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近日,走进二十四团十连职工蔡兴忠的条田,一行行整齐的土垄覆盖着薄膜铺在土地上,犹如大地的五线谱在奏响希望的乐章。
蔡兴忠说:“了解到小茴香生长期短,且适宜与玉米套种,管理上省时省力、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二十四团因地制宜鼓励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种植,小茴香以稳定收益的特征受到当地越来越多职工群众的青睐。
“土地套种既能提升耕地利用率,还能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让有限的土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是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二十四团党委书记、政委张正海在蔡兴忠茴香地里查看种子发芽情况时嘱咐道。
据悉,近年来,该团根据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积极引导职工群众挖掘现有土地资源优势,拓展职工致富渠道,尤其在粮食作物上积极推行一地两作或多作模式,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的。该团将继续推广小麦、黄豆等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魏冉冉)
眼下正值春耕生产时节,在二十四团九连职工陈志军的温室大棚内蔬菜苗绿油油地整齐排列着,长势旺盛。50余名务工人员正忙着挖坑、植苗、填土。现场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田间地头呈现出“人勤春来早,田间劳作忙”的景象。
近日,二十四团九连“两委”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职工科学种植,助力春耕生产,确保农业增效,职工增收。
该团九连职工陈志军说:“从育苗开始,农业特聘技术员做好跟踪管理服务。”
该团明盛专业种植合作社社长刘东亮说:“合作社成立以来,不仅每年为职工带来土地流转金,而且也带动职工发展蔬菜产业,还为团场职工群众、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务工人数达3000余人次。”
据悉,该团今年蔬菜种植预计总面积达600余亩,目前,已完成140多亩菜苗的移栽工作,预计6月初即可上市。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该团通过“合作社+设施农业+基地+职工”的经营方式,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蔬菜产业规模稳步扩张,效益明显提升,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格局,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雷晓琴)
眼下,在二十四团东片区设施大棚种植内,西葫芦长势郁郁葱葱、每一棵都挂着喜人的果实,大棚种植户们将一箱箱西葫芦装上车运往市场,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之情。
“按照市场价格平均1.5元一公斤,头茬菜就有好的收获。”二十四团东片区大棚种植户李改丽一边忙碌一边说。
据悉,李改丽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有9年了,每年保持两座大棚的种植模式,春季种植西葫芦、秋季种植辣椒或西红柿。由于她日月积累的知识,不断刻苦专研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棚种植技术越来越好。李改丽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把种植经验传授给更多职工,为大家树立致富带头的好榜样。
目前,二十四团东片区已建成温室大棚161座,每座大棚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依托乡村振兴,职工群众发展大棚经济的劲头更足了,我们要带领职工群众在致富路上大步向前。”该团二级调研员张磊说道。
近年来,二十四团把设施农业作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要抓手,着力做好大棚建设、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推进团场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刘淑芳)
4月11日,在二十四团园一连黄义洪的大棚里,她正忙着给黄瓜绕秧。
黄义洪高兴的说:“我们的黄瓜2、3天就可以收一次,一直可以持续到5月底6月初。”
黄义洪依托资源优势,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四团园一连通过政策激励、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不断将“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肖雨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