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鳖型塑 垒 里 为了风清气正 内蒙古自治区纪检监察干部办案工作小故事 采访内蒙古查办案件工作,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反腐败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一件件 有影响有震动大案要案查处的背后 ,是他们的辛劳付出,从中感受到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 、饱 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重于泰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整理几则与办案工作有 关的故事,和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他们酸甜苦辣的感受,体会查办案件工作的艰辛与欢乐。 “ 组织的关怀拯救7 我 ” 身处看守所等待庭审的张志新没 有想到,自己的一封求助信竟然得到了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张力 的重视和关怀。 呼和浩特市委原副秘书长张志新 因为严重违纪被 自治区纪委立案检查后 移交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在补充侦查后 又给他增加了问题 ,他在法庭上提出质 疑却因为语言沟通等原因,被法院认为 是涉嫌翻供。关键时候 , 他想到了纪委, 想到了最早了解也最熟悉他案情的谈话 人员奇飞云。她成了张志新此时最为信 赖 的人 。 然而,刚被调查时,张志新可是视 办案人员如大敌,没少给他们罪受。他 试图拖垮办案人员。因为在谈话工作中 为取得好 的效果,没有特殊情况,谈话 人员是相对固定不作轮换的。

而且为体 现依纪依法文明办案,他站,谈话人员 也必须陪他站 ; 他坐,谈话人员才能坐。 所以在发现这些规律后,他就借 口站着 脑子清醒,有一次居然连续站了4 个多 小时,愣是让 2名谈话人员也陪他站了 4 个多小时。表面上,他似乎配合谈话 人员的提问,但 3句真话夹杂 7句假话 , 把所涉及的资金在十来个公司倒腾,一 会儿说跟银行贷款有关,一会儿又说跟 合伙人的借款融资有关,他把这些公司、 借贷等变成了一个杂乱的蜘蛛网,颠来 倒去消磨时间,遇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就用一句 “我忘了还不行啊” 搪塞过去。 即便如此,谈话人员仍不厌其烦地 和他谈政策 、法律,聊案例、亲情 ,一 笔一项地与他核实资金和往来账 目,逐 渐厘清真相 ,让他心服口服。 可如今上了法庭,面对检察机关的 起诉 ,他 自己却厘不清了。在寄给专案 组谈话人员的信中他详细说明了自己的 疑惑 ,并称只是想搞明白而并非翻供。 谈话人员把情况 汇报给张力 书记 2012 年 ,兴安盟纪委 、监察局接 到群众匿名举报,反映盟交通部门多人 以合伙办企业为名行贿受贿。风闻被调 查 ,2012 年 l 0 月该部门某处处长梁某 18 I 中国监察2013年第 15期 主动向纪委提供了一套账 目,详细记录 着 自2008 年至 2012年该处 “ 小金库” 的收支情况,想以此证明被纪委怀疑的 136 万元并非落入自己腰包 ,而是用于 后 ,他十分重视,指示办案人员亲自去 趟看守所,把情况说明,“要让他心 服 口服地承认问题” 。

张力同志还特意 一嘱咐 : “ 张志新 60 多岁的人了,你们那 么老远去呼伦贝尔看他 ,别空着手,带 两条烟去。 ” 奇飞云等人来到远离呼和浩特市 的呼伦贝尔看守所 ,与他一笔笔核实数 据和有关情况 ,把检察院增加的问题解 释给他听 ,“你一说我就明白了。 ” 张志 新很配合地签了字。当办案人员把两条 烟递给张志新时 ,他摸着烟失声痛哭。 第二天就向法庭递上了他的 《 悔罪书》 。 张志新在 2012年 3 月 15 日给张力 同志的信中写道 : 组织并没有不管而抛 弃我这个曾作为组织的一分子 ,现在沦 为待罪囚徒之人,依然伸出崇高之手施 以拯救 ,让我终生感激不尽⋯ ⋯ 以后的 日子 , 我将会终生J晦恨 自己的大错劣行 , 服从管教,接受改造。同时,以我浮沉 的人生经历为原型,解剖 自己的灵魂 , 警示、教育、启迪世人要遵纪守法 、奉 行正道⋯ ⋯ 单位发放职工福利。然而该部门及其领 导均对这笔资金毫不知情。 如果真为大家 “谋福利”,哪有藏 着掖着的道理? 实在不符合人之常情。 但是账目的内容似乎无可挑剔,梁某和 做账的会计也言之凿凿。 账 目是真是假, 该如何鉴别 ,成了办案人员需要解决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