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壮大,渔业也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为了满足消费者生态、绿色、多样的水产品需求,我们养殖朋友也在积极拓展养殖宽度,调优养殖品种结构,为更多养殖品种积累了养殖技术和经验,对渔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伴随水产行业的发展,常规养殖品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名特优新”养殖品种也不断成为养殖热点和消费热点,如小龙虾、鲟鱼、虹鳟、金鳟、狗鱼等。其中,以鲟鱼、虹鳟、金鳟为代表的冷水鱼类养殖受到追捧,也受到市场消费者青睐。
鲟鱼营养丰富,无硬骨,可食用部分多;金鳟、虹鳟出肉率高,可制作成生鱼片食用。另外,者几种鱼对水环境要求高,符合绿色、生态水产品要求,养殖养殖效益好。
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鲟鱼和虹鳟、金鳟等冷水鱼类养殖,市场前景广阔。
一、选好位置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养殖鲟鱼、金鳟、虹鳟。你选的地方,如果是城郊,那么结合餐饮农家乐的形式,消费者可能会自己找上门来。如果位置偏远,就需要你自己去挖掘市场。一般,我们养殖鲟鱼、虹鳟、金鳟都使用流水养殖法,这就需要你的地方有好的水源和建造池塘的条件。水源以山泉水、涌泉、冬季不会枯竭的小溪最好。
在选取位置时,水源条件一定要充分考虑,如是否会受生活污水污染,雨季是否会冲垮池塘,冬季是否枯竭断流,溶氧是否充分,温度是否适宜等。毕竟,没有水开展不了养殖,没有好的水,养殖开展难。
二、建造池塘
建成长方形或圆形流水池,深度1.5米左右,面积最好在15平方米以上,才能保证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但是,我们有很多朋友是在山区、半山区或半坝子的地方养殖,池塘建造难免受地势条件影响。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考虑实际,在保证鱼有好的空间活动情况下,多建成小塘。一般,在这样的地方建成长方形最好。池塘面积不能太大,因为鱼塘需要定期清扫管理,以保证鱼有好的生长、生活环境。最好用水泥池,池底和池埂抹光滑,既不会给擦伤鱼,也方便打扫池塘。
从我们的养殖实践看,金鳟虹鳟喜欢追逐流水,逃逸性强。因此,池塘的进排水口要做好防逃栅栏,并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鱼体大小来设置合适密度的栅栏。
池塘建好后,用水浸泡几天,然后放干水暴晒,反复几次。最后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
三、挑选苗种
好的苗种是成活率的保障,成活率高,产量就高,相同价格下,产量高,市场获利就多。因此,苗种选择至关重要。苗种选择既要看鱼苗自身,也要看鱼苗产出的环境。有的养殖朋友在选苗种时,不注重苗种生产单位的资质和产地环境,如果他没有苗种生产、经营许可,而且生产环境又差怎么办呢。苗种生产环境中,水质是重要考量,如果水质差、有污染,会影响苗种体质,继而在影响放苗成活率。另外,还要看亲鱼情况,老化亲鱼培育出来的鱼苗,质量肯定不如强壮亲鱼培育出来的鱼苗。
至于怎么挑选到好的苗种,可以参考挑选常规鱼类鱼苗的方法。如:大小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明亮,没有体表无伤无创,鱼体健壮,抓在手里跳跃性强,放到旋涡水桶里逆水游动。
特别要注意,如果一批鱼苗里,有很多“大头黑眼圈”鱼、畸形鱼,就尽量不要选择了。
四、适时放养
为什么放养鱼苗要适时,因为苗种下塘要考虑天气影响。如果在雨天下塘,水温不稳定、水质可能受浑水影响,显然会影响下塘后的成活率。另外,雨天运输苗种也不方便。
鱼苗下塘前要检测水质,可以用简便的水质检测试剂,检测水体溶氧、PH值、氨氮等。老方法是放“试水苗”。这个步骤不能省略。还要查看池水温度,池水温度不能和鱼苗运输用水的温度相差太大。
放苗时,可以查看天气预报,选择气温稳定的连续晴天上午进行。放苗前用1%的食盐水给鱼浸泡消毒,时间1分钟左右。这里,如果池水温度和运输鱼苗的水温相差3℃以上,先将氧气袋放到池水中浸泡,然后消毒,最后再放苗。50克左右的鱼苗,每立方米可以放25-30尾左右。
需要强调的是,在放苗过程中要注意带水操作,轻拿轻放,避免使鱼苗受伤。
五、喂养管理
因为是流水养殖,水体中基本没有这些鱼可以摄取的食物,就靠人工投喂。冷水鱼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高,蛋白质含量应在30-40%。投喂坚持定质定量投喂。以我们的养殖情况看,因为苗种已经过培育,而且亲本经过了几代选育,因此基本不需要花专门的时间来驯食,投喂较为简单。但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投喂饲料的质量,不能过期变质,而且要营养均衡。
六、筛选分塘
养殖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鱼长的快,有的鱼长的慢些。大的鱼抢食能力明显强于小的鱼,这样的话,可能就会大的越大,小的长的越慢。因此,发现鱼的大小有明显差异时,及时挑选分塘,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率。
七、预防疾病
鲟鱼、虹鳟、金鳟抗病力强,加上时流水环境喂养,疾病较少。常见的疾病是烂腮病和肠炎病。这两种病和水质以及食物有关。平时要加强池塘清理,注意食物卫生,及时清理残饵。可定期投喂水产多维、三黄粉、大蒜素等进行预防。
八、及时上市
达到商品鱼规格时,就可以联系上市。鲟鱼属大型鱼类,养殖时间长,错过出售时机还可以养殖。虹鳟和金鳟养殖时间没有鲟鱼长,要把握住时机及时出售。
以上只是对个人在养殖技术上的建议,更多水产相关知识,请大家关注相互学习讨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