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地处幕阜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泉镇S319省道路边的雷竹小镇,漫山遍野的翠绿竹林,循环畅通的沥青公路,三五成群的休闲游客,整洁干净的农家别墅,熟练忙碌的挖笋村民,等候装笋的外地货车,构成了一幅路畅景美、业兴民喜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步行四通八达的产业路,风过竹林,竹影婆娑。走进竹林,一个个嫩黄的笋尖从谷糠中冒出。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雷竹产业已发展为崇阳县特色富民产业。桂花泉镇依托畅通道路,全力做好竹文章,建设雷竹小镇,助力脱贫攻坚战略,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68岁的桂花村九组村民孔学军说:“我一年在这里做事七八个月,收入2万多元,脱贫了。”他俯身一铲子下去,一根鲜嫩的笋子被“揪”出来。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笋子供不应求。”送完货的桂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国庆说。
产业要发展,公路是关键。崇阳县政协副主席、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国香说,按照“产业在哪里,公路就修到哪里”的理念,新修16公里8字循环观光旅游公路,发挥了交通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因为有了路,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山坡,变成了翠竹漫山遍野的风景区,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带着回乡亲戚参观的桂花村村民刘妹说:“这里路好、空气好、景色美,大家在家门口务工,晚饭后在这里散步健身,许多人都羡慕我们生活在景区中,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
曾因病致贫的桂花村八组村民汪谋新,通过竹林流转获得了收入,在雷竹小镇务工有了一份报酬。2019年,汪谋新在县城买下一套9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崇阳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庞平珍说:“2019年新建4.2公里、4至6米宽的雷竹小镇沥青产业路,不仅要修好路,更要管好路,实现山、河、路、人,浑然如自然山水画。”
“这是专门运送竹笋到武汉、上海和浙江一带的货车。”桂花村党支部书记宋四海指着停靠在竹林边的货车说,“50户贫困户跟着种竹挖笋脱贫,桂花村也已脱贫,并荣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天气好时游客很多,人气越来越旺,村里不少人正准备开民宿、发展农家乐。”
一条道路连接多个村庄,一个产业脱贫众多村民。“雷竹小镇”现有种植面积6000余亩的成熟雷竹基地;年产雷竹鲜笋总计5万吨。以桂花村为中心的周边4村,积极主动与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对接,种植户纯收入高达14000元/亩,贫困户年均有1.8万元左右收入。
受疫情影响,部分劳力无法外出务工,雷竹小镇新开挖3000亩土地,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每日获取劳务费90元,贫困户既实现了就近就业,又避免了致贫返贫。
4月15日,一场“为鄂拼单 爱心助农”崇阳优质农产品原产地公益大直播活动在雷竹小镇举行。咸宁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带头为崇阳的优质农产品代言:“万亩雷竹基地成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基地已成景区、工人就是表演者,农民成了游客!”
游人来到雷竹小镇,更是要慕名品尝雷竹宴,竹海里的4幢全智能“地球仓”酒店,已开始接受预定。
村民因路富,产业因路兴,合作社因路发展壮大,雷竹小镇应运而生。“借助交通的便利,2018年 11月至今已实现1200万元产值,产生600万元利润,雷竹小镇已带动80多个村民就业,户均收入4万余元。随着产业链加粗加长和三产融合,将有更多村民和我们一起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蒋国庆满怀信心。
“只有真正让交通线变成了产业带、景观带,让农村路变成发展路、幸福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有希望大大提升!”周国香深有感触地说,有了路才有好出路,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蒋国庆说:“依托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部门修通了产业路,促进了产业发展,降低了原材料和雷竹运输成本,方便了游客参观,提升了雷竹小镇形象,产业路成了休闲路、旅游路。村民脱贫了,合作社组建了,产业发展了,雷竹小镇开建了……”
投资10.5亿元建成的集产加销、游食购于一身的雷竹小镇田园综合体,正破土拔节,焕发无限生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潘庆芳、姜咏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