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怎么写_优质均衡经验材料_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有哪些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官堂小学学生在学校上拓展性课程——七彩葫芦课程。叶惠玉 供图

浙江海盐,地处杭嘉湖平原,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拥有6000余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千年古县”。十多年前作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创造出中国就地城镇化“海盐样本”,也是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县。2019年10月,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在此召开。

愿景构建:对优质均衡公平要义的坚定守护

2006年,海盐县提出了“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发展目标,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确立了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的统一标准。2015年,教育局发布《城乡一体化公共教育服务规范》,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指导体系、服务规范及具体举措。2017年,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发布,海盐教育对标对表,进一步补短提升。

在此过程中,海盐提出了优质均衡三个维度的考量:其一是有教无类,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二是一视同仁,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资源和环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平等对待。其三是因材施教,创设相对均等的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全面的发展,不因学校、地域区别而有较大的差距,并有基于学生个体特点的个性发展机会。针对前述三者要义,2016年,《海盐县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立四大目标值: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保障残疾儿童、随迁子女、家庭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就读,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100%,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实现资源配置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美丽校园覆盖率100%,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差异系数平均值在0.35及以下;实现校际发展同步,在均衡配置的基础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的均衡,以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实现教育服务多元,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业发展选择需求、个性化课程学习选择需求,以基于差异的平等观和差别原则达成个体的优质均衡。上述目标值的核心是公平要义,汇集到一处,就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景“家门口有好学校”。

基于上述愿景,教育布局、政策供给、管理体制机制的创建,均有了基本的价值指南,优质均衡不仅仅在于指标的合格,更在于公平的守护。在海盐,乡村学校有了“田野里的小学”“枕河而居”的校园;有“古长水畔,教育行吟”的实践,有“民族大融合”的课程;有校园博物馆、科技馆;有进入全国展播的村娃的“抖空竹”、省大中小学艺术节的随迁儿童的“音乐剧”。

规律遵循:对优质均衡发展生态的创建维系

在海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中,评估组认为海盐教育的优质均衡是“长期积淀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态”。2019年,在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海盐县位列前茅,为此省教研室专题调研组进行了两天的集中调研,调研组认为“海盐教育难能可贵地保持并坚持了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方式,形成了相似的结论。这种生态有海盐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投射,也有教育行政部门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遵循规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一是坚守义务教育“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在义务教育民办扩张、名校冠名等热潮中,海盐教育始终将民办学校作为“满足公民特色化优质教育选择需求”来提供,严格将比例控制在已有的3%左右,以确保不影响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办学秩序和办学质量,也排除经济因素的干扰。海盐教育保持了公民办发展的良好生态,让老百姓对公民办学校的选择不焦虑,不增负担。2022年,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推进,海盐义务教育保持了既有的生态,稳定有序。

其二是坚持学校优质发展的协同性。倡导并保护学校的“自主发展”,这是优质教育资源扩展的根本依赖。2016年,海盐县教育局推行学校发展性评价,关注底线、标注增量,实施因校而异的发展激励,学校在评价过程中找到“认识自己”的管理引领和发展轨道,实现了因校而异的发展激励。创建并推行“组团发展”模式。构建“1+X”(1所城区学校+若干所农村学校)“学校发展共同体”,34所义务教育学校组建成7个团队,依托“互联网+义务教育”数字平台、全覆盖的“携手同步课堂”,形成了“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新型集团发展模式。“组团发展”累加了学校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联结更复杂多样的关系网络而创生出更多的社会资本,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内驱外联,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形成了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

其三是完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四个维度,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研制了艺术、体育、实践创新等评价工具;开发了电子记录平台,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传送,以及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即时反馈,成就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史”。因评价的引领,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满足学生个性所需的拓展性课程陆续开发,各种学习平台得以创建、学习机会得以提供。一位小学生,因爱好折纸,在学校组建了“折纸社”,作品在世界折纸大赛获奖。教好每一名学生,为每个学生公平地接受高质量教育、实现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相关经验先后在重大专题会议和权威媒体上进行了介绍和发表。

管理“链动”:对优质均衡发展问题的破解方略

教育优质均衡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美好愿景引领下的动态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动态生成不断演进。由评估指标可知,生均设备、生均场馆面积等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增音美教室、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显然,对教育资源的要求不仅是满足基本教学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所需。对此,海盐实施了“基于标准—差别调控”管理“链动”。

其一是“基于标准”。统一标准是公平的起点,海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有“四个统一”: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对标实施补短提升。对未能达标的原有乡村薄弱学校,实施薄改工程;对原有低品质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革新投资与办学模式,整体提升办学条件。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小学和初中班额最高控制为45人和50人。然而,自2016年以来,随迁子女就学以流入地为主,二孩三孩政策相继实施,适龄儿童快速扩增,与标准化学校班额控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基于标准”的资源保障,海盐相应两次修订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建设)规划,大力投入学校建设,实现班额、校额的有效控制。海盐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保持在96%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全覆盖。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初选中,海盐县没有超过2000人的大校额,没有小学超过45人、初中超过50人的大班额。这两个基本数据,让海盐率先脱颖而出。

其二是差别调控。前文所述“四个统一”,确保了学校资源配置的同标准。但这一标准未确立底线,存在着因时因势的动态,如生源的扩减;也存在着相互的“链动”,如校园建设的时代发展。因此,“四个统一”始终存在着动态的不一致,当需进行差别调控。“项目化”补充是较为有效的调控方式。一方面,海盐在全县中小学着力持续推进美丽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以适应厚植文化与现代化提升的教育发展所需。相应建立美丽校园评估机制,实现美丽校园100%创建,全方位改观校园面貌及办学思想。持续投入校园现代设施,实现中小学校阳光食堂、图书管理、校园安防100%智能化管理,录播教室、创新实验室、心理辅导教室、特教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100%配套。另一方面,实施年度重点项目。自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实施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工程、厕所改造提升工程、班级环境提升工程(防近视护眼灯、空调全覆盖)。

上述思路同样用于教师调控。浙江省自2010年始推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改革;2018年,全县实施中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大政策背景下,海盐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实施“结构性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学校班师比、师生比配置标准及学校专任教师、骨干教师结构,建立“师资周转站”,对师资配置实施动态调整,专任教师、骨干教师结构合理,确保师资配置品质。对全县学校管理团队统一管理,实施全域流转,并与教师合组交流,以团队影响较快较大地改变学校的面貌。目前,乡镇学校校长38%来自城区骨干、省市县名优教师。

海盐县于2013年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到2019年,经历了7年的发展。从指标意义来看,全县实现了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跃升。从实际观察、老百姓感受度来看,全县义务教育从办学条件到教育质量,均发生了巨大改变。重新回溯,能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谋篇布局和督导评估并进的过程,是教育公平之义的追求和基层管理探索并融的成果。

(作者叶惠玉,系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副总督学)(《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2年第7-8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