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手机上的控制键,喂料机自动运转,顷刻间,鱼群在鱼塘里欢快地扑腾起来。“保守估计,今年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益。”站在塘边,残疾养殖户徐杏金算起了经济账。他说,以前由于养殖技术不到位,黑鱼易患病,养殖成本高。自从有了“老高”的指导,他的黑鱼品质佳卖价高,“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说起这位“老高”,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的黑鱼养殖户都知道。“老高”名叫高福良,今年57岁,从事黑鱼养殖行业已有30年。在人们口中,他就是行业里的“农民专家”。
一股劲 干好黑鱼养殖
在钱塘村的鱼塘旁,记者找到了“老高”。聊起黑鱼,高福良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谁能想到,眼前这位谈及黑鱼养殖知识专业又细致的中年男人,在三十年前,也曾因“没文化”而四处碰壁。
1993年,他率先在村里承包鱼塘养殖黑鱼,当时,5亩鱼塘年产量5000公斤,但缺乏技术与经验,养殖成本较高。不少村民笑他养黑鱼辛苦,又挣不到钱。
“起初我也是个‘门外汉’,我在实践中学习,也经常参加水产养殖进修班。我认为,要想养好鱼,先得有技术。”既然下定决心养黑鱼,高福良便虚心求教。问过村里的老农户,也参观了杭州的养殖基地,但他的求学之路并不顺畅。
小学文化水平、眼睛有四级伤残,在学习方面,高福良有些吃力。“我的阅读速度比别人慢很多,掌握新知识也比较困难。”不会系统的养殖技术,高福良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一遍遍试错。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雷雨天。当时,为了提高效益,鱼塘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雷雨天气下,水中溶氧低,成批黑鱼患病死亡,高福良急得直跺脚。自己一个人想不出黑鱼发病原因,他立马向政府求助,邀请专家指导,学习防病知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专家来实地指导,他就刨根问底,把专家说的重点,都记在本子上。一路走来,从鱼苗繁育、投料喂养到防病消毒,高福良形成了一本“老高心得”,这几年,村里的养殖户纷纷前来“取经”。
会养鱼只是基础,能把鱼卖上高价才算本事。在这一方面,高福良下苦功,对养殖基地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夏天气温高,水体易缺氧,整体水环境也会变差。”他说,现在的养殖基地有先进的溶氧设备,有专业的尾水处理体系,还有成片的绿植装点环境。在绿色养殖模式下,水质好了,黑鱼的质量自然也上去了。从起初的几亩鱼塘、年产1万斤,到现在养殖500多亩、年产100万公斤。而今的高福良俨然成了县里的黑鱼养殖大户。
一份情 带动村民致富
禹越镇是浙江省最大的黑鱼养殖集聚区,也是省级桑渔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前几年,村民见高福良在黑鱼这条路上赚到钱,大家也跟着养起了黑鱼。但冲动决定搞养殖,往往会遇到大问题。如果水质、饲料等环节把控不严,黑鱼易患病,严重时,满塘黑鱼都会死亡。正是吃过这样的亏,高福良面对前来求教的养殖户总会倾囊相授。
“这批鱼苗大小不均匀,主要是饲料吃得不够。”鱼塘边,高福良当起了“老师”,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指导的方式传授养殖技术。村里有几个养殖户家庭经济困难,高福良就借钱给他们投资,免费提供鱼苗、饲料,为养殖户铺就“致富路”。在他的指导下,钱塘村40余户黑鱼养殖户人均增收3万元。
从“技术好手”变“致富能手”,高福良直言,这离不开政府的暖心扶持。听说镇上有“小黑鱼·大作为”残疾人共同富裕项目,他主动报名参加,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共同参与养殖、销售等工作,提高就业增收能力,以实际行动反哺乡村。“让残疾人有本领,才能实现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去年,他在养殖基地增设了残疾人岗位,并以培训班的形式吸引更多有意愿的残疾人加入创业致富的队伍。
残疾养殖户徐杏金是高福良的学员之一。早先,他靠自己的经验养鱼,售价一直上不去。只在鱼塘边走了一圈,高福良就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养鱼,苗要选好。大家忽视的尾水治理也很重要。”说着,高福良就介绍起了自己培育的杂交黑鱼,通过喂养环保高效型饲料,从源头减少黑鱼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黑鱼“长大”后,再将其放进清水池,暂养净化10天以上,鱼肉品质更佳。徐杏金听了高福良的话连连点头,经过技术改进,新养殖的黑鱼售价果然比原来高了一大截。
“黑鱼品质高,市场抢着要。”大家都说,跟着“老高”养鱼,不担心销售问题。而这就要归功于2017年底成立的“黑里俏”黑鱼专业合作社。作为当时的副理事长,高福良要求各养殖户加快尾水治理,以“治水”倒逼水产养殖业转型。2020年6月,禹越镇农合联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上海盒马物联网有限公司(杭州分部)签订购销协议,禹越“黑里俏”黑鱼正式在盒马“上线”,成功“游”进杭州高端生鲜市场。
“原来各顾各养殖,买饲料的价格高,黑鱼售价却不高。”在“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下,高福良为养殖户提供成熟的养殖技术支持,合作社提供销售渠道,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好评。
专注一条鱼、打造一个产业,带动一地村民,振兴一方经济。2022年,禹越镇黑鱼产量约1210万公斤,全年黑鱼总产业链销售额达4.47亿元。一条条黑鱼“破水而出”,游出了一片共富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