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袁玉华 彭志勇 罗漫 记者 程海英 )近日,记者在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长冲村见到返乡村民李波和他雇请的村民在地里种植大头菜。别人种1亩地的大头菜只能卖2500元,而这几年,李波对种出的大头菜进行精加工延伸产业链后,竟卖到了 7000 元,收入翻了两倍多,让小小的大头菜赚了“大头”。李波还通过组建专合社,带领100多户村民走上了种大头菜脱贫致富之路。

立志返乡种大头菜

2015年初,李波到宜宾市一建筑工地打工,发现无论是城市餐厅还是市民家中,人们吃饭时的拌菜大多是大头菜丝。他经过调查还发现,在宜宾不少乡村,大头菜已发展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而经过深加工后的大头菜,其效益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

腌制技术_致富经腌制料的配方_腌制品的配方

“大头菜市场这么大,我为啥不回家乡也种植大头菜呢?”李波说,他的家乡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农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就是声名远扬的“万亩大头菜之乡”,当时的大头菜还一度直销广东和海南等地,但这么多年来,深加工大头菜却还是空白。

看到这一商机的李波,于2015年8月回到丹林镇农村老家,将自家的5亩土地全部种上了大头菜。而在此前,他在家的妻子也零星种植了大头菜,虽然规模小,但却对种大头菜土壤要求和栽培方式有了一套种植经验:种大头菜必须是斑鸠沙土壤;在栽培上,只需把根须植入泥沙中,以便让大头菜长在泥土之上,以确保腌制时色泽碧绿,秀色可餐。

建专合社带富乡亲

近两年,每年进入10月后,丹林镇长冲村及周边在家的村民忙碌了起来,都在忙着在刚挖完了红苕的地头移栽大头菜秧。目前在长冲村,种植1、2亩甚至10多亩大头菜的村民不在少数,全村100多户村民种植大头菜面积超过500亩。其中精准贫困户就有20户。

腌制技术_致富经腌制料的配方_腌制品的配方

据记者了解,长冲村及周边村民这两年把种植大头菜当成一个脱贫增收的致富产业来发展,得益于李波牵头成立的“泸州富美家园种植专合社”,通过订单种植把他们脱贫致富的热情激发了出来。

2015年8月,李波回乡开始发展大头菜种植以后,很多村民都想种,但又担心种出来卖不脱,辛苦付出后换不来钱。后经了解,李波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原来几年前,长冲村很多村民都种过南瓜,但在南瓜收获后却没有人来收购。由于南瓜产量高,就是喂猪都吃不完,很大一部分南瓜只能眼睁睁让其烂在山头上,让他们痛心不已。

针对这一情况,李波牵头组建了“泸州富美家园种植专合社”,专合社统一免费供种,统一种植管理,并与每个种植农户签保底价收购大头菜种植合同,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而李波给给村民签订的都是每公斤1元的鲜大头菜收购合同,让村民种植热情高涨。

大头菜从种植到采收时间只有2个多月,而且平均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以上,按他给村民签下的订单价,村民在2个多月的空闲时间里,每亩地新增收入2500元,500亩给村民带来12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也让李波深加工大头菜有了原料保障。

创新品牌收入翻倍

“从事大头菜种植要赚钱,单纯靠卖生鲜肯定赚不了大钱,必须要走精加工之路,以增加大头菜附加值。”李波说,他从种大头菜开始,哪怕当时量小,都从来不卖鲜大头菜。现在,他靠着祖传下来的腌制大头菜配方,对大头菜进行深加工后有三个不同风味和类别:一是开袋即吃的手撕大头菜;二是原味大头菜;三是煲汤大头菜,较好地满足了市场上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虽然深加工0.5公斤大头菜要1公斤多鲜大头菜,但价值是鲜大头菜的好几倍。

腌制技术_腌制品的配方_致富经腌制料的配方

“传统的深加工大头菜说起轻松,但做起来却费时费力。”李波说,他深加工的大头菜全部是手工操作,都要经历清洗--清理--晾晒--腌制--拌料等10多道工序。手工加工大头菜除了工序繁多,腌制时添加的配料都是精心挑选,而腌制发酵时间都在1个月以上,特别是煲汤大头菜则需要6个月的时间。这样加工出来的的大头菜色泽鲜黄、清脆香甜,用来下饭、熬汤美味无比。

李波为了打响深加工的大头菜品牌,在2017年申请注册了“丹林味”商标。现在,他的“丹林味”大头菜不只在线下有了名气,每年近400吨深加工大头菜线上都要卖出80余吨。而李波的专合社获得了“泸州市先进社和示范社”称号,他也被江阳区评为“三农之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