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5月10日,记者跟随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易地搬迁后扶”媒体行,首站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作为长征精神发源地的于都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首要位置,接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梯度搬迁住新房

易地扶贫搬迁重点解决的是“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在原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江西省于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实行县乡村“三级梯度”搬迁安置模式,实现搬迁安置不跨县,不离乡、不出村;以“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目标,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508人全部搬进新房,过上了稳定幸福生活。

岭背镇不仅是于都县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乡镇,还是于都县搬迁人口最多、任务最重的乡镇。岭背镇集中力量打造了占地35亩的桂林坑中心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11栋四种面积不等户型的房屋,现搬迁居住脱贫群众140户633人。

走进岭背镇桂林坑中心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晟源包装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59岁的钟荷秀阿姨坐在离门口最近的位子上剪线头,每天的工作轻松而充实。

江西丝瓜种植致富_福建丝瓜种植_江西东乡丝瓜种植基地

59岁的钟荷秀阿姨钟在桂林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里务工。张志银 摄

在搬到安置点生活之前,钟阿姨一家四口住的是危房,丈夫因病去世,三个女儿尚不能独立,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了钟阿姨的肩上,压得她难以呼吸。

今天,钟阿姨早已卸下了过去的重担。2019年4月,钟阿姨一家从岭背镇水头村搬到桂林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一家人住进了85平米的新房。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钟阿姨成为一名保洁员,每个月能领到500元公益性岗位的薪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闲暇之余,钟阿姨还是扶贫车间的一名女工,凭借勤快的双手,每个月能额外的挣到2000元。

“上班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还有固定工资拿,在这里上班感觉还挺好。”钟阿姨一边低头剪线头一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钟阿姨家的变化只是于都县搬迁群众家庭的一个缩影。岭背镇通过“工业园区搬迁、中心镇搬迁、中心村搬迁”三级梯度安置等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蔬菜产业鼓腰包

一座座蔬菜大棚伫立在乡间小路两边,茄子、辣椒、丝瓜……各种各样的蔬菜沐浴在阳光下,它们憨态可掬、长势喜人。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于都县坚持巩固与发展并重,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首位产业。

谢荣辉是土生土长的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人。早年,为了生计,谢荣辉外出务工,学习种植蔬菜技术,与蔬菜种植结下了不解缘分。多年后,掌握一技之长的谢荣辉回到家乡承包了土地13亩,种起了蔬菜,为的是带动更多的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江西丝瓜种植致富_江西东乡丝瓜种植基地_福建丝瓜种植

5月11日下午,在谢荣辉承包的蔬菜大棚里,工人正忙着修剪丝瓜藤蔓。张志银 摄

在于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谢荣辉的蔬菜产业迎来了开门红,近50多万元的利润让谢荣辉尝到了发展蔬菜产业的甜头。为了保证产量,选种、打药等有技术的工作,谢荣辉特地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去完成。

“在大棚里有30多位务工人员,大多数是搬迁过来的脱贫户,减枝、除草等基本工作他们都做的不错。”谢荣辉的干劲一天比一天足。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特色产业是搬迁群众致富的根本方式。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先天的自然条件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助力。

“全县以种植丝瓜、辣椒、茄子等长茬作物为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蔬菜产量为45万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模式带动农户就业增收,从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两个方面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于都县扶贫办主任袁勇锋说。

于都县是赣南富硒蔬菜产业核的核心区。近年来,蔬菜产品远销上海、长沙、广州等一线城市。截至2020年底,于都县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带动约8000余脱贫人口通过发展蔬菜产业人均增收约17200元。

搬迁群众稳就业

于都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入园”(上欧二期)集中安置点按照“项目平衡、贫富共住、功能齐全、示范带动”的原则,靠近于都汽车南站、邻赣瑞高速于都出入口、323国道绕城公路、大型建材城、上欧工业园区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交通条件便利,就业创业机会多,为搬迁群众增加就业岗位,后续扶持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处于于都县上欧工业园与贡江新区交接处的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入园”(上欧二期)是一个现代气息的集中安置点,路面宽阔而干净,高楼林立、绿化覆盖、电梯进出……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加快了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生活。

江西丝瓜种植致富_江西东乡丝瓜种植基地_福建丝瓜种植

家住“进城入园”(上欧二期)集中安置点的熊观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搬迁后的生活,熊观福乐呵呵地笑了。张志银 摄

熊观福是贡江镇仓前村村民,因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9年8月份,全家六口人住进了122平方米的电梯房,熊观福夫妻两人都在上欧工业园务工,作为双职工家庭,每月能领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现在,熊观福一家告别过去贫困日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两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每天下班回到家能吃上热乎饭菜,和家人在一起是温馨的。”熊观福乐呵呵地笑了。

加强就业扶持是于都县完善后续扶持措施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工业园区企业和搬迁群众务工需求无缝对接,截至目前,3435名“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中,有省内县外务工456人、省外务工2130人、县内务工849人,就近在扶贫车间就业326人、安排公益岗位132人,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

“搬迁对象从原来的偏远山区搬入了县城工业园区,通过产业就业政策积极引导搬迁户加入现代服务业或创办服务业,融入到城市或圩镇的服务大军中,对发展产业就业后续持续帮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新生活,让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于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管宏说。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映入眼帘,搬迁安置点门外平整干净的水泥路穿街而过,像五线谱般将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串联起来,宽敞的住房,稳定的收入,真正实现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