼,一打听,方知这款新品是在制作锅盔时,馅料中瘦肉加倍。同时价格也翻倍,普通锅盔10元/个,“豪华锅盔”则标价20元。
一个个厚实鲜香的锅盔相继出锅,香气扑鼻,面对久违的美食,我们一家人人手一个“豪华锅盔”,吃着、逛着,品味着欢乐的年味道,感受着浓厚的烟火气。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潘惠敏)
孝老爱亲
忙音电话“愁”两端
“咋这么怪呢,平时春鸣的电话一拨就通,这大过年的怎么打不通儿子的电话了?”农历兔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入住枝江市董市镇中心福利院的王大爷,立马将新年第一个电话打给福利院老人共同的义子闫春鸣。
王大爷的惊讶话语,引来了围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其他老人的担忧,他们纷纷拿出手机,不停地拨打义子的电话。
这边都说儿子的电话打不通,儿子那边也为打不通义父义母的电话而焦急。
闫春鸣叫上妻子,让妻子不停拨打电话,自己则开车赶往镇福利院。隔着大门的拜年,也让双方弄清了打不通电话的原因。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凑巧,久打不连线,语音老提示“正在通话中”,原是双方在同一时间拨打对方的电话,且轮流拨打没有间断。
闫春鸣是湖北玛瑙河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系枝江市首届“十佳青年”。8年前,一度在外打拼的闫春鸣回乡创业,富有爱心的他将“每年从经营利润中拿出6%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写入了公司《章程》。
8年来,闫春鸣将董市镇中心福利院作为定点资助对象之一,带领公司员工一年不落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经年累月,福利院的老人们与闫春鸣结下了深情厚谊。闫春鸣将老人们视为父母,福利院的老人们也将闫春鸣认作义子。平日里,老人们有什么想法,都会与闫春鸣沟通。逢年过节,闫春鸣总是忙里偷闲前来探望这些义父义母。
8年间,闫春鸣共为董市镇福利院老人捐款捐物30多万元。同时,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困境对象累计捐款100多万元,被3个村级组织授予“荣誉村民”。今年春节前,枝江市红十字会在获悉闫春鸣播撒爱心、无以图报的事迹后,专门组织了专场对口捐赠仪式,号召全市企业家学习他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扶危济困的爱心义举。
在董市镇福利院,隔三差五就要与闫春鸣通一次电话的王大爷还说,能听到义子的声音,能看到义子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就会踏实、高兴。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 张明文)
团结友爱
社区关爱暖民心
“曾爷爷,我们来看您了!” 2月28日(正月初七),伍家岗区民安家园小区的曾建宾家又迎来了一批他熟悉的客人。上班第一天,岳家冲社区工作人员第一站便来到曾建宾家中看望。
而在整个过年期间,岳家冲社区工作人员和邻居轮流前来曾建宾家中探视,让这位独居老人春节期间并不孤单。
今年60岁的曾老患有多种疾病,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且单身多年,家中长期仅其一人,其哥哥偶尔前来照顾。今年春节期间,由于曾老哥哥家中有事,不能前来陪伴。得知此情况之后,岳家冲社区工作人员与曾老邻居便担起了照顾他的重任,轮流前来看望,陪他拉家常,询问他有什么需要。
“如果没有大家,这个春节确实很难熬啊,谢谢你们!”曾老朴实的话里包含了太多的感激。当天,社区工作人员还为曾老送来了速食食品,并将一些生活常用品放至曾老床边,让他伸手便能取用。
从曾老家离开,岳家冲社区工作人员又先后来到辖区其他独居老人和困难老人家中,送去春节后的第一份关怀,并详细了解老人们的过节情况及身体状态,同时分享新春趣事,走访慰问现场无不其乐融融。
一直以来,岳家冲社区把关爱老人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围绕生活照料、心理抚慰等重点,着力解决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的实际困难,增强了工作人员和全社会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积极营造了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颜芳, 通讯员孙盛)
他乡来客
千里来宜寻“恩人”
只为当面道一句 “谢谢”,山东男子彭某单骑千里来到宜昌,了却了迟到33年的心愿。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六,一位骑着摩托车的外地男子驻车后,向伍家岗区公安分局大公桥派出所民警丁熠打听该所一名笪姓的民警。问清原委,才知这缘于33年前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和20元钱的路费。
33年前,时年17岁、在山东地矿局某专科学校读书的山东小伙彭某,怀揣着对地质的好奇,只身一人骑着自行车来到宜昌,想实地探究葛洲坝工程为何选址宜昌。
呆了几个月后,彭某花光了所有盘缠。无奈之下,他来到宜昌市公安局大公桥派出所求助。
当时,大公桥派出所副所长笪云飞正好值班,接到彭某求助后,笪云飞回到家属楼从家中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彭某吃完饭后,向笪云飞吐露了想回山东继续研究地质学的想法。笪云飞二话没说,便掏出20元钱递给了彭某,并鼓励他努力学习、不要放弃学业。
有了这20元的路费,彭某顺利回到山东上学。光阴荏苒,当年少不更事的彭某不仅在地质专业上小有成绩,还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可33年前那碗异常可口的饭菜和20元钱的资助,一直让彭某感念于心,当面向笪副所长道一声“谢谢”成了他一定要了却的心愿。
今年春节,不想再迟延的彭某骑上摩托车,从山东济南再次来到宜昌。在大公桥派出所向民警说明来意后,彭某遗憾地获知笪副所长已于两年前去世。
在民警的帮助下,彭某见到了笪副所长的遗孀郑女士。一声深情的“谢谢”,让郑女士感动得直抹泪水。郑女士说,宜昌是座温暖之城,丈夫作为人民警察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也感谢彭某挂念至今。
彭某表示,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人民敬,他将永远记住文明之城宜昌和宜昌的好人,尽己所能播撒爱心,默默做一个像笪警官一样的好人。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王晶晶,通讯员江雅丽)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奔小康
1月24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暖阳高照,葱郁的橘园里,三三两两的果农正穿梭其间忙着手中的活儿。
“年也过完了,年前镇上农技部门通过有线广播一直在宣传,技术人员又发微信,春节过后要求我们抓紧搞好橘园技术管理。”正在一处标准橘园忙碌的果农马金波告诉记者。
“根据农技部门专家技术要求,年后要及时对早中熟已采果的果树进行修剪,施好底肥,对果园翻耕。”马金波说,对晚熟的果园还要打防冻剂,这样才能增加保果率。“再好的产业,关键要管理好,种柑橘不能蛮干,必须按照农技专家的指导搞。”
马金波说,5年前,他与妻子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身体也不好,还要帮忙照顾两个小孩读书,橘园只能靠父亲一人打理。柑橘在关键期管理没有跟上,加上投入不够,又缺乏劳动力,20多亩的橘园在产量、质量上都没搞起来,在收入上吃了大亏。
每次回乡回家过年,马金波看着左右邻居依靠科技发展柑橘产业,都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这让马金波深受触动,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辞职返乡发展柑橘产业,照顾家人。
马金波是一名退伍军人,返乡后,夫妻俩克服重种植轻管理的短板,起早贪黑一头扎进柑橘园里,在种管结合上下功夫,大刀阔斧进行品种改良,向科技要效益、靠科技丰产、用品质增收。经过不到5年的奋斗,实现了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和收入翻番,去年家庭柑橘年产量达到55吨,年收入40多万元,一举跨入了产业致富大户行列。
“返乡发展产业的路子走对了,让我过上了好日子!”马金波高兴地说。如今,他已将土坯房拆除新建了一栋3层的小洋房,还买了小轿车。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 何宝喜)
扶危济困
爱心义举胜暖阳
1月30日,暖阳高照,融融于身。面对枝江市户外志愿者协会开年就给受助对象送来凝聚爱心的善款善物,董市镇干部潘家武感慨地说:“爱心义举比暖阳更温暖!”
受共青团枝江市委委托,枝江市户外志愿者协会会长鲜于万权当日宣布:2023年董市镇10名困境少儿将成为协会常年关爱对象,定期享受爱心人士进入监管账户的善款资助。
这个以关爱困境、留守儿童和困难残疾人为己任的户外志愿者协会,是共青团枝江市委和枝江市残联领导、指导下的志愿者团队。去年1月,协会“慈善相伴 呵护明天 我们与爱同行”活动在顾家店镇启动后,一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全程参与其中。
共青团枝江市委书记覃芳说,去年户外志愿者协会先后在顾家店、马家店、问安、百里洲、仙女等5个镇(街道),共为223名困境留守儿童和困难残疾人送去了募集来的善款善物,成了枝江市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董市镇金盆山小区,残障人士胡某林一提到户外志愿者协会,就竖起大拇指称赞。他说:“春节前,协会志愿者在市残联领导的带领下,专门给我们小区和笋子沟村的45名困难残疾人送来了过年物资和新羽绒服!”
目睹这支并不富裕,且本身就有不少残疾人的志愿者团队常常自带干粮无私救助困境对象,感动了枝江市一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年轮交替之际,江瑞船务有限公司胡庆华在协会引领下,结对帮扶13岁孤儿阮某菲,用每个月1000元的额度,资助阮某菲到大学毕业。晟秦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陈茂林夫妇,也经协会牵线与孤儿付某涵结对,定向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
春节期间,协会在董市镇开启“暖冬行动”,玛瑙河建设有限公司等14家枝江籍民营企业第一时间捐赠善款8万余元,支持公益关爱活动。这些企业的党、团组织还承诺选派人员,定期配合团市委和户外志愿者协会走进学校和社区,参与开展绿色阅读、少儿联欢、七彩假期等公益活动。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 张明文)
平安创建
寓教于乐抓普法
1月29日下午,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宝联社区党委联合市司法局、中南皇庭业委会和小区物业机构,运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在辖区居民中共同开展了一场深受市民欢迎的群众性法治文化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合办单位精心编排、精彩纷呈的法治文艺节目,吸引了数百名市民全程参与。良好的互动氛围,推动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现场普法宣传、平安创建、垃圾分类、禁毒等有机楔入。市司法局和“宜律帮”团队还为社区居民“一对一”解答了相关法律问题。社区党委书记汪宏芳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了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有利于将法治宜昌人人建、法治成果人人享活动引向深入!”
(通讯员胡姣,三峡商报全媒记者张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