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柏亨养龟场负责人谢柏杨。
颜廷昊 摄
2002年,谢柏杨“下海”养龟;2003年在平远差干镇进行龟种养殖;2013年从差干镇搬迁至梅县区梅南镇后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从爱龟到养龟大户,从养龟到培育新龟种,谢柏杨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自学成才。
如今,在他的养龟场,养殖着成千上万只水龟,有珍贵的四眼斑龟和鹰嘴龟,有常见的草龟,还有培育的新品种草拟四眼斑杂交龟等,一年养龟贸易额超过2000万元。
“很多人可能看到的是我养龟致富的故事;却少有人知道,我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龟种。我希望我能看到的,我的子女也可以亲眼看到。”谢柏杨说。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濒临灭绝
“希望通过人工养殖来减少抓捕”
走进谢柏杨的养龟基地,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一格格划分开的“生态”养殖水池。水池里种着看似杂乱无序、实则内有“文章”的各类植物。植物遮阴处藏着的,就是谢柏杨常常挂在嘴边的“宝贝”——龟。
谈及与龟的结缘,要追溯到谢柏杨的童年。“光着脚丫,在小溪里嬉戏、抓鱼,是当时大多数孩子的‘娱乐活动’。”儿时的谢柏杨,尤其对水龟情有独钟,也常常会将抓到的水龟带回家,当作“宠物”小心翼翼地照顾起来。
这些在水池里游来游去的小水龟,就是谢柏杨美好的童年回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到处都能找到龟。下雨天,在溪水拐弯平缓处,都可以抓到一两只。”谢柏杨笑着说。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谢柏杨发现,家乡的龟类动物越来越少,尤其是四眼斑龟和鹰嘴龟。作为本地龟类之一的四眼斑龟,在山脚溪水的平缓处常常可以见到。“如今,我特意到它们的栖息地去找寻,以往1公里能看到几十只龟,而今5公里都看不到1只了。”谢柏杨告诉记者,四眼斑龟和鹰嘴龟如今一个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一个被列入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野生品种已非常罕见。
因为这两种龟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所以野外数量已急速减少,但仍有不少村民还未停止对他们的抓捕,在一些偏远的集市、农家乐还可以见到这些龟在出售。“我看到了,忍不住会将它们买下来,带回家在家里养殖、放生。”谢柏杨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大家自觉地停止抓捕野生龟。
这时,他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辞职“下海”,规模化养殖本地龟。
“当时家里人非常反对。因为养龟虽然长远来看,经济效益不错,还是短期难有收益。”谢柏杨无奈地说,一只龟从孵蛋到繁殖,需要长达8年的时间。因为一开始就奔着规模化养殖的目的而去,创业初始资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于当时的谢柏杨一家来说,支持他创业养龟需要不小的勇气。一是回本时间慢,二是在本地龟养殖方面,当时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但是如果能通过人工养殖出这些本地龟,就可以减少抓捕行为。这也是保护野生龟类的一种方式。”谢柏杨说。
培育新种
“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意义”
每年的5-8月是四眼斑龟的产蛋季节,也是谢柏杨最忙碌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龟蛋。因为不及时找出来,就很可能被老鼠吃掉了。”谢柏杨灵活地在水池之间穿梭,一边说一边弯腰“翻来覆去”地找出刚下的龟蛋,并将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用沙子堆好的小箱子里。
谢柏杨告诉记者,四眼斑龟和鹰嘴龟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们的产卵率低。比如,普通的巴西龟一次能繁殖20只小龟,而鹰嘴龟和四眼斑龟一次平均只能繁殖2只,且一年只有一次。
同时,这两种龟类要养殖好,也非常不容易。“一开始,我把它们放在水缸里养殖,却发现这些龟不吃不喝,急坏我了。”后来,谢柏杨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了解到,这是因为它们应激反应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极高。
为了摸清楚龟的生活习性,谢柏杨一个人跑到山里去观察。“它们喜欢温暖而不炎热的气候,胆子比较小,能够在深水中长时间生活。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说话的同时,谢柏杨用双手托起一只四眼斑龟向记者展示。记者看到,这只龟的头顶有两个像眼睛一样的纹路,如同另一对眼睛,特征非常明显。
为了给龟提供好的生活环境,谢柏杨绞尽脑汁,仿照大自然设计了“生态”养殖池,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并分好层次。“最上面的一层是给龟遮阴的风车草,中间和水面的是轮状水草和浮萍,这些都是四眼斑龟爱吃的食物。”谢柏杨指着其中几个水池说道。为了提供较好的水质,他还特意接入了九龙林场的水。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为了破解四眼斑龟产卵率低的“缺点”,谢柏杨用了3年时间,在梅县区水产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将草龟与四眼斑龟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眼斑龟草龟杂交”新品种。
“你看,它有草龟的背甲,眼斑龟的底板,还有眼斑龟的两个‘假眼’,而且一个母体能繁殖20个蛋。”谢柏杨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草龟是10元一只,四眼斑龟约700元一只,而“眼斑龟草龟杂交”新品种的龟苗则高达8000元。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意义来说,都非常可观。
可以为家乡保留一个本土物种,谢柏杨感到很自豪,“经过人工培育出的龟,繁殖率、营养价值高,价格又低,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能大大减少野生龟类的买卖。”
救助养护
“让大家了解动物走近动物”
简单的衬衫,蓝色牛仔裤,这是谢柏杨多年的穿着习惯。“因为平时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虽然他现在管理着一个团队,但是每天的行程仍是排得满满当当。
“其实养龟是个不错的行业,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下去,一定能赚钱。”目前,谢柏杨正与兴宁市横陂镇新联村合作,探索乡村“养龟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去年,新联村从谢柏杨的养龟场购买了一批成年龟,并邀请他到村里指导贫困户如何养殖。
“只要掌握好方法,养龟致富并不难,而且省时省力。”谢柏杨分析,按照300元/斤的龟苗价格来算,加上饲料费用,一年的花费不超过500元。而且,贫困户每天只要用半个小时左右时间来打理。
同时,在谢柏杨的养龟场,除了水龟外,还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果子狸、斑鸠、土拨鼠……不少常人难见到的动物,都在谢柏杨的“动物园”里出现了。原来,当地林业部门得知,谢柏杨对动物不仅非常喜爱,而且有一定的研究和医学水平,便把一些收缴、救助的野生动物暂养到这里。时间长了,谢柏杨的养龟场也渐渐成了“野生动物园”,后来便顺理成章挂牌成为了“梅州野生动物救助站”。
谢柏杨希望,能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动物、热爱动物的平台。为此,他与嘉应学院生命学院合作共建一个研究基地,让学生做课题时能够与龟面对面“交流”。龟生病了怎么办?它们是怎么繁殖?通过实地观察、讨论,也可以让课题研究变得更有“生命力”。
“未来,我还希望可以建立一个科普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养龟场,走近动物。”谢柏杨说到,“有时候还挺怀念童年的日子,那时候我们有很多动物‘朋友’陪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