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一天的农活,龙塘村村民周芝芬回到家中为圈养的5头牛准备食物。
“以前只知道养牛能用来犁地,从来没想过能卖钱。现在在家里养上5头牛,一年赚钱不用愁。”周芝芬笑着说,2020年上半年,她卖掉一头牛,获利10500元。
养殖户正在打扫圈舍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龙塘村是出了名的贫瘠之地——道路泥泞、灯泡只能亮起丝丝红线、喝水还要互相争抢。
穷则思变。德江县养牛历史悠久,拥有贵州黄牛优质地方品种资源,通过抢抓全省打造贵州黄牛品牌的战略机遇,将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以打造贵州黄牛强县为目标,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有了政策的支持,龙塘村村民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养牛。
“不成想,养牛第一年,村民的收入就翻了翻。现在我们村,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户户养牛,而且都是老百姓自愿在养。”罗贤军说,除了农户自己养牛,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老百姓们以基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实现增收。
“村民们真是赶着牛儿奔小康。”罗贤军笑着说,2019年,龙塘村已整村脱贫出列,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除了肉牛产业,德江县还将花椒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来抓,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了20万亩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扶持政策等。
德江县桶井乡下坪村村民简光明夫妇常年在广东务工,2013年,为照顾孩子,简光明夫妇决定回家。
“回到家中只能是靠种地为生,每年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来出售,收入入不敷出,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简光明说。
简光明在新建花椒冷藏库房
2017年,德江县康尚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按照相关政策,简光明自愿将家里的8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花椒,夫妻二人就到花椒种植基地务工。在基地每天的工资标准都不一样,例如锄草70元一天、烘烤花椒150元一天,新建花椒冷藏库房则是200元一天。
“我现在都记得,2018年我和妻子两人的务工收入就有4.2万余元,当年便脱贫。”简光明笑着说。
目前,德江县康尚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种植花椒1024亩。2019年第一批485亩花椒初挂果。2020年,基地里的花椒更是长势喜人。
近年来,德江县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部署,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和“五个三”强弱项补短板,按照“地不荒、圈不空、人不闲”和“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三产融合”的要求,围绕因地制宜、市场需求、技术支撑、快速增收四大要素,精准选择了肉牛、花椒两大主导产业,茶叶、烤烟、天麻、核桃、脐橙5个特色产业,蔬菜、食用菌2个短平快产业,联动发展生猪、家禽、油茶等产业,全县形成了“2+N”产业发展格局,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如今,全县肉牛存栏13.22万头,发展花椒16.4万亩,建成茶园17.7万亩,发展天麻50万平米、核桃10万亩、蔬菜28.43万亩、食用菌6500万棒,生猪存栏15.75万头。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德江县被列为全省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县和国家花椒标准化种植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