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峰岭下柑橘

——永州回龙圩做大做强柑橘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蒋 晨

初冬,在被称为“湘桂边界柑橘之乡”的永州回龙圩管理区,处处飘荡着沁人心脾的橘香。

这个总面积15万亩的正县级管理区,柑橘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就达到10万亩,一座城就是一座大橘园,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达到13亿元,柑橘让农户们富了起来。

改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这些年,回龙圩将橘子文章做大做足,把精细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最终实现了从国营农场到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美丽蜕变。

去年,在管理区政府的扶持下,神仙洞村村民易守满建起了一个20亩的蜜柑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基地一共培育了30多个柑橘品种,其中,特早熟柑橘“阳光一号”集合了其他品种的优点,不仅成熟早、含糖量高、便于管理,还解决了其他品种容易浮皮的问题。

易守满有着20多年品种研究和改良经验,如今在回龙圩大规模种植的沃柑、W默科特、金秋砂糖橘等都是由他研究推广的。而在回龙圩,像这样的品种研究培育基地一共有7个。

最初,回龙圩种过香料、甘蔗、茶叶……摸索之后,发现柑橘是最适合的经济作物。1998年回龙圩橘树面积突破1万亩,但那时品种单一、口感欠佳,售价不高。管理区决定改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如今回峰蜜柑共有40多个品种,其中有20多种形成示范作用,售价也从最初的几毛涨到几元。由于品种多样化,如今回龙圩的优良柑橘热销重庆、长沙、北上广、俄罗斯、东盟等。

提升品质,向技术要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柑橘产业来说,尤其如此。

村民卢益高一家最初种植柑橘时不懂技术,产量和品质都很低。为此,卢益高到云南等地考察学习,改良品种,向老师傅学习栽培技术,亩产提高到4000-5000公斤,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

为了更好地实现丰产增收,管理区也推进标准化生产,免费发放柑橘种植技术资料和物资,邀请专家入园授课,统一进行柑橘黄龙病防控、飞防等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

如今在回龙圩,几乎人人都是技术能手。卢益高还组织了一个修剪队和嫁接队,召集一批技术精进的果农,农闲时节,这些果农就到邻县、衡阳、株洲、郴州甚至广西等地,为当地农户修剪或嫁接果树。“修剪一天收入200元,嫁接一天收入400元,人均一年可以增收一万多元。”卢益高自豪地说。

打造品牌,抓产业多元化、市场化

在大力发展优质柑橘品种的同时,回龙圩管理区还大力开展柑橘“三品一标”工作,成功创建湖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柑橘特色产业园、国家农业部柑橘标准示范园。“回峰蜜柑”成功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

依托柑橘产业,回龙圩还发展“橘下经济”,果农们在橘树下养殖鸡鸭鹅,或者套种西瓜、南瓜等。禽类啄食害虫及杂草,果蔬类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禽类粪便以及瓜苗腐烂后又成为有机肥。橘农们将每一寸土地的能效发挥到最大,每亩可以增收3000-5000元。

在回龙圩,村民们还搭上了互联网销售快车。马鹿头田美村村民蒋海舟自学电商,从销售自家柑橘开始,开辟网上销售柑橘模式。2019年,蒋海舟共卖出3万箱近28万斤柑橘,销售额达到160万元。今年疫情期间,蒋海舟也通过电商的方式帮村民销售了20多万斤滞销的沃柑。

“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品牌推广,提升附加值,积极发展电商、5G农业,加大精深加工,争取在‘十四五’规划末期柑橘产业的产值达到20亿元。”说到回龙圩未来的发展,管理区商务和粮食局局长董勇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回龙圩人均橘园面积达到3亩以上,每户年均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共脱贫593户2227人,还剩11户19人于今年全面脱贫,回龙圩依靠柑橘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柑橘产业兴旺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

34岁的八仙洞村村民张海20岁就外出打工,不仅收入低,还离家远,无法照顾家人。2016年,张海和妻子回家乡承包果园、改良品种,仅果园年收入就达到十几万。同时,张海还改建农房,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也有十万元。

中青年回乡和柑橘产业发展之间也相互促进。以八仙洞村为例,2010年,八仙洞村的留守儿童有七八十人,柑橘种植面积仅1400余亩,到去年八仙洞村的留守儿童仅剩9人,全村的柑橘种植规模也达到5000亩,每户果园面积达到10亩以上,2019年,村里柑橘产业的总产值达4000万元。

“政府鼓励、群众参与、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回龙圩发生了巨大蝶变。如今,村庄变美了,果园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橘子丰收的季节,采购车辆络绎不绝……一个富裕、美丽、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新农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