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讯(记者段清宇报道)大山深处先进思想四处传播,贫穷小村先进理念带来康庄大道。在昌吉州积极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各族人民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坦途,打造出自己美丽的人生之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举。怎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昌吉回族自治州立足州情、科学分析、综合施策,在以现代文化引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毛拉,通常指伊斯兰学者,相当于汉族人的“先生”。在疆内,回族穆斯林称“毛拉”为“阿訇”,其中德高望重者称“大毛拉”。

依据传统习俗,弘扬伊斯兰教义是阿訇的根本职责与义务。如今,阿訇似乎不大一样了,清真寺的方方面面也不再神秘。人们惊喜地发现,跟着新时代阿訇的脚步,能开拓出一个与从前大为迥异的世界,这里没有顽固不化的教义,只有紧随时代观念的新思想;这里没有束手束脚的规矩,只有引领致富的新技术;这里更没有陈腐不化的传统,只有代表着希望和未来的光明大道!

以现代文化引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尤为重要,从玛纳斯到奇台,从木垒到呼图壁,阿訇们传达着同样的信念:与时代同行,以现代文化引领,宗教才能带领教众一同发展,新疆才会发展。

用现代理念引领生活——

做新时代的先行者

一身白衣、一顶白帽,外加一副黑边眼镜,一个温文尔雅的阿訇出现在我们面前,但他身上散发出的领导风范令人不容小觑,这就是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三工湖村清真寺阿訇——杨杰。

“我在院子里专门拉了一根绳子晒内衣,让大家都看看我们是怎么按照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的。”9月11日,杨杰指着晾衣绳说,“让别人做的事,自己先做到。”

第一个骑上摩托车,第一个用上手机,第一个炒股,第一个购买小汽车,第一个安装宽带……无数个第一让杨杰在昌吉的阿訇中格外显眼。“这个手机是张春贤书记送给我的,我一直没舍得换。”说话间杨杰拿出一部苹果手机,他用这部手机在新浪微博、微信圈中发了数百条关于清真寺、穆斯林、现代科技、现行政策、致富消息的信息。关注他的粉丝不仅有教众、同行、干部,还有各行各业、不同民族的人。

“我只是想让所有穆斯林们都能开阔视野、汲取先进知识,不想让我的民族被时代甩开。自己会了才能教会教众,要让别人做的事儿,我自己必须要先做到!”杨杰说,“教义表明的是,真主喜欢实干的人,我们所有人都要勤劳养家、劳动致富,穆斯林不能贫穷,贫穷不是穆斯林!”

一位教民这样评价他:“杨阿訇学识高、对宗教熟悉,还能在讲经之中,将现代理念和经文完美融合,生动而引人入胜,我们都爱听他讲经。”

生殖健康对穆斯林信教群众来说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杨杰却主动向上级请示,首先接受了昌吉州自创的一项活动“穆斯林生殖健康项目”。“2010年3月,我们接受了这个项目,可怎么入手却完全没有头绪。”杨杰回忆道,当时办培训班、自己授课、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等阻挠简直多得难以想象。2010年8月,15个地州的部分宗教人士被政府组织起来远赴宁夏进行学习考察同类型项目,在比新疆更加保守的宁夏,杨杰发现这个项目原来具有很大的意义。回到新疆后,“穆斯林群众生殖健康项目活动室”悄然开放。

孕妇须知、经期卫生、不良生活习惯……图文相配的展示宣传栏在活动室里挂满四壁,墙边还靠着几个巨大的婚育文化展板,书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整齐的医学书籍。

做礼拜前,为什么要进行大、小净呢?是为了健康、卫生,伊斯兰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信教也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真主……在杨杰不厌其烦,几番讲解之后,质疑之声渐渐弱了,淡了,没有了,原来,事实说服了大家。

杨杰骄傲地说,该项目实施4年,三工湖村妇女妇科病发病率由四年前的80%降到去年的10%。去年,昌吉州已经开始将这一措施在全州推广,有很多人都来他这里取经。

去年9月,昌吉市投入123.66万元在历史最长的昌吉市本地寺大院建立了生殖健康项目,在该寺与清真寺大殿只有一步之遥的一个两层楼上,开设了“生殖健康服务室”以及项目配套的“穆斯林人口文化学校”和“书画室”。

本地寺阿訇刘明说:“要将我们穆斯林与现代科学生活相结合起来,必须从自身改变,抛弃一些旧的思想观念,用文化的‘软实力’练就发展的‘硬功夫’。”

以现代思想引领未来 ——

亲手打造自己的幸福家园

“光是在讲经告诉大家如何致富,不如我自己动手自己先干起来,让村民看看。”9月10日,呼图壁县雀儿沟镇雀儿沟村清真寺伊玛目沙达提汗·阿孜木别克感慨道。

雀儿沟村位于大山深处,在这里生活近似于原生态,大家自给自足、逐水草而居,从前的沙达提汗·阿孜木别克也与众多的村民一样,过着单调无意义的生活。然而,深信圣训中勤劳才能致富理念的沙达提汗,一直不甘于平凡,他想改变,他要改变,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2002年他勇敢的走出大山,想用双手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

种棉花、开餐厅,沙达提汗尝试着一切可能选择,却始终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生活。沙达提汗说:“我的爷爷曾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伊玛目,因为他的愿望,2004年,我走进了呼图壁经文学校,并在2006年毕业回到家乡做了阿訇。”

经历过城市繁华生活,见识过各色璀璨人生,家乡人日出而作,牧羊吃馕,日落而息,清贫满足的生活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当时村里的几个小商店备有很多酒,经常聚集不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聊天喝酒、打架闹事,隔三差五就能听见警笛声呼啸而来。”沙达提汗说。该怎么办?信教群众信任阿訇,阿訇就应该担起责任,以身作则,不仅要把伊斯兰教那些优秀的教义传授给教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从生活上做信教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为了做给村民看,沙达提汗开始了自己的计划,没有资金,就先小本收购村里人不重视的羊毛、羊绒,一点点积攒资本,再贩卖育肥牛羊,短短两年,沙达提汗就拥有了一辆能拉运羊毛的微型货车。育肥牛羊有商机,但是做的人逐渐增多,村人也来取经,市场逐渐饱和,沙达提汗就又琢磨着承包下场地,既能做村中婚丧嫁娶使用,也能供应给游客做农家乐。如今,他主外,运牛羊做运输,妻子主内,看守农家乐,日子更加红火。

“如今我已经换了一辆轻卡拉羊毛,还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运输,一年运输就能挣几万,现在我家一年的总收入有近10万元。”沙达提汗笑呵呵地说。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当你的事务完毕时,你应当勤劳,只有勤劳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沙达提汗用自身一言一行慢慢引导着信教村民,鼓励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阿訇在前带头做榜样,村民们眼见着心里更加踏实,小商店已经很久不大量进酒水了,因为早已没有人会去店里喝酒消磨时间,村里的年轻人个个都在拼着一股劲儿挣钱,看谁比谁更厉害,警笛声也很久没有在村子上空响过了。

“如果没有我们村伊玛目给我们带头做了一个榜样,我绝不会有如今的生活。”50岁的达汗·切亚孜旦笑声爽朗:“固定场地承包费高,牧民们转场再回来也不容易,我跟阿訇沙达提汗商量之后,仿照他这里建了一个流动宴会厅,四处都可以去,多的时候一年能挣五六万元呢,最少也有三四万元进项。加上做羊绒、羊毛、育肥牛羊等等的其他收入,我家生活现在是非常的‘贾克斯’(哈萨克语的好)哪!”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