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田柳镇的董奎光带领乡亲转型种反季节水果,效益大幅提高

春回大地,田野里一片农忙景象,而在寿光市田柳镇朱家崖村董奎光的大棚里,却是丰收场景。3月22日,记者采访了解到,58岁的董奎光为了弥补家乡农业短板,放弃了蔬菜运输工作,回乡种植大棚无花果等反季节水果,并带动一大批菜农转型为果农,实现了效益增收。

三四个就一斤,甜度高市场需求大

在寿光市田柳镇很多人家的大棚里,大多是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而在朱家崖村董奎光家的大棚里,栽种的是无花果,目前正处于采摘期。3月22日,记者穿过大棚东墙体下面的过道,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无花果植株长得正旺,每一株有半米高,有序地排列在田畦中。枝叶下面是大小不一的果实,看上去十分诱人。

董奎光走在田畦之间的小道上,小心翼翼地拨动着无花果枝叶,寻找七八成熟的果实,然后采摘下来,轻轻地放到盒子里。不难看出,他对每一株果树和长出的无花果都非常爱护。

“这种无花果和在家里种植的不一样,个头比较大,三四个就有一斤,而且甜度很高,市场需求很大。”董奎光告诉记者,如果是露天种植,无花果一般是在夏天成熟。而他种植的反季节无花果,采摘期是在冬春季节,“白天大棚里的温度能达到35℃,夜间温度也保持在十二三摄氏度,这样有利于无花果的成长和糖分聚集,果实长得个头也大。”

种植反季节水果填补当地农业短板

今年58岁的董奎光从事了多年蔬菜运输工作,每年把南方产的蔬菜运到北方来销售。虽然这个行当收入不低,但风险较大,并且随着年龄增大,他的体力跟不上了。2015年,他打算回家乡寿光发展。

在运输蔬菜时,董奎光了解了南北方的蔬果市场,也接触过不少水果经营者。“当时我就想,如果以后不干蔬菜运输了,就回老家种水果,这不仅是我的爱好,也有很大商机。”董奎光说,寿光发展蔬菜产业几十年,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但寿光的水果种植产业尤其是高档水果是短板。寿光北部不少地方种着苹果、梨等,不过效益不如大棚蔬菜。如果能发展高端水果,弥补当地这一不足,也能推动农业升级。”

除了对水果市场有了精确把脉外,董奎光家人前些年种植大棚樱桃尝到了甜头,这更坚定了他发展水果种植产业的信心。“我家住北王里村,当时家里种了大棚樱桃,每年4月上市,价钱还不错。”董奎光说,每年的“南菜北运”在4月接近尾声,他正好可以帮家里采摘樱桃,然后销售,“我大体算了一下,种樱桃的效益不低于大棚蔬菜,而且所用劳动力比较少,不像管理蔬菜那么麻烦。”

走高端市场,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董奎光认为,寿光的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已很成熟,在大棚里种反季节水果,应该也没多大问题。2015年,他回乡租地开始种水果。

从一开始,董奎光就将目标定位为高端水果。“我在运输蔬菜中,发现大城市卖的无花果价格很高,而且需求旺盛。后来经过一番调查,得知无花果对土质、土层、水浇等要求较高,并且土壤中不能有根线虫。”董奎光研究了一番,2016年在大棚里种了第一批无花果。因为有一定的苗木管理技术和经验,第一年种植,他便获得了丰收,还卖出了好价钱。

为了能种好大棚水果,董奎光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学习种植技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经常到外地考察学习,如果哪个地方有新品种,也会去看个究竟,还在网上与外地种植户交流经验。”董奎光坚信“活到老学到老”,还曾到北京农学院学习专业技术。

经过3年多的努力,董奎光在种植大棚反季节水果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从2016年到现在,我承包了50亩地,盖了8个大棚,除种植无花果外,还种着樱桃、葡萄和桃子等。”董奎光说,他的大棚里四季都有水果。

无偿提供技术,带动大批菜农转型

记者采访中,董奎光拿出几个无花果,熟练地用泡沫网包装起来,然后放进包装盒里。“这些装好的无花果已经全部订出去了,大部分发往北京、上海等地。”董奎光说,目前大棚里的无花果供不应求,客户们都是提前预订。

由于反季节水果市场好,且亩产效益明显高于大棚蔬菜,这引起其他菜农的关注,想跟着董奎光学习种水果。对此,董奎光都会无偿提供技术帮助。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菜农变成果农。

“只要土地条件达到了,掌握了种植技术,无花果非常容易管理,而且不像种蔬菜那么麻烦。只要不换品种,一棵无花果树能连续多年结果。”董奎光说,目前无花果的售价是45元一斤。种植第一年亩产能达到四五千斤,往后产量还会更高,“一些菜农发现种无花果效益高,便将菜棚改成了果棚。从今年春天开始,周边村庄增加了80亩地的无花果大棚。”

记者采访得知,去年10月,田柳镇新盖了一片蔬菜大棚,其中不少被当地菜农承包了。菜农们发现种反季节水果赚钱,便向董奎光“取经”。“只要他们想学习,我都会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上门指导,也帮着找销路。”董奎光说。

◎新闻延伸

抓特色塑品牌

田柳推动升级

去年以来,田柳镇抓特色、塑品牌,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瞄准寿光提出的蔬菜产业“五化”发展方向,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工商资本下乡,采用“龙头企业+运营商+农户租赁”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两种发展服务模式,建设了过千亩大棚示范园区两个,打造高品质蔬菜种销一体的标准化“农业商城”。整合了北部大田资源,建设了千亩西蓝花基地一处,千亩草坪基地两处,以区域规模化经营,带动产品质量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增加。

同时,田柳镇还不断深入推广智能温控、自动补光、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化物联网设备,通过标准化种植、智慧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蔬菜品质,推动蔬果生产由“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打造“大美北岭樱桃”“果德农庄”系列水果等高端品牌,以高品质的蔬果占领市场、拓宽市场。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