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初冬时节,在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将军山植被繁茂的山麓地带,成排的蜂箱映入眼帘,数千上万只小蜜蜂在蜂箱前飞舞着,声响此起彼伏,像是演奏着一曲欢快的致富歌。
“眼下,又到出产冬蜜的黄金时节,在深山里养殖蜜蜂,产出的蜂蜜是采集百花酿制而成,不仅质地纯正、色泽清亮,而且绿色环保、味道清香。”正在蜂箱旁忙碌着的年轻人叫聂权,他一边查看蜂箱,一边给到访的客人介绍。
返乡林下养蜂,经营“甜蜜”事业
皮肤黝黑的聂权有着90后青年敢闯敢拼的精神,因家庭贫困,高中辍学后,他先后到过浙江、上海打工,2015年春节返乡后毅然留在家中创业。
“养蜜蜂是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空中农业’。”自己生在林区、长在林区,为什么不能靠青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呢?通过考察,聂权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养蜂,瞅准创业商机的他坦言,“这里的深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好,是养蜜蜂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地处岑巩县西北部的平庄镇距县城82公里,境内共有大小山头500余座,山脉起伏青秀,溪河纵横,拥有14.7万亩林地,其中1.5万亩可发展林下经济,还有近1500亩油茶、五倍子、板栗、核桃、杜仲等经济林,四季蜜源不断,且无工业污染,发展林下养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想法一出,信心百倍的聂权说干就干,2015年7月就开始了养蜂酿蜜。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养蜂伊始,招引来的蜜蜂因为养不家,到夜间或第二天全部都飞走了。
“过去有多少人养蜂都没养成,你一没文化,二没技术,三没经验,手里又没钱,这条路根本行不通。”父母和亲戚朋友都苦口婆心地劝他。
“难道就一辈子受穷?”不服输的聂权偷偷从亲属那里借来500元钱,又建了几个蜂箱,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并多渠道寻求技术支持。通过刻苦专研,采取在蜂箱内吊纸皮的方式,终于让招来的蜜蜂留下来了,不再飞走。
历尽艰辛,不改初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聂权当年蜂群就发展到50箱,年产蜜600余斤,市场价120元/斤,收入就有7万余元。
创新酿造技术,编织“甜蜜”人生
“如何才能提高蜜蜂的繁殖率,提高蜂蜜的品质?”聂权发现,如果连带蜂巢一起出售,更能保证蜂蜜的原汁原味。
经过思考,他决定自己学习蜂巢蜜技术,通过潜心学习养殖知识、上网收集资料、做实验等方式,他摸索研究出巢蜜养殖技术,制作能容纳500克蜂蜜重量的长方形蜜格,使其四角比中间高出5毫米,同时也方便了蜜蜂的来回活动。
“蜜蜂从花朵中采花蜜直接吐入巢房内,经过自身酿制成熟,并用蜂蜡全部封盖而成,它融蜂蜜、蜂胶、蜂蜡、花粉及蜜蜂分泌物的营养于一体,具有花源的芳香和醇馥鲜美的口感。”聂权介绍说,“由于蜂巢未经人为加工,不易掺杂、做假和污染,含有丰富的生物酶、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好的保健治病功效,为蜜中极品。”
“聂老弟,我还要预定100斤蜂蜜,上次运来的已经被抢购一空了。”说话间隙,聂权接到了来自湖南怀化陈老板的订购电话。
因给客户提供纯天然、无公害的产品,聂权与他的思州巢蜜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每天慕名前来采购和洽谈业务的人员络绎不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从酿造上了蜂蜜,甜蜜的喜事就接连不断。不仅如此,经人介绍,聂权还认识了该县龙田镇26岁的姑娘罗江兰,在两人频繁的往来中,他对养蜂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艰苦奋斗精神感动了罗江兰,于今年正月举办了婚礼,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一起编织“甜蜜”的人生。
带领贫困群众,走出“甜蜜”致富路
“巢蜜因为比分离的蜂蜜有营养,每斤能卖到140元,一年能够收割四次蜂蜜,一年下来就是一二十万”聂权乐呵呵地算起了经济账。
自己富了,不忘乡亲。因为有了经验和技术支撑,聂权的蜂蜜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夜之间他养蜜蜂发家致富的故事传遍村子,一些乡亲们也想学养蜂,他则有求必应,被大家戏称为“密林蜂王”。
“聂权的养蜂经验丰富,技术好,在他的帮助下,我家蜜蜂的产蜜量也大幅提高,蜂蜜价格行情看好,又是个甜蜜的丰收年。”村民潘元娣笑着说。
尝到了甜头的聂权,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2016年4月,他与4个村民注册了50万元资金,办起频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平庄、龙田等乡镇建设养殖场8个,蜂箱300多个,产量可达4.5吨,产品销往浙江、广东等地,年收入达40余万元。
“我们合作社主营的都是绿色、无公害、安全、放心的蜂蜜产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合作社社员吴华强说,“现在巢蜜已经成为合作社的主打品牌,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如今的“蜂王”更忙了,他的身影奔波在上门送蜂蜜,指导蜂农科学生态养殖的路上。
“以‘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微商’平台,延伸产业链条,把蜂蜜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思州巢蜜’品牌。”谈及未来的发展,聂权信心十足地说,要带领贫困群众用青山来斩断世代遗留下来的“穷根”,让蜜蜂养殖成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走出一条“甜蜜”的致富路。(吴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