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道路两旁的沟壑黄土映入眼帘,车窗外树影不断掠过,景致不停变换,笔者脑海中的问题却没变:即将采访的这位90后,为什么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又要返回老家?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的艺术梦,选择了养蜂这个看起来有些“刺激”的行业?
见到陈泽恩,标准的国字脸上,写着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深沉,似乎让人明白了他的选择。
走出大山又走回来
陈泽恩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母亲早逝,他自小随父亲生活,家里经济条件差,父亲打零工供他念书。“高二时,父亲在煤矿干活右臂受伤,再干不动重活累活。”
山里娃早当家。16岁的陈泽恩,暑假里揣着100元钱,跑到宁北的一个工业园区打工。到了工地,工头嫌他太年轻,但看了他的两只手,把他留下了。“村里娃长干活,手上都是老茧,人家一看就知道我不怕苦。”
一天下来挣30块钱,陈泽恩一干就是半年,但心中的大学梦始终没有放弃。落下的课,发狠补,高三复读一年后,他终于考入重庆三峡学院美术专业,成了家族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
大二时,和同学的一次聊天让他嗅出了商机。“同学家里一年能产好几吨蜂蜜,挣几十万呢!”陈泽恩说,家里也养土蜂,可就能产几斤,“我要沉下心来,学学如何养蜂。”自那以后,学校附近的蜂场里时常会看到他虚心求教的身影。
大学毕业时,带着清晰的自我发展规划,陈泽恩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彭阳县的小石沟村,开始了他的 “甜蜜事业”。
陈泽恩养的蜂,是中华蜜蜂,又叫中蜂。说起蜜蜂养殖,年轻的他立刻显出成熟和老到。他打开蜂箱,密密麻麻的土蜂赫然出现在眼前。他说,土蜂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长,并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非常适合山区定点养殖。酿成的蜜营养更丰富,加上产量较低,土蜂蜜的价格也相对更高一些。
近年来,彭阳县生态建设效果显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6.7%,百花齐放山谷之间,树木郁郁葱葱,为发展土蜂养殖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守着蜂箱,陈泽恩练出了火眼金睛,不用开箱就能知道蜂箱里蜜蜂的情况,有没有问题一眼便知。如今,陈泽恩的养蜂规模已经扩大到近300箱,年产蜂蜜超两吨,年收入50多万元。眼看着陈泽恩的事业一步步发展,曾经背后嘀咕的村民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大学生就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