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主讲:陈永生 一、辣椒的概述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作物,起源于中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明朝末年传入我国。 依据辣椒的植物学性状不同,可分为毛辣椒、长柄辣椒、木本辣椒、一年生辣椒四个种。现在我国南北各地栽培的辣椒属于一年生辣椒种。 根据栽培方式和食用方法的不同,常分为“菜辣椒”和“辣椒干”。 二、辣椒的生物学特性 (一)辣椒的形态结构 1.根:辣椒的根系不发达,根量少,入土浅,茎基部不易产生不定根。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养法、水分和固定植株防治植株倒伏。辣椒的主要根群分布在5-20厘米的土层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根系主要是幼嫩的根和根毛进行的,所以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根系的培育和保护,促使辣椒不断地产生新根。 2.茎: 3.叶:辣椒的叶分为子叶和真叶。幼苗出土后最早出现的叶称为子叶,子叶开始时呈浅黄色,以后逐渐变成绿色。 子叶生长的好坏取决于种子本身的质量和栽培条件。种子发育不充实,子叶瘦弱;土壤水分不足,子叶卷曲不舒展;土壤水分过多或光照不足,子叶发黄。因此,幼苗是否健壮,可从子叶的生长状况来判断。 子叶以后长出的叶片称为真叶。一般在北方栽培辣椒品种绿色较浅。在种植时,如果氮素充足,则叶形长;钾肥充足,叶幅较宽;氮素过多或夜晚温度过高时,叶柄长,尖端嫩叶凸凹不平,低温时叶柄短;土壤干燥时叶柄较弯曲,叶身下垂;土壤湿度过大时整个叶片下垂。

叶片的功能:叶片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散发热量。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工厂,种子长成植株,出水分以外,全部干物质主要依靠叶片光合作用的积累。所以,叶片生长状况可以反映植株的健康状况,一般健壮的植株,叶片舒展有光泽,叶片色深,心叶色浅,相反,叶片不舒展,无光泽,叶色暗,叶片变黄皱缩。 4.花:辣椒的花为完全化(两性花),异花授粉,虫媒花。辣椒的花较小,白色或绿白色。花是由花萼、花冠、雌蕊、雄蕊组成, 5.果实:辣椒的果实为浆果,由子房发育而成为真果,果实 辣椒生产是我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高效经济作物,它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由于缺乏一整套的栽培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部分农户的辣椒产量和经济收入,根据近几年种植的基本情况,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土地选择 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沙壤土为好。2—3年未种植茄科及蔬菜的地块,前茬以小麦、玉米、豆类作物为好。 二、整地 在秋耕的基础上,早春用联合整地机进行复式作业耙地保墒,整地标准达到“墒、平、齐、松、碎、净”六字标准,造成上虚下实的土壤结构。 三、选用良种: 应以羊角王和猪大肠为主,搭配四平头 。

四、适期播种 严格播种质量,努力实现一播全苗。辣椒一般在5月中旬播种为宜。采用机械开沟铺膜点种一次作业。辣椒种子吸水缓慢,发芽顶替困难,要严格整地播种质量,一方面坚决纠正地不平、不细,如播种深浅不一,就造成出苗不全;另一方面残膜不回收,年复一年,芽尖顶在残膜上,造成出苗不齐,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苗全是丰收的保证,苗不全是我厂辣椒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播种时采用干播湿出的方法,播种深度1—1.5厘米,覆土厚度不能超过1.5厘米,分口严密,每穴点种不小于10粒亩播种量600—800克,宽窄行种植(60—40厘米),株距24厘米,沟深20—25厘米,髙垄密植,采用单双株留苗,亩留密度10000—12000株。 五、田间管理 施肥提倡一次性施足基肥,亩施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二铵20公斤,三料磷10公酸钾10公斤,结合整地施乳土壤。 播后小水催芽,放苗时再补一水,现行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进行保墒增温,促进幼苗早发。四片真叶施结合中耕进行间苗、定苗,之后蹲苗35—40天。 六月中旬结合中耕、施肥及灌水,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2公斤,二铵5公斤,七天后紧跟第二水,封垄前适当培土防倒伏,以后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并且实行隔水施肥的方法,满足辣椒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全生育期追肥2—3次,每次亩冲施尿素10公斤。

早晚灌水,严禁中午浇水,要求浅灌,禁止漫灌和串灌,灌水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一般灌水8—10次,避免水淹辣椒基部。 为了防止“落花、落叶、落果”问题,要十分重视肥水管理,培育 壮苗,从养花期到果实膨大期, 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叶面肥,一 般喷3—4次。 病虫防治:辣椒病虫危害十分严重,是提高产品和质量的最大障碍,应采取“防早、防小”的方针。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和疫霉病。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乳液1000倍,或20%病毒A粉剂500倍液喷雾,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防疫霉病用70%甲霜灵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1:6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病害严重时进行灌根2—3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