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8日电 (何勇 李桂涟 魏生梅)近年来,泸州市泸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不断提升柑橘产业发展水平。如今,柑橘产业已成为泸县地域性水果产业的支柱,是果农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促进农民增收及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小柑橘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造精品品质升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近日,在牛滩镇新嘉村乐园种植养殖专合社,满山遍野的柑橘树挂满了果实。漫步柑橘林,浓浓果香,一个个色泽金黄、圆润饱满的柑橘与绿叶相得益彰。
上午10点左右,乐园种植养殖专合社负责人韩定邦和村民们正在果园里采摘柑橘。村民们手法娴熟,不一会儿背篓里的橘子就垒起了“小山包”。
“目前我们柑橘林有160亩左右,主要经营爱媛、耙耙柑等品种。”乐园种植养殖专合社负责人韩定邦说,“我们的橘子品质好,皮薄多汁,很好卖,这段时间我们天天采摘,送货车一天要装好几车,主要销往周边地区,最远销到了海南、广州等地。”
柑橘不愁卖,品质是关键。“政府部门鼓励我们走‘精品果园’模式,提高柑橘品质,我们也正是这样做的。”韩定邦介绍,除了参加技术培训,专合社还邀请农技专家定期指导栽种、管理、采摘等全过程,确保柑橘园的精品化、规范化管理。
“为了打造精品,做好品牌,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现在正在进行‘有机产品’认证,估计明年就能拿到证书。”韩定邦说。
“由于是栽种的新苗,今年只有30亩初挂果,预计产量在3万余斤,产值10万余元,等过两年柑橘林全部挂果,估计产值达到60万元。”说到柑橘林的发展,韩定邦充满了希望。
林下种养效益增
云锦镇龙井村柑橘园里,成群的土鸡在林间悠闲地散步。这是龙井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养殖的新模式,大大增强了柑橘园的效益。
“柑橘地是一种适宜养鸡的好场所,柑橘园里也有很多丰富的资源,这些掉落的柑橘、周围的杂草,还有林下的昆虫对于鸡来说都是非常美味的食物。平时我就喂它们一点稻谷就足够了,能够大大降低喂养成本。”龙井村党总支书记周国明边向鸡群投喂稻谷边介绍。
为尽快掌握林下养鸡的技巧,周国明在工作之余查阅了大量的养殖技术书籍,并向村里养鸡专业户和镇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经过不断摸索,周国明的柑橘林下从刚开始的几十只鸡,到现在一年能喂养3000只左右。
因为鸡肉品质好,柑橘园里的土鸡渐渐在附近有了名气。这种土生土长的散养鸡十分受食客们的欢迎,每年还没等鸡出栏,预订电话已经络绎不绝,土鸡常常供不应求。
“今年园子里的血橙、蜜橘、爱媛等品种柑橘产量有2万斤左右,从今年9月开始能采摘到明年2月,预计收入有5万元左右,林下散养的土鸡一年还能再增收3万元。”周国明尝到了柑橘林下养殖的甜头,正在谋划着打造一条依靠绿色养殖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党建引领产业兴
在太伏镇伏龙村柑橘种植基地,爱媛38号果冻橙喜获丰收。放眼望去,金灿灿的柑橘沐浴在冬日里的暖阳下,犹如一个个“金元宝”。近年来,伏龙村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全村柑橘种植面积已达3500余亩,占全村面积3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柑橘村”。
为了发展好柑橘产业,伏龙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支部党员服务发展模式,并成立了柑橘党支部,从土壤选址、品种选择、技术培训和采摘销售等各环节做好服务,为柑橘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村柑橘党支部是2016年成立的,目前有17人,村民、社长、种植大户都有。”兼任柑橘党支部书记的伏龙村党总支副书记龚敏说,“我们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到村上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还组织柑橘大户走出去,到周边地区先进专合社,学习借鉴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在柑橘党支部的帮助下,我们柑橘园发展很好,今年产量大约160万斤,而且绝大部分已经被外地客商和市内商超订购了,预计收入可达420万元。”村里种植大户马千驿感激地说。
优质的服务促进了柑橘产业的发展,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柑橘园从除草到摘果,大半年都要请工。”龚敏说,“我们积极组织村民到柑橘园务工,一年下来参与务工的有100多人,每年村民工资在20万元左右。”
“今年我68岁了,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几千元,我非常高兴。”伏龙村村民田宜蓉说。
小柑橘,大产业,不仅带动了一地发展,也致富了一方群众。接下来,泸县还将继续发展柑橘产业,让柑橘产业跑出致富“加速度”,交出乡村振兴“甜蜜答卷”。(完)