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重要论述,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带着乡亲们挑起致富“金扁担”,通过发展交通运输助力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贫困地区,尤其是大山深处的深度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是阻碍其脱贫摘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地居民出行需要翻山越岭,产品运输更是困难重重,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当地产业发展。
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悬崖村”,今年5月村里84户贫困户分批搬迁至安置点新家。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悬崖村”的村民们正在铺就新时代的幸福路。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地处武陵山区,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当地村民从外返村必须先坐渡船,再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恶劣的交通条件是导致“山里产品运不出去、山外技术引不进来”的直接原因。而在泸溪县建桥、修路通车以后,不仅旅游经济一路攀升,还发展了蔬菜和中药材基地,贫困户预计每年从中直接获红利50多万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9年末,农村公路里程达420.05万公里,其中县道里程58.03万公里,乡道里程119.82万公里,村道里程242.20万公里。”交通条件的改善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先进科技和优秀人才的不断引进,贫困地区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快步向前,市场效益持续向好,农民“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决心和信心。
与此同时,全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落实相应的惠民政策,努力做好交通扶贫。比如开行“扶贫专列”“卖菜专列”等公益慢火车,不仅精准解决了当地村民农副产品托运贩卖的难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沿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再比如推行“镇村公交”等客运公交改革,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们逐渐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窘境,真正享受到了“出门有路、上路有车”的交通红利……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地加快了贫困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激发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有了走出山区、走向城市的希望和信心。
今年两会中提到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其中“一重”就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大力推动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有利于实现“进得来、出的去、行得通、走的畅”的总体任务目标;有利于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交出一张让人民满意的交通扶贫“成绩单”。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道路被打通,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得以消除,贫困群众的脱贫“道路”将越走越宽、更加畅通,一条条通往同步小康的大道将不断延伸。(崔伟 杨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