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番杏在热带、亚热带为多年生作物,栽培上作一年生栽培,生长期长,生产上多采用春播种植,具体时间根据各地气温高低而定。华北地区于3-4月播种,南方气温高,一般在2-3月,北京地区无霜期内可进行露地栽培。适当早播可提早上市且品质好,产量高,大棚可提前和延后栽培。节能日光温室可四季栽培,以保证周年供应。

整地、施肥、作畦

番杏生长期长,应施足基肥。在冬前或播种前深翻土壤30-35cm,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重翻一次,使土肥混合均匀,耙细耙平后作畦。畦的形式根据当地条件而定,畦面宽1-1.2m,高5cm,沟宽30cm。如有喷灌设施,可考虑用高畦,灌排水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

播种育苗

◇种子处理

番杏以果实繁殖,果皮较坚厚,吸水比较困难,在自然状况下发芽期长达15-90d,且出苗极不整齐,故播种前需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一是传统的温汤浸种法,将种子放在4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d,然后用纱布包好置于25-28℃条件下保湿催芽,当有80%种子吸水膨胀露芽后便可进行播种;二是采用机械处理法,将粗沙与种子放在一起研磨,或用研磨、敲打等物理方法,造成种皮机械损伤,增加种皮的透水性,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

◇播种育苗技术

番杏既可育苗,也可条播或直播,保护地和露地均可栽培。一般早春在保护地育苗,4月-5月定植于露地。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播后覆土厚1cm,并在畦面盖一层薄膜,以利保温和保湿,种子至芽出土一般需7-8d。每667平方米播量1-1.5Kg。北京地区露地直播可从4月-5月随时播种,但提早播种更能发挥效率,可在3月中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节能日光温室可四季播种。用种量直播每667平方米需2-2.5Kg。由于番杏种子价格昂贵,播种后出苗参差不齐,直播的用种量要比育苗移栽的增加2-3倍。为避免增加成本,最好采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移栽,减少伤根,每667平方米需备种0.75Kg。育苗可节省种子,又能提前播种。育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种子繁殖,另一种是在生产田中采集幼苗,培育成大苗后定植。

设施育苗鉴于番杏出苗极不整齐,种子繁殖时采用床上育苗。方法是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大棚或温室进行育苗,将前茬作物残株和杂草清理干净,耕翻晾晒,按照1.5m宽做成育苗畦。每平方米施过筛的腐熟有机肥8-10Kg,然后用四齿将苗床土和肥料充分混合均匀,用平耙将育苗畦整平后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覆一薄层过筛的细土,厚约10m,行距50cm,穴距30cm,每穴种子4-5粒,每667平方米用种量8-10Kg,播后覆土1-2cm,踩实,并保持土壤湿润。室温保持在日温25℃左右,夜温15℃以上。齐苗后再覆0.5cm厚的过筛细土,弥缝保墒,同时降低室内温度,日温掌握在20-22℃,夜温12-15℃为宜。

当幼苗2叶1心时进行分苗,苗距6-8cm见方。分苗后立即浇水,并提高室内温度,日温22-25℃左右,夜温15℃左右,并覆一层过筛的细土,目的是增加地温并保持土壤水分。冬春季缓苗后降低室内温度,日温20℃左右,夜温10℃以上。进行浅中耕1次,当幼苗5-6片真叶时,适当蹲苗,切方定植。

夏季育苗为防止高温危害,应配备遮阳设备,晴天时在上年11:00-下午4:00覆盖遮阳网或苇帘,避免强光直射。

穴盘育苗另一种方法是在生产田中采集幼苗,可直接分苗至穴盘。采用128孔穴盘,可选择草炭、蛭石、平菇废料、珍珠岩等作为育苗基质。常用配方有:草炭60%,蛭石30%,珍珠岩10%;或草炭3份,蛭石1份;或草炭2份,蛭石1份;或草炭1份,蛭石1份,平菇废料1份。有条件的地区可用椰糠加入牛粪、蛭石等配制成育苗基质。选用以上一种基质配方按体积比配制后装盘,在本田中采集具有1-2片真叶的幼苗,栽到穴盘中,每穴1株,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整齐地码放在床架上,日温保持在22-25℃左右,夜温保持在15℃左右。分苗后1个月,当幼苗5-6片真叶时定植。

◇播种密度

如番杏种子充足,可考虑密播或密植,然后间拔采收,可提高前期产量。定苗按株行距30cm×50cm进行播种,播后撒一层过筛的细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生产上一般采用穴盘育苗及营养钵育苗,幼苗具5-6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间苗后追肥一次,每平方米施尿素6-8Kg。番杏定植虽缓苗慢,但成活率很高。

◇保护地育苗可随时播种

北方露地栽培宜于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这样可采收至初冬前。生产中一般进行育苗移栽,种子处理后播种,播后覆土保湿,约经2-3周出苗,每果出苗5-8株不等。

田间管理

◇选地与整地

考虑番杏喜湿怕涝的特点,种植地宜选择排灌方便、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田。

◇定苗、移栽与栽培密度

直播于4-5片真叶时,疏弱留强进行定苗,每穴留健壮苗1-2株。

移栽于幼苗4-5片真叶时进行。种植密度一般1.33m畦两行定苗,株距30cm;1.67m畦3行栽培,株距40cm,以667平方米定苗3000-4000株为宜。

◇浇水

番杏果皮较硬,出苗慢,春季干旱时注意浇水。育苗移栽者,因番杏根系再生能力弱,缓苗很慢,因此也要及时补水,促进缓苗。但定植水不宜过多,以利缓苗,早发棵。播种定植晚,光照强,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以防诱发病毒病。植株加快生长阶段要保持土壤湿润,植株生长茂盛,枝子密集,注意不要过湿,应见干见湿,过于湿润易腐烂,夏季注意排涝。

番杏以嫩茎叶为产品,缺水时叶片变硬,故在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状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此外,可采用沟灌。在雨季则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涝,以免烂根。

◇施肥

番杏为一次栽培多次采收,且极易分枝,在施足基肥的条件下,田间管理主要以追施化肥为主。番杏的生长期长,苗期少施,旺盛生长可视情况追施化肥。每次采收后都发生侧芽,需氮钾肥较多。因此,除在播种前土地施足基肥后,还应进行多次追肥,以提高产量。一般,从播种至采收前,视长势而追适量尿素和氯化钾,667平方米用尿素10-15Kg、氯化钾5-10Kg,稀释随浇水施下。一般在采收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粪尿液1500Kg左右,以后每次采收后均要补肥一次。

◇中耕除草

番杏前期生长较慢,行间亦较宽,易滋生杂草,应结合间苗进行中耕除草,间出的小苗可移植他处(宜带土移栽)。植株封行后,要随时拔除杂草,保证通风透光,免中耕。另外,可在番杏生长前期间作速生绿叶菜类,如小白菜、苋菜等,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适度整枝

番杏本是粗放栽培作物,侧枝萌发力强,经人工栽培,肥水充足时,生长更加旺盛,采收幼嫩茎尖后,萌发更多。但因它生长旺盛,匍匐蔓很快占满田间,如采收不及时,会使生长过密,侵占采收畦埂,不利通风和采光。脚踩茎蔓造成伤口,通风差造成腐烂,因而可考虑适当打掉一部分侧枝,把匍匐到畦埂的茎蔓剪掉,或稀疏畦间茎蔓,有利于通风透气和采光,避免踩伤。

◇采收

苗期结合间苗、匀苗可收获苗食用。缓苗后,进入旺盛生长期,随着植株的生长陆续采收嫩茎尖。番杏采收简便易行,当植株长至20-30cm时就可采收嫩尖,侧枝10-15d就会生长出来,及时采收嫩叶。番杏在生长过程中,几乎每节叶腋都生花蕾,采时要将花蕾除去,并剪掉细弱枝,保留粗壮新枝,保证营养生长,促进植株粗壮,叶片肥大。若采收过晚,不仅叶片老化,粗纤维增多,影响品质,而且叶片发黄失去营养价值。

露地栽培,番杏的老叶子特别粗糙,没有滑嫩的感觉,不宜食用,因此采收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地栽培因光照弱,品质较嫩,收获嫩茎尖可长一些。因番杏叶很厚,生长又快,采收期又长,故而番杏是高产蔬菜,北京地区露地栽培可收获5个月,产量45000-75000Kg/hm2。

◇留种

番杏的主茎和侧枝每一叶腋都着生一花序,如需留种,可在生产田采收2-3次嫩尖后,选健壮植株只保留主茎或侧枝分蔓不采收,任其生长,让其开花结实,果实转黄褐色时及时采摘,就可收获很多的种子,晒干贮藏。番杏老熟果容易脱落,不易采收,需分批采收,先黄先收,落地种子秋季或越冬翌春均能发芽。种子寿命长达5年。

病虫害防治

番杏的抗病虫能力很强,在栽培过程中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只是夏季偶而有一些食叶害虫啃食叶片,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防治。但如措施不当,会导致病害的发生,造成严重损失。

番杏枯萎病

◇症状特点

局部侵染,全株受害。病株地上部呈缺水状萎蔫,根部变褐坏死,茎基部维管束亦变褐。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尖镰孢菌菠菜专化型。本病属土传维管束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杂肥内存活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力可达数年之久,随雨水、灌溉水及施用土杂肥等传播,从根及茎基部伤口侵入,经薄壁细胞进入维管束,病菌产生镰刀菌素等有毒物质,毒化寄主组织,堵塞导管,破坏导管正常输导机能而导致植株萎蔫。通常土温高、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地下害虫或线虫容易造成根部伤口而诱发病害;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也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①病区或病田应实行轮作,最好与葱蒜或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

②在无法实行轮作的田块,直播地播前宜进行土壤消毒(毒土或淋喷药液消毒)。如育苗移栽,应提倡营养钵(袋)育苗,营养土亦应先消毒(0.2%高锰酸钾液或30%土菌消水剂1000倍液,或30%TY乳油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喷淋营养土,充分拌匀)。

③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土杂肥,有条件的最好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妥善处理,病穴及邻近植株随即淋施上述药液,注意淋透,防止病害蔓延。

番杏炭疽病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多自叶尖、叶缘开始,半圆形或楔状,自上而下、自外而内扩展,叶面病斑则呈圆形或近圆形,淡褐色,边缘褐色,斑面微现轮纹,潮湿时斑面出现朱红色针头大小液点的病征(分孢盘及分生孢子)。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刺盘孢属。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分孢盘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雨水溅射而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天气有利于本病发生,地低、湿地或植株偏施过施氮肥易诱发病害。

◇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浇水,使畦面干湿适宜,增强根系活力;配方施肥,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营养剂,促植株早生快发,稳生稳长,增强抗病力。

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控病,药剂可选用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粉600-8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粉或混杀硫悬浮剂800-1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0d1次,前密后疏,交替喷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