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前,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门帕村民小组70%的村民住着土坯房、篱笆房,村里不通车、不通电;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5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2%;40%以上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村里劳动力缺乏,土地荒废。
改变从易地扶贫搬迁起
2013年,门帕迎来改变的新机遇——易地扶贫搬迁,但村民却不愿搬离居住多年的地方。党支部书记李勒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决不能错过这次让村民蜕变的机会。他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议和党员大会研究解决方案,采取分组包干各个击破的方式入户动员。然而,工作仍是停滞不前,他陷入了苦闷与沉思中。
关键时刻,党员站了出来。党员勒干第一个主动搬迁,排早么、杨从留、杨从山等17名党员纷纷响应,带动村民搬迁。在党支部和党员不厌其烦多轮次“思想轰炸”下,所有人从深山搬到现在的门帕寨子,迈出走向好日子的第一步。
刚搬迁到门帕寨时,虽然居住条件好了,但村民的收入依旧很低,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很多村民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村民的精气神一度很低迷。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门帕党支部四处“取经”,2014年终于找到了适合门帕的产业发展路子。在巩固传统甘蔗产业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联合挂钩单位,因地制宜对蚕桑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筹资160余万元建设600亩样板示范基地,推行“党组织+公司+贫困户”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从此,门帕村民小组采取流转土地的模式,鼓励村民成片种植、规模养殖,实现了大部分村民增收致富的梦想。
百万收入是这样来的
在门帕村民小组,种桑养蚕大户钱海文正将采摘的新鲜桑叶撒到蚕架上,肥硕的蚕宝宝将桑叶咬得“嚓嚓”作响。聊起蚕桑,他激动地说:“种桑养蚕真的是一项好产业啊,自从支部多次动员、引导我种桑养蚕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也越来越好,今年乡里还准备将我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然而,发展蚕桑产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首要问题就是得不到全体村民的支持,个别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尤其是2016年,由于蚕脓爆发,蚕桑产业普遍不景气,大家备受打击。
面对这些问题,门帕党支部高度重视,主动入户了解情况,耐心做村民思想工作,组织村民到德宏正信公司等地进行考察,请技术员进村授课,找准了问题,转变了观念,“我要养蚕致富”的观念逐步成了共识。
2019年,在党支部这个“红色引擎”的带动下,门帕村民小组119户465人累计交售鲜茧4.23万公斤,收入160.4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成为全州第一个蚕桑年收入过百万的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