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正在卸载稻粒
亳州新闻网讯 千亩金黄,稻谷飘香,沉甸甸的稻穗迎风荡起丰收稻浪……日前,记者来到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当地农户们正抓住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生态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种的主要是长粒香米和粳稻,种植技术比去年又成熟一些,水稻亩均单产要比去年高出100公斤。”正在田头收割水稻的立仓镇黎明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耿志高兴地说,虾稻共作模式不仅优化了种植、养殖,还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升了小龙虾和稻米品质,效益显著。
“现在市场上普通稻谷2.8元/公斤,我们生产的优质稻谷3.2-3.6元/公斤,长粒香米市场售价10元/公斤,今年水稻平均亩产保守估计要超过500公斤。” 耿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夏季小龙虾平均亩产100公斤,3000多元纯收入已装进口袋,比较一下就知道,还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好。”
耿志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黎明村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种植生态水稻,其中稻虾共作基地近1400亩,种植优质水稻3000余亩。今年耿志种植专业合作社又投资260万元添置稻谷烘干设备和加工机械,承包了村里占地3600平方米粮食烘干塔和烘干房,并注册了生态稻商标,以自有品牌打入市场,初步估计年产值约1000万元,盈余300多万元。
“耿志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区内沟、桥、路、渠、电等配套设施完善,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本村37户脱贫户通过地租、用工、产业带动等方式增加了收入,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3.5万元的收入。”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平说。
“今年全镇发展虾稻共作面积约6.4万亩,我们及时发放稻谷补贴资金82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38万元,专业合作社发展稻虾共作还有专门的项目资金。”立仓镇镇长袁雪峰介绍,利用本地产的农业饲料喂虾,虾吃杂草、浮游生物,虾粪滋养水稻,拉开虾、稻生长的时间差,充分利用光照、水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经过几年的发展,“一田两收、一水多用”的虾稻共作模式已经被当地群众熟练掌握,立仓镇也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小龙虾之乡”。
为帮助普通农户及时收割生态稻,确保颗粒归仓,立仓镇组织各类农业机具100余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38台,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秸秆还田、青贮饲料、秸秆打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宣传推广冬小麦优良品种和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等高效技术,为明年生态稻生产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