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正在加工培植食用菌所需木屑。

全媒体记者张艺凡

田家镇芭蕉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贫困户9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0%,贫困人口262人,占全村农业人口的11%,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没有集约型农业的生产条件,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缺少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和“引路人”,留守的农户只能自给自足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近年来,村里引进了不少特色产业,挣脱了传统农业的束缚,打开了农业发展困境,形成各点开花欣欣向荣的发展新面貌,而创办回归自然合作社的彭雪夫妇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以特色食用菌种植产业为突破口开启农业种植新可能,为芭蕉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带来新希望。

合作社里开启创业路

彭雪是芭蕉村的综合服务专干,也是一名区人大代表,丈夫是村里的乡村医生,两个人都是村上的致富能人,但是芭蕉村贫困的状况,让两个事业有成的年轻人不禁思考,能为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做些什么?“之前没搞食用菌种植的时候,我们还办了养猪场,生意还不错,但是我们夫妻两个总想着为村里的贫困户做些什么,带动他们一起奔小康。”彭雪说。

为了改变芭蕉村的现状,彭雪毅然决定在村里创业,创建了回归自然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外出学习考察,从众多的致富项目中确定了以食用菌生产、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方略。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夫妻俩投入180万启动资金,流转土地11亩,建起了钢架大棚7个,10个智能控温立体栽培室,可谓是雄心勃勃。可是,现实却泼了他们一头冷水。

“最开始我们主打香菇、双孢蘑菇和秀珍菇种植,但由于缺乏经验,菌袋受感染,当时种植的一万袋仅有200袋长出香菇,几乎血本无归,但是创业总是要交学费的。”彭雪夫妇没有气馁,通过在外地苦学三个月,终于攻克了食用菌种植的技术难关。现在合作社已经形成八种食用菌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日产量达到1000公斤,年销售额近400万元,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辐射周边,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带动15名贫困人员脱贫增收

夫妻俩不仅让食用菌种植成为致富的“钱袋子”,更是成为脱贫的“金刚钻”。“你别看我们只有几个大棚,但现在已经解决了十几户贫困户的吃饭问题。”彭雪告诉记者,食用菌生意做起来之后,我们马上雇佣了当地的两户贫困户,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其他贫困户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来。现在回归自然合作社,积极带动芭蕉村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还免费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并且通过“借菌还菇”包销售的方式,为村民们提供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